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外国人非法获取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案将开庭;曾为葛兰素史克(中国)调查内部举报人
|
记者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悉,首起外国人涉嫌在华注册公司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案目前审查完毕,近日检方已向法院提起公诉。此案将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去年,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打击侵害个人信息专项行动中,2名在华外国人涉嫌违法的线索被上海警方查出。同年7月11日,2人被刑拘;同年8月16日,上海市检察院批捕。
去年因非法买卖中国公民信息而被上海警方逮捕的嫌疑人为一对外籍夫妇,58岁的Peter(全名Peter·William·Humphrey)为英国人,他的妻子虞英曾系美籍华人。
2003年和2004年,夫妻二人分别在香港、上海成立中慧公司和摄连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境内外商业调查业务。
据警方查明,2009年4月至2013年7月,中慧公司、摄连公司接受境内外客户委托,对多家公司或个人进行调查。两人按每条800元至2000元人民币不等的价格,先后向他人购买中国公民的户籍信息、出入境记录、移动电话通话记录等资料数百条,并制作成“调查报告”,以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的价格卖给客户。
非法获取
数百到数千元购买一份个人信息
Peter、虞英曾供述,他们主要通过北京的周某、刘某以及上海的蔡某(另案处理)购买中国公民个人信息。
他们在网上将调查对象的身份证信息传给“上家”,“上家”为其提供相关个人户籍信息、房产、车辆以及出入境信息,还包括一些个人通讯记录等。
一般积攒够一定数量的信息后,Peter公司给“上家”转账。为规避调查,转账账户也多在海外,以美元结算。
Peter称,他于2008年在朋友的派对上认识了北京的刘某,随后双方业务往来次数较多,大概有上百笔业务,每笔也是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2013年1月以来,刘某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刘某告知Peter,她因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被北京警方调查处理,已不再从事调查公司的工作。但Peter并未收手,他转而寻找其他“上家”。
经人介绍,Peter找到了上海的蔡某。Peter称,蔡某要价比较高,每笔几千元,因此合作仅20多次。
非法销售
客户多为国际大公司,分布数十国
Peter和虞英曾交代,他们的客户主要为跨国公司、中型企业及个人,其中包括汽车、钢铁、制药企业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大公司。
Peter长期在中国居住生活,他通过外国商会、商业沙龙、论坛等方式招揽客户,客户分布德、美、英、日等数十个国家。他也接受一些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的委托。
2003年以来,二人的公司共接受700多个委托调查项目。他们称这些项目为“案子”,每个都被冠以代号,如“鹅计划”、“黑刺李计划”、“马勒计划”、“蝎子计划”等。
据二人供述,其业务主要是商业调查,有的是对第三方公司调查,有的直接针对公民个人。
虞英曾称,这些项目约有30%需要购买个人信息资料。获得个人信息后,Peter等人再结合网上的公开资料,电话、走访获得的资料等,制作成“调查报告”,提供给委托人。这些“调查报告”的价格为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
对于一些复杂的调查,Peter夫妇还雇人采取跟踪、偷拍等方式。
2009年,摄连公司接受芬兰一家客户委托,调查公司内部一高管。Peter以一天1000美元雇人让其跟踪“案子”当事人,搜集到对方的出入境信息以及手机通话记录等。
非法调查
“蝎子计划”:为GSKCI调查内部举报人
上海警方调查发现,在Peter、虞英曾的业务中,还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简称GSKCI)委托其调查匿名举报者。
前日,在上海市看守所内,Peter对记者介绍,2013年4月,GSKCI业务总经理马克锐(Mark·Reilly)、法务部总监赵虹燕等高管联系他,委托其调查被怀疑为匿名举报GSKCI商业贿赂问题的人,双方约定酬金数十万元,前期支付十万元订金。
Peter说,当时马克锐并未给他提供举报内容,还称该内容“子虚乌有”。随后,Peter以“蝎子计划”为代号展开调查。
接下来近两个月中,Peter通过购买、跟踪、偷拍等各种手段获取了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
第一阶段调查报告“蝎子计划(一)”提交给马克锐。调查结果认为,GSKCI高管对所谓举报者的怀疑是毫无根据的。
Peter说,随后马克锐向其透露了针对GSKCI的举报内容。根据十多年的从业经验,Peter认为这些举报大多是有根据的,“我当时发现自己上当了”,Peter说。
不久后,得知GSKCI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中国警方调查。Peter很震惊,觉得自己被马克锐等人利用了。
■ 人物
“上家”被查后仍心存侥幸
Peter说,他在大学里学习汉学,1979年以文化交流的方式来到中国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进修,并教授英文。在此,Peter结识了虞英曾,当时虞是他的学生。
随后,Peter于1982年至1998年在路透社担任了17年的记者。
1998年,Peter离开路透社。刚开始,Peter为香港一家美国调查公司担任风险管理咨询和安全顾问,随后跳槽到北京一家跨国商业服务公司任高管。2003年,Peter和虞英曾开始单干,从事商业调查咨询业务。2004年,二人在上海注册摄连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招聘10余名员工,承接客户在中国境内的调查业务。
2009年2月,《刑法》首次增设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犯罪的条文。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也数次集中打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对于涉嫌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Peter和虞英曾均表示后悔。
Peter说,长期以来,获取中国公民个人信息一直是“灰色地带”,他知道涉嫌违法,但仍存侥幸心理。2013年,Peter的“上家”刘某被北京警方查处后,Peter仍通过他人继续购买个人信息。
据上海检方透露,Peter、虞英曾被警方控制后,英、美领馆派员定期进行了领事探视,英领馆平均每两周探视一次,美领馆平均一个月探视一次。
Peter说,在看守所内他自己原有的身体疾病得到了积极治疗。此外,他们与儿子还能保持书信往来,也多次会见律师。
Peter的敛财术
成立咨询公司
(承接境内外商业调查业务)
向“上家”购买个人信息
网上给“上家”传调查对象身份证信息
“上家”以非法手段获取相关个人资料
以每条800-2000元价格卖给Peter
积攒到一定数量后Peter给“上家”转账
向客户销售个人信息
通过商会、沙龙、论坛等方式招揽客户
Peter接受客户委托调查项目
结合资料、电话、走访(含跟踪偷拍方式)制作“调查报告”
将“调查报告”以数万至数十万价格卖出
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