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新艺术特刊·业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4:新艺术特刊·业界

鸿坤美术馆 要存活下来,也要保持艺术独立性

展出贾平凹、李津、缪晓春、展望等人50余件作品,执行馆长接受新京报采访谈私人美术馆发展挑战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地上展出着展望的《假山石》系列,墙上则是作家贾平凹的书法作品《201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
史金淞作品《短松7号》,用现实树的枝干拼装心灵“树”的样子。

  此时此刻,中国正行进在私人美术馆兴建浪潮中。地产、金融界资本大举介入做私人美术馆、做画廊,盘活整个艺术生态链,也让中国的艺术生态进入到了大资本时代。去年底开馆的鸿坤美术馆正是其中一员。

  7月6日,“原乡(北京)”当代艺术展在鸿坤美术馆开幕,贾平凹、李津、缪晓春、展望等当代艺术家、作家各自以艺术品展开了对原乡的回望。而鸿坤美术馆也再次通过这种颇具特色的当代艺术家群展,向外界传递出虽是后起之秀,却希望能在当代艺术事务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愿望。鸿坤美术馆执行馆长黄汉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鸿坤美术馆希望能够以真诚的态度介入到当代艺术的事务中,既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又能保持自己艺术上的独立性。”

  19位艺术家回望“原乡”

  由顾振清策展的“原乡(北京)”·当代艺术展目前正在鸿坤美术馆展出,计划将于8月24日闭幕。19位当代艺术家、作家用50余件作品展现了我们对传统、对原乡的回望。其中,苏新平的《灰色15号》中呈现了对山水图式的重新思考,展望的《假山石》系列则促使观众思考人与自然、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关系。甚至是作家贾平凹的书法作品《201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在顾振清看来也是具有当代意识、当代精神的。

  顾振清告诉记者,原乡是我们对传统的回望,对人类古文明“轴心时代”的重新认识。人类的基本准则、道德规范、信仰基石都在那个时代奠定。而在现在的现代性新模式下,我们发现现代性只是欧美模式。于是不少现当代艺术家、文学家希望寻求差异性发展,“这便是对自身文化基因的发掘,对自己人文脉络的梳理,对传统精神范式的转换。这二三十年来很多艺术家都在自觉地做这些事情。”顾振清指出自己提出“原乡”意识,便是对这二三十年来中国艺术家的自觉实践进行梳理。

  展览将与收藏脉络相契合

  作为后起之秀的鸿坤美术馆坐落于西大望路42号院的鸿坤花语墅。美术馆建筑面积800平米,目前馆藏规模上百件。创立缘起或许也因为近两年鸿坤集团对文化艺术品领域产生更多的兴趣,近几年的收藏便是一大明证,包括林风眠、徐悲鸿、赵无极、吴冠中、靳尚谊、刘小东、曾梵志、刘炜、方力钧等艺术家作品。

  收藏之外也有更大的雄心。新成立的鸿坤美术馆便是鸿坤集团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战略延伸项目,主要用于展现当代艺术家创作成果。此次的“原乡(北京)”·当代艺术展便呈现了鸿坤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的审视视角,不再一味追逐西方价值观,而是更为注重自我传统的现代回望。

  对此,黄汉娟告诉记者,鸿坤美术馆馆藏偏架上、现当代艺术,为此美术馆的展览定位也将是现当代艺术,“鸿坤注重收藏在艺术史上占有相应位置的作品,为此也会策划与收藏脉络相契合的艺术展览。”

  据介绍,在鸿坤美术馆的规划下,知名艺术家的展览将占据大头。黄汉娟强调,“除了知名度,作品也应具有探索性。”除此,发掘年轻艺术家,和美术馆一起成长,进而推动当代艺术成长也成为鸿坤美术馆的既有目标。

  而顾振清对于鸿坤美术馆这位后起之秀的观察似乎也吻合了美术馆对自我的设想。他告诉记者,从收藏开始起步,可以看出鸿坤进军美术馆是深思熟虑的决定,但鸿坤美术馆目前并没有当艺术行业领头羊的企图心,“他们想把自己推出来的艺术家做好,将自己的载体做好,继续有力量去做收藏,他们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应该说在企业美术馆里,鸿坤刚刚在找到自己的道路。”在顾振清看来,目前虽然美术馆云集,但大都是门可罗雀,真正能让艺术持续发展则同样也是鸿坤美术馆未来的挑战。

  ■ 对话馆长

  “会借鉴画廊、俱乐部等形式”

  新京报:近两年私人美术馆、艺术机构不断涌现,很多也是定位在现当代艺术。包括上海的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北京的芳草地展览馆等。你怎么看这股热潮?

  黄汉娟:当下人们的艺术品位和艺术追求不断提升,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个人或者组织开始进行有脉络地收藏,其实对于艺术圈来说是一个好事情,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在西方,一定社区范围内就有个艺术教育机构,承担了艺术普及功能。但我们由于国家性质的艺术机构还不够,为此纷纷兴起的民营美术馆则起到了补缺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新京报:鸿坤美术馆的定位是什么,在众多私人美术馆阵营中具有怎样的优势?

  黄汉娟:鸿坤美术馆首先是个展现当代艺术家创作成果的舞台,同时,也担负着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的任务,这也是作为一家美术馆必须要做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树立起自身形象,也以为社会的艺术宣传出一份力为己任,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推动公众审美的提升。

  不像国外有退税机制、赞助风气,在国内各种政策支持也不多,企业机制下的美术馆大部分依靠于投资人。我们也要面临这个生存大环境下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投资人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热衷、支持和恒定的决心肯定是最重要的。鸿坤集团现在也在不断扩展金融投资领域的发展,从整个板块来看,要做成强强联合、跨界的平台,其中文化艺术产业是重要的一环。鸿坤美术馆在集团文化气质、文化艺术活动、公共雕塑、各项目活动方面建言献策并予以配合,同时也可以与其他金融领域进行嫁接。为此,我们美术馆的存在就有了很多的点可以支撑。

  新京报:中国私人美术馆运营成熟模式并不多,刘益谦便说龙美术馆每年可能会亏1000万。那对于运营模式,鸿坤美术馆是怎么考虑的?

  黄汉娟:私人美术馆在中国的运营方式有很多种,但目前来说只要是能健康生存、同时做出理想中的艺术活动的运营,都可以看作是成功的。作为非营利美术馆,我们也会借鉴画廊、俱乐部等多种形式上的可行性。类似画廊比较注重推广、宣传,比较注重一级二级市场的嫁接。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借鉴俱乐部形式,多组织与公众互动的活动、艺术课堂的活动等。

  新京报:鸿坤集团会对美术馆“输血”吗?

  黄汉娟:鸿坤集团和鸿坤美术馆是一种“内循环”的关系。鸿坤美术馆对集团的文化气质、文化活动予以建言或配合,鸿坤集团对美术馆的文化工作、文化价值予以认可。这是一种很朴素的价值、经济的置换。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