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新公益·益学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0:新公益·益学堂
上一篇

“小而美”公益项目的9道引申题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研究课

  出场专家:●师曾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张舒 众筹网公益众筹项目经理 ●唐建光 新历史合作社主编、众筹达人

  1 项目发起人为什么只捐100元?

  记者:公益应该是日常习惯,我不能因为做公益项目过度支出而影响生活。我的捐赠计划是100元,如果超出1元,我也不愿意。

  【专家剖析】

  师曾志:公益捐赠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自发自愿帮助别人才能持续和持久。捐款不受外界各种意见的主导,不是“被捐款”,这是捐款人自我选择的结果。这是捐款人的权利,也是捐款理性发展的表现。

  张舒:做公益最重要的是可持续性,每次捐赠都应量入为出,不给捐赠者造成压力,而任何人都不应以绝对金额对他人做道德判断,这才能塑造良好的公益环境。

  唐建光:无论是奉献资金还是工作,都以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可持续为原则。

  2 众筹中该不该微信圈里杀熟?

  记者:这也是我很头疼的事情,杀熟后我一直认为欠人情,但实际募款中,朋友圈也是看你募款回报的,回报有足够吸引力,杀熟也没有问题吧。

  【专家剖析】

  师曾志:杀熟是只求自我满足,不顾他人需要的表现。朋友可以帮助一次、两次,多了肯定不行。但如果一定要做的话,每个人都有能动性,为了求得更好的支持,就会想办法,达成一个承诺,互惠互利,反而启发了每个人,为了与他人建立关系,想出很多办法,尊重别人,获得支持。

  张舒:“杀熟”的“杀”字有情感倾向。其实众筹网上这么多公益众筹项目,每一次跟发起人沟通时,我们都会再三强调发起人一定要积极发动身边人来支持项目。一个公益项目只有先打动身边人,让他们支持并为你做口碑传播,才有可能真正成功。

  唐建光:微信圈即熟人圈,是多数众筹最直接最有效的对象和资源。但在朋友圈次数太多,支持者也会审美疲劳,甚至透支资源。朋友圈众筹应慎重,有节制和节奏,筹资额较大和覆盖较广的项目,应使用众筹平台或其他公共众筹渠道,让更多人参与。

  3 怎样发起小而美的公益项目?

  记者:生活中有很多小而美的项目,与其相对应的往往是问题。比如:本次公益阅读项目发起后,很多网友索要最受网友热爱的好书书目。

  【专家剖析】

  师曾志: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孙懿说得非常好,讲好故事找对人。

  张舒:“小而美”是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这些都具备了,又有一颗公益心,就能持续不断地和身边人一起做出好的公益项目。

  唐建光:小即轻松,身边的公益项目易操作轻松,易于参与;美即益于众人,无论多寡。身边手边,举手之劳,即可益于他人。

  4 如何赢得捐赠人信任并捐款?

  记者:对于朋友圈而言,信任是日积月累的。在发起一次公益项目前,至少得让你的朋友们认为你是靠谱的,而不是骗钱。然后就是如何公示以及反馈你的善款使用情况了。

  【专家剖析】

  师曾志:相互尊重,相互才能支持;相互信任,才能相互扶持。做出承诺,履行职责。

  张舒:首先发起人需要有公信力,讲述自己的故事,让个人信誉成为项目背书方。其次,公益项目本身也要靠谱有趣,让你的朋友们感受到创意和支持梦想的乐趣,有参与创造一件事的动力。第三,要注意维护公信力,那就是每一次做完项目,都要拿出双倍精力去给所有支持做反馈,公示每笔钱的用途。信任是需要积累和经营的。

  唐建光:熟人圈众筹或募捐,首先是基于对人品的信任,对目标的认同,简言之,人品的魅力;对公众筹资,则需要明晰且获得认同的目标,有力而靠谱的执行,干净透明的过程与财务,简言之,机制的力量。

  5 众筹公益项目中晒账很重要吗?

  记者:应该很重要。尽管没有一个捐赠者要求我去晒账,但晒了之后,他们表示支持和感谢。捐赠者有对捐赠财物使用情况的知情权。

  【专家剖析】

  师曾志:晒账很重要,不过尊重捐款人的意愿。晒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捐款人信任。不过,信任有多种方式,这是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张舒:非常重要。

  唐建光:这是必须的。

  6 可否只发起项目,不掏一分钱善款?

  记者:我认为自己不花一分钱,而让他们捐赠,这种方式也无可厚非。只要捐赠者愿意捐赠,你的公益项目受到青睐,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专家剖析】

  师曾志:能发起项目是一种能力,捐赠只要用于项目本身,无可厚非。另外,人捐款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能发起项目,对捐款有认识,对项目本身有热情和同情心,捐款种子已然种下。

  张舒:项目发起人已经付出了创意和执行的努力,这有时候比出钱本身更珍贵。

  唐建光:公益项目的发起者,首先是项目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也即动员资源去实现一个公益目标。他是否捐赠并不关键,因为他付出的是智力和能力。

  7 如何设置有趣的捐赠回报?

  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一定有让人感到神秘或稀缺的物品(领域),拿出来,晒一晒,也许就是回报。如:作为记者的卧底照片。

  【专家剖析】

  师曾志:这是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互联网时代人的这种能力是需要发展的。

  张舒:看个人创意,我的建议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建立一个回报库,然后再根据金额不同把库中的回报一一拎出来,进行组合。

  唐建光:最好与本项目的结果有关,让参与者体认项目的价值和参与的成就。

  8 为何无志愿者,一个人不累吗?

  记者:从发起活动,到募款,到晒账,到征集书目,到网购并提取书籍,再到为书籍扉页写故事,以及为募捐者邮寄照片,写手写信等等,都是我一个人完成。我的确特别累。这是一个教训,以后我要在朋友圈征集志愿者,大家一起做才更有趣。

  【专家剖析】

  师曾志:身体力行的确是做公益刚刚起步时需要做的。如果想把项目做得更好,更多人支持,需要建立自己的团队,这也是需要管理能力和视野格局的。

  张舒:同意记者。

  唐建光:在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志愿者。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劳动者、捐赠者甚至关注者、支持者,都是参与者。发起组织者能善用资源,统筹组织,当然更好。

  9 100元做公益还有何不足?

  记者:这次是微信圈杀熟,下次如果做公益实验,我想杀一次熟,再杀一次生,根据自愿原则,看杀熟究竟是一次性的还是可以重复的,而杀生呢,更有挑战性,你送给陌生人10张卧底照片,而他可能将这照片当垃圾。

  【专家剖析】

  师曾志:不断挑战自我,不断使用新的筹款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张舒:众筹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公益创新工具,这个项目创意挺好,但需要更规范地建立规划,引入志愿者和赞助者,而不是靠运气去碰,保证可持续性和透明度。

  唐建光:公益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只要结果可喜,无损他人,就是完美。

  A特10-A特11采写/摄影 新京报记者申志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