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艺术史上与床有关的名作
| ||
| ||
| ||
| ||
| ||
| ||
|
上周,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1998年的装置作品《我的床》在伦敦佳士得拍出了254.6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703万元)。这张又脏又乱的双人床是艾敏的成名作,1999年艾敏入围特纳奖,这件作品在泰特美术馆展出,立即引起了关注。艾敏称这件作品真实呈现了自己当年令人抑郁的岁月,而她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作品时,“那些可怕的记忆又萦绕脑中了。”纵观美术史,除了爱欲,孤独、害怕、死亡都与床分不开。
罗伯特·劳申伯格《床》(1955年)
根据现有的历史记载,第一个将自己的床上用品作为艺术品展出的艺术家是罗伯特·劳申伯格。几乎任何现成品都可成为这位美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素材,包括旧家具、空罐头、自行车轮、硬纸板等,他称之为“混合艺术”。这件作品是他第一件混合艺术作品,他把旧枕头、床单和被子支撑在一个画框上,用铅笔在上面涂画,将颜料涂洒上去,并任由颜色流淌下来。
蒙克《病中的孩子》(1907年)
蒙克出生时,身体虚弱,只能在家里受洗。5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14岁时,姐姐也死于同一种疾病。蒙克自己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因此,在他后来的画作中,常有表现疾病、死亡的主题,《病中的孩子》就是如此。蒙克的阿姨凯伦和她的女仆贝兹·尼尔森是画中的模特。蒙克后来说:“自我出生的那一刻,焦躁、不安和死亡是围绕我的天使。”
维托雷·卡尔帕乔《圣乌尔苏拉的梦》(1495年)
这幅画来自于圣乌尔苏拉殉难的故事。圣乌尔苏拉与11000名贞女跨越欧洲去罗马朝圣,归途中经过科隆,被入侵的匈奴人所杀害。这幅画表现的是天使来到睡着的圣乌尔苏拉床前告诉她会殉难的预言。
凡·高《卧室》(1888年)
1888年,凡·高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想要建立一个与画家朋友们一起工作居住的工作室。于是,他在当地租了一个两层小楼,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黄房子”。当年10月16日,凡·高写信给弟弟提奥形容了他画的卧室这幅画。由于室内陈设简单,因此凡·高觉得颜色至关重要。凡·高从日本版画得到灵感,他没有画影子。凡·高先后画过三幅有关这间卧室的画。画中的这张床是一个孤独者的床,也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梦行者的床。这张空空的床好像承载着凡·高受困的灵魂。
奥伯利·比亚兹莱《床上的自画像》(1894年)
英国插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受到日本木刻版画影响创作了一系列钢笔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为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创作的插画。比亚兹莱为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贡献巨大。也许是天妒英才,比亚兹莱25岁时因肺结核去世。这幅《床上的自画像》是他去世前四年创作的。
翠西·艾敏《我的床》(1998年)
和劳申伯格用自己的床上用品来绘画创作不同,翠西·艾敏的这件作品有点类似杜尚那件名为《泉》的小便池。艾敏的这张床显得“脏乱差”:带污渍的床单、烟盒、酒瓶、用过的避孕套、内衣等。艾敏称这张床就是她自己当年抑郁生活的写照。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1863年)
这幅作品于1865年在巴黎沙龙展出,立即引起了震惊,不仅因为画中女子直视观众,更因为画中的女子是位交际花。马奈描绘了当时巴黎的状况:众多富有的男士拥有情妇,还时常光顾妓院。
这幅作品以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为依据,但与提香笔下的维纳斯不同,马奈的奥林匹亚无比真实却不加美化,以至于她看似生硬呆板,笨拙无情,缺乏肉感的曲线美。“奥林匹亚”这个名字后来还成为了有势力的交际花和情妇的代名词。
编译:何建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