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地球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地球周刊·天下
上一篇

什么样的自拍照能开展览?

2014年07月13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西洋镜

  近日笔者拜访了波士顿学院的摄影系教授卡尔·巴登,由于他拍摄的一组“头脑简单的”自拍照。

  巴登每一天,他都用同样的光线、同样的胶卷和同样的相机,拍摄带着同样表情、同样裸露上身的同一个人——他自己。这一拍就是二十七年。他控制所有的变量,让这一个叫做“每一天”的摄影项目记录他衰老的过程。“拍照就像是每天敲一下钟,告诉自己我在这里,又是新的一天。”巴登说。

  就是这样一组“自拍照”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举办了展览。密密麻麻的一墙照片看似一样,可是第一张照片和最后一张照片却是千差万别。时间无声无息地流失,却最终带来巨大的变化。

  由于孤注一掷而成名的摄影师近年来有许多例子。

  为了完成一本关于芝加哥城市历史的书,史学爱好者马鲁夫在一场旧物拍卖会上以380美元拍下了一个没有标记的箱子。箱子里30000多张底片,鬼神使差地让他与一个素未谋面的女人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这个名叫薇薇安·迈尔的女子生前的最后两年因没有了积蓄,租不起储藏室,她干脆把她积蓄一生的胶卷底片、报纸和录音处理给了拍卖行。其中还有很多胶片从未被冲洗过。

  马鲁夫把冲洗出来的照片发表到了网上,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摄影师本人并不知情。2009年,当马鲁夫终于搜索到她的消息时,得到的是她的死讯。

  除了照片和录音,马鲁夫通过收据、信件等零碎的线索,发现这个如今被称为“街拍女王”的女人,竟然终其一生都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保姆。马鲁夫还在不停地冲洗她的作品——反映上世纪美国城市风貌、人性和政治的街头摄影。

  同样是“自学成才”,同样是街头摄影,今年初80后的摄影师布兰登·斯坦顿因拍摄纽约街头的温情故事而一夜走红。四年前,作为业余爱好的他买了自己的第一台佳能7D相机,几个月后他却下岗了,失去了证券交易员的职位。靠储蓄和救济金过活,他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走,“无所事事”地拍摄街上的陌生人。

  渐渐地,斯坦顿开始跟拍摄对象攀谈起来。他常常不问他们的名字,只是记下他们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配在图片下方发到网上。

  截至今年五月,这个博客的“脸书”页面上已经有了近六百万关注者,本月截至这周四已经上传了44张照片。很多关注者不仅仅是因为照片被吸引,更是因为照片里人的故事。斯坦顿将这些照片和故事汇集成了一本《人在纽约》的图集,成为去年“纽约时报”评选出的非虚构类畅销书第一名。

  不仅是摄影师,很多美国人把这样的逻辑践行在细微的生活里。一个来自古巴的女孩移民到美国时与自己的狗分离,她因此明白了自己对动物的热爱,十几年过去了她在努力成为一个兽医;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自己十二岁的时候爱上了潜水,他没有再上大学,而是开了自己的潜水店,五十年过去了,他经营着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潜水店,同时也是有名的潜水培训师之一。

  在一个没有唯一的成功标准的社会,他们只是带着一个简单却明确的想法,不考虑目的地坚持而不会时刻计较得失;实现自我的成就感而不为他人的梦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去同别人攀比。即使是一种不被理解的生活方式、一个不断重复的行为和一个简单的想法,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想法,他们只是不停去做,因为人最终最需要说服的,其实是自己。

  □刘宽(旅美媒体人)

  但是这让我对自己终将会来的死亡更加无所畏惧,因为我做好了记录。

  ——波士顿学院的摄影系教授卡尔·巴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