A18: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8:北京新闻·城事

村官开网店让“宝贝”走出大山

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村官孟炳淋开的网店得到买家好评。
7月2日,密云县不老屯镇学艺厂村,村官孟炳淋(左)在村里最大的养蜂户家收蜂蜜。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孟炳淋(30岁)

  社区:密云县不老屯镇学艺厂村

  【德行录】

  学油画的“文艺青年”孟炳淋毕业后选择扎根大山,在密云县学艺厂村当一名村官。看到村里板栗、核桃、蜂蜜、柴鸡蛋等土特产销路单一、卖价低廉,到任一个月后,他借债在网上开了一家特色山货店,同时拓展线下销售渠道。不到一年,他已帮助村民外销了超过6万元的山货,售价高于市场价格20%左右。他还当起了村里种养殖合作社社长,他憧憬着将来能扩大山村养殖种植,让村民的“宝贝”更快走出大山。

  【榜样说】

  我憧憬着,将来能扩充村里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规模,那时农民的收入肯定会大幅增加。我相信,大山里的这些“宝贝”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孟炳淋

  【大家说】

  不老屯镇学艺厂村村主任刘福祥:他一来没多久就说要到网上给村民卖蜂蜜、核桃,而且说干就干,他一个人忙着收货、包装、发货,一个冬天忙下来,卖了好几万,效果真的很好,老百姓可高兴了。

  村民丁永杰:我们家每年都要摇3吨左右的蜂蜜,都是天然的,以前都是赶大集卖,价格不高还没个准头。小孟来了以后,给我们的蜂蜜拍照放到网上去卖,比我们自己卖得价格高,一次就装走百来斤,真的挺好。

  开着借债4万元买来的长安车,孟炳淋行驶在学艺厂村颠簸的山路上。不到两公里的路程,他花了10分钟。

  7月2日,前夜的暴风雨吹断了树枝,将村里的网线压断,孟炳淋通过手机上网,发现了一单蜂蜜订单,他赶紧到老乡家去灌装一箱蜂蜜。

  从预付费到后结账

  “村里有五六户村民养蜜蜂,我要去的是最大的一家。”孟炳淋一边介绍着村里的情况,一边打着方向盘。他刚停下车,52岁的丁永杰迎了出来。

  听说孟炳淋又要灌走一箱蜂蜜,丁永杰招呼老伴将屋棚下刚刚摇好的蜂蜜抬到院外,用过滤网筛除漂浮的杂质,指着黄澄澄的蜂蜜让小孟自己动手灌。

  丁永杰说,他和老伴儿养了130桶蜜蜂,每年能产蜂蜜3吨左右。“以前销路不好,都不敢继续喂,小孟来了后,每年可以在网上给我们销掉好几千斤,我们准备把蜜蜂增产到200桶。”

  很快,一箱蜂蜜灌好,孟炳淋让丁永杰将账记上,并未付钱。

  到村民家采购看起来简单,但刚开始时,孟炳淋曾吃过闭门羹。“我说开网店帮他们卖东西他们很愿意,后来一听说得先把货交给我,买出货之后再等着客户付钱,大家就都有顾虑了。”

  孟炳淋说,为了让村民放心将货交给他,他用自己的工资,再找朋友借了一些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地将土特产收上来卖。村民一看卖得还不错,时间长了,也就放心把货给他了。“现在都可以卖完再跟他们结账,我也少了很大压力。”

  用心包装迎好评

  当村官前,孟炳淋算得上一个“文艺男”——学了十几年油画,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拿画笔的手突然愿意到农村扛锄头,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谈及这个决定,孟炳淋说与自己的出生有关。他的老家在湖南邵阳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对于大山和山里人,他非常熟悉,他希望在北京的大山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去年7月到岗后,孟炳淋发现学艺厂村里的产业主要是农果种植,经济收入单一。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离密云县城有50多公里,他认为,开网店是让特产走出深山的一个好办法。

  在村里的支持下,“不老尚品—山里农家店”在淘宝网上开张了,可物流问题又难住了孟炳淋。

  刚开始,孟炳淋跑到县城联系了几家快递公司谈“合作”,可发货量不大、路途太远,小孟被拒绝了。

  无奈之下,孟炳淋找到村支书陈伟杰拿主意,最终书记帮他协调了当地的村村通公交司机,让他们帮忙把货物带到县城,再转交快递公司发货。

  孟炳淋记得,网店的第一位买家来自广东珠海,购买了100多元的柴鸡蛋和蜂蜜。“这么远的网友都能光顾,这证明了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这坚定了小孟要用心经营的决心,每个订单,除了认真挑选物品外,他还非常重视包装。

  在孟炳淋的房间内,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台电脑之外,堆放的都是土特产包装盒子和袋子,以及一些打包的工具。

  他拿出一个真空包装袋,首先用专用气枪给包装袋充气,再将三瓶一斤装的蜂蜜塞进包装袋,然后将包装袋放到定做的纸盒内,“实际上对于蜂蜜来说,有了塑料瓶和纸盒就够了,但为了运输过程不被损坏,我专门增加了一层包装”。

  精致而安全的包装非常繁琐,但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目前,孟炳淋的网店无一差评。

  让土特产增值20%

  打开“不老尚品”淘宝店,热销排行榜上,农家散养土鸡蛋、农家纸皮核桃、农家生态蜂蜜高居前三,鸡蛋的成交记录有近200笔。这一连串的销售记录,给村民带来了收入。

  村民介绍,一斤蜂蜜如果卖给对口的合作厂家只能卖8元,但给小孟可以卖到15元。村民王伯忠是孟炳淋的第一位“供货人”,在孟炳淋的网店上,柴鸡蛋论个卖,一个可以卖到2.2元,能比市场价多卖20%左右。

  为了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孟炳淋针对网络营销的特性想了好多办法。国庆节回馈、双十一促销,每个热门节点,他都会推出农家礼盒打包促销,并附上图片和文字说明。

  同时,孟炳淋还借助自己的QQ空间、微博“打广告”,很多朋友买了特产后口口相传,都愿意直接找他拿货。这让他意识到,线下交易也有很大市场,于是他借来2万元在密云县租了一个仓库,用于储存村民的特产,同时也方便发货。

  在孟炳淋的努力下,近一年来,他帮助村民销售的产品金额已超过6万元,累计成交蜂蜜2000余斤、鸡蛋1200余斤、核桃4000余斤、板栗2000余斤。下一步,他计划依托村里已有的商标进行线下营销,“线上和线下同时推广,村民们的宝贝一定销路更好。” 新京报记者 何光

  如何推荐“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新京报微信(bjnews_xjb)提供线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