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养老卡电子券能支取更贴心

  据报道,北京养老(助残)券将“升级”为养老助残卡,“升级”后的养老助残卡增加了找零、补办等功能,电子券额度每月底前自动打入账户内,但无法支取,只能消费。

  养老助残卡以后显然更方便了,不过,每月的电子券额度不能支取,在我看来,有些美中不足。要看到,在养老助残券签约服务单位和服务种类偏少的当下,电子券额度无法支取实际上限制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选择权。对于那些去物美、京客隆、超市发等签约服务单位不太方便,或者觉得签约服务单位服务不对路的持卡人来说,电子券额度很难用完,其价值也必将打折扣。倘若电子券额度能够提取,不仅能给持卡人更多选择权,对签约服务单位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投票压力。

  笔者建议,养老助残卡电子券额度应能支取,可以规定若支取则只得额度的一定比例,这样肯定更贴心。□程希奕(公务员)

  学校体育设施收费要规范

  《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各中小学进入暑假,学校里的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馆等体育设施也空闲下来。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市民如果想到学校里锻炼身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初,有那么多学校高调宣布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咋说变就变了?难道原本就是为了作秀。体育局为啥不能下去问问学校有何苦衷。提倡全民健身,政府应有一定程度埋单的准备,不应只是动动口,牵牵线,也要加强跟踪监督。对于各校收费,也要有一定规范,不能让学校随便收,变相利用高收费门槛,搞“假开放”。

  体育局早就承诺,对于愿意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资助。有没有兑现诺言?如今连开放名录都不准了,奖励或资助的钱岂不打了水漂?□何俊峰(职员)

  “社区之窗”为何成摆设

  2011年,相关部门要求2012年底前在各区县社区显眼位置安装6599块“社区之窗”,搭建全市社区信息发布平台。如今却已有相当数量的“社区之窗”处于黑屏状态。(7月11日《北京晚报》)

  我居住的小区里也有好几块“社区之窗”,但已经破损不堪,居民对此习以为常。造成“社区之窗”失灵有多种原因:有的“社区之窗”安装地点一直没有解决电源;有的居委会换届后,由于理念不一致,就不再使用“社区之窗”;有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竟不知道“社区之窗”应该播放什么内容,表示不是自己的职责;有的工作人员则坦言,安装“社区之窗”是大材小用,社区开展的工作基本上用不到。

  “社区之窗”应当明确管理维护责任,同时,也要改变运作模式,开拓信息来源,例如房屋租赁,社区志愿者招募,二手物品交换等等,使之更贴近生活,服务于民。□黄静(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