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5: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二)

刘小东刷朋友圈(1)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附中毕业了,和喻红跑到北戴河玩了一趟。我从一个同学那儿花了25块钱买来一架旧的俄国相机,焦距还有点问题。我们在海边拍了好多照片,相机太旧了,一会儿曝光过度了,一会儿焦距不准,总是有点小毛病。这里的几张是我挑出来的对那段日子强烈的记忆。当时我心里还有些害怕,担心一切不是真的,都不敢相信我们真的是在恋爱。所以我拍了海滩上的照片,其中有些是我偷着抓拍的,连喻红都不知道。
那时小帅真是个小帅哥,聪明伶俐,英语很好,语言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以后做了导演一点不奇怪。当时我们四个人就常凑在一起玩,没事不是去下小馆子就是去郊游,那段岁月真是太美好了。
1987年,我参与了不少王小帅和张元的电影拍摄活动。那年他们还在读电影学院,我也还在上美院。他们拍了不少反映美院学生作品的片子。

我,喻红还有郜涤非给他们当过演员,当然这些片子都和绘画有关。我们常和王小帅、张元见面,一起喝酒,一起玩,一起拍电影。
王小帅被分配到福州工作,小帅的《冬春的日子》,主演是我和喻红。从我和小帅同时恋爱以来,已经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彼此非常了解,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注入了那部影片,我和喻红在片中演的是两位画家,也可以说演的就是我们自己。要是让我演一个公司上班族,我也演不了。演画家还行,又可以画画,演对手戏的又是我女朋友。

  (上接C特04版)

  这些具有纪录片价值的照片,几乎完整呈现了刘小东这30年来的朋友圈。如今,我们依稀能寻到的不仅是刘小东那些名作的现实场景,也能看到一张张熟悉的文化艺术圈的面孔。陈丹青、蔡国强、张晓刚、王小帅、张元、贾樟柯……那些青涩的、意气风发的模样,在刘小东独特的视角下呈现了一代人的成长,也是中国文艺界从那个理想年代走过来的30年。

  1984年

  喻红 吕越

  刘小东:喻红即使不做艺术,做别的也会做得非常好。她性格很好,特别稳,特别自信。什么她都干,画也画得好,她的精力是超人的。

  喻红:你不做艺术,就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

  喻红 王小帅 吕越

  王小帅:我和小东是1981年在央美附中认识的,他是二年级,比我高一届。那时附中的学生都是从全国考过来的。刘小东是从东北一个小县城过来的,而我也是在贵阳生活了很多年,内心好像也是从小城市出来的,所以我和他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都很土,都来自外地要好好学习。

  那段时间我们几个老是聚在一起,去海边,去写生。

  1987年

  张元 王小帅

  张元:小东是好演员,他特别适应摄影机,能很准确地知道摄影机的位置。对我来说,没有小东,我也不可能是今天的张元。他画的一些东西,不管是早前的三峡、和台湾有关系的十八罗汉,还是《金城小子》,所有东西对我都有启发。他是一个纯现实主义的人,在现实主义中又有自己非常强烈的精神注入。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我,也使我确信自己要做这些东西是有意义的。他不仅是朋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的精神老师。

  刘小东:我是在读书的时候,通过央美附中同学王小帅认识张元的。张元毕业作品就拍了我的事,就是一群年轻人在美院楼上,跳来跳去的。张元性格非常好,是个天生搞电影的。有这样性格的人搞电影,我知道自己不用搞电影了。他很好玩,很幽默,想法跳来跳去的,谁见了他就想掏心窝。

  1992年

  王小帅 喻红

  王小帅:我们在很多关键的时候,在互相帮助下做了很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像《冬春的日子》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作品。

  当时我想像绘画一样去描绘心中的电影,于是就跟刘小东说:你会演电影吗?他就懵了。他在懵里面还带点欣喜,说:“我可以吗,我帅吗?”我说你这形象可以,你很帅,他说他不会演戏。我为了把他糊弄过来,就说“你不用演戏了,我拍你就行了,你自己就可以。”后来他回去跟喻红商量,喻红也说行。他俩说:“你只要想好怎么弄,我们可以帮你。就帮你一回啊,帮你成功嘛,这样我们可以继续在一块儿喝酒吃饭聊天。”

  拍的时候,小东他们那会儿已经是老师了,平常又要教课,又要创作,拍戏就需要耗费一些精力。他也有过不想拍的时候,但喻红是比较坚强、淡定的。她就劝小东,说既然要把你这朋友变成一个著名的朋友,你得坚持住,别把人家给扔在这里。喻红的坚强、淡定给我们几个朋友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转C特0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