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 ||
| ||
| ||
| ||
| ||
| ||
| ||
| ||
|
在贝尔格莱德,她割伤过自己;在纽约,她让众多坐在对面的陌生人哭泣。身体是主题,时间是媒介。67岁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当许多她的同辈艺术家退出舞台,她一直坚持到现在。
今年6月,她的新作《512小时》在伦敦蛇形画廊开幕;8月至9月,她还将在纽约肖恩·凯利画廊做另一件作品;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早就预订了她70岁的生日“宴会”。“我就是个艺术斗士。现在是继续工作的时刻,这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居住在纽约的行为艺术家。1946年11月30日出生于南斯拉夫(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从小受到军事化的管理和过于压抑的家庭教育,影响了她后来行为艺术的创作风格。1965年至1970年就读于贝尔格莱德美术学院。1972年在萨格勒布(现克罗地亚首都)美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
上世纪70年代开始艺术创作。她的作品展现表演者与观众的关系,探索身体的极限以及冲破了精神潜在的界限。1997年凭借行为录像装置作品《巴尔干巴洛克》获得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行为艺术,因此她称自己是“行为艺术祖母”。
1973年
《节奏10》
时长:1小时
这是阿布拉莫维奇的第一个行为艺术作品。道具最开始是10把刀和两台录音机。她打开录音机,将张开的左手放在地上白纸上,根据节奏右手拿刀刺向手指之间。每次切到手指,她就会换一把刀,直到这10把刀用完。另一台录音机则录下刀尖在手指尖跳跃的声音以及割伤时发出的呻吟。10把刀用完后,她会再表演一次,伴随着第一次录下的节奏来完成。后来某次表演,她换成了20把刀。
阿布拉莫维奇说:“一旦进入了表演状态,你就会逼迫自己去做平时的你不会去做的事。”
1974年
《节奏5》
时长:1小时30分钟
在这个作品中,阿布拉莫维奇想要探究人承受身体痛苦的极限。她在地上放了一个巨大的浸泡过汽油的木质五角星架子,点燃它。她站在五角星外,剪下自己的手指甲、脚趾甲和头发,将它们扔到火中。然后她跳入燃烧的五角星中间。由于烟雾太多,观众并未发现她此刻已经因为缺氧而失去了知觉。直到火焰快烧到她身上时,有观众看到她并未动才赶紧扑灭了火救了她。
阿布拉莫维奇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曾说:“醒来后我当时很生气,因为我终于理解了身体是有极限的:当你失去知觉的时候,你就无法控制当下,你就无法表演了。”
《节奏0》
时长:6小时
这是对表演者和观众关系极限探索的作品,也是阿布拉莫维奇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她在一个桌子上摆了72个物品可以任意由观众选取,有玫瑰花、羽毛、蜂蜜、皮鞭、橄榄油、剪刀、手术刀、一把有一颗子弹的手枪等。6个小时里,她允许观众对她做任何事,她都不会反抗。起初,观众都很谨慎也有礼貌,后来则变得非常激进,有人拿她取笑,也有人想保护她。
阿布拉莫维奇后来回忆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观众,他们会杀了你。”
1977年
《时间中的关系》
时长:17小时
这是阿布拉莫维奇与德国艺术家乌维·赖斯潘(Uwe Laysiepen,又称乌雷Ulay)一起合作的作品。1976年,阿布拉莫维奇离开南斯拉夫到荷兰阿姆斯特丹,两人相遇,从此至1988年,一直是两人合作创作作品。
在这件作品中,他们背对背安静地坐着,两人的头发被绑在一起。
1978年
《AAA-AAA》
时长:15分钟
这是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在比利时一家电视台演播室表演的作品。他们第一次表演时,没有观众。之后,他们为了录制他们的作品档案在荷兰又表演了一次。从《时间中的关系》两人背对背完成一件作品后,在《AAA-AAA》中,他们面对面跪坐在地上,对着彼此大声尖叫,直到其中一人失声。
1980年
《休止的能量》
时长:4分钟
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两人面对面站着,彼此凝视对方的眼睛。阿布拉莫维奇拉住弓,乌雷拉住箭,这支箭对准了阿布拉莫维奇的心脏,他们身体都向后倾斜,把弓拉满到即将发射的状态。在双方的左胸上有收音的麦克风,能清楚听到彼此加快的心跳声。
1988年
《情人·长城》
时长:90天
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合作的最后一件作品。1988年3月30日,阿布拉莫维奇从山海关开始往西走,同一时刻,乌雷从嘉峪关开始往东走。沿着长城走了90天,两人在陕西省神木县二郎山的一个峡谷里见面,同时也宣告他们的分手。
2010年
《艺术家在现场》
时长:736小时30分钟
纽约MoMA展厅里,阿布拉莫维奇坐在桌子一端,另一端是自愿坐到对面的观众。她每天就这样面无表情地坐着。当乌雷坐到对面时,两人凝视后,她打破了自己定的规矩,两人双手紧握。几十秒后,乌雷起身离开。
2014年
《512小时》
时长:512小时
今年6月11日至8月25日,每天早上10点至下午6点,一周6天,阿布拉莫维奇都在伦敦蛇形画廊“接待”一批批观众。画廊的三个展厅内,几乎空无一物。观众不允许将手机、相机、随身携带的包甚至手表带入展厅。她会领着观众进入展厅,让他们盯着白色的墙。她也会对某位观众耳语:“保持安静,感受你的存在。”有些像是在冥想,有些则紧随着她想要和她互动。每次只接待160人,观众想待多久就可以待多久,实行“走一个观众,进来一个”的原则。
C特08-C特11版编译:何建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