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书评周刊·主题

认识 为什么在当下要重读哈耶克?(1)

2014年07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韦森
原名李维森,汉族,籍贯山东省单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多年,现为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著有《市场、法治与民主》等十余种,策划和主编了数套译丛,包括上海财大出版社的“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译丛,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社会思想名著译丛”,以及北京三联书店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经典译丛”等。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哈耶克热持续十多年后慢慢消退,在崇尚阅读轻便化的时代,哈耶克著述精微而繁复,无论是对人们的知识视野、思考能力,还是人们关于社会现实的判断以及现实关切力度,都会造成尖锐的挑战,阅读哈耶克似乎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但有意思的是,今年读书界组织了“一起读哈耶克”的读书活动,不仅有实地的共同阅读、讲座活动,还开设了“一起读哈耶克”的公共微信平台,以邀请更多人参与其中。这场共读活动最活跃的人,便是韦森,而他本人也于今年出版了新著《重读哈耶克》。

  与此前哈耶克热中的焦点所不同的是,韦森强调哈耶克首先是一位经济学家,其次才是社会思想家。

  他认为,哈耶克早年乃至晚年的经济学理论是自成体系的,主要是围绕着货币、资本与商业周期而展开的。与其说他的经济理论是社会秩序理论的一部分,不如说他的经济理论自成体系,至多可以认为二者是在逻辑上关联着并理论自洽。正是因为哈耶克有一个自成体系的经济学理论,才在后来形成了他关于自由、法治和民主的宏大社会理论。

  为何在当下阅读哈耶克?韦森的理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化、全球化程度,已经超过其他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过度市场化了。但问题是,它还不是一个完备的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物质层面上来看,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但从社会哲学层面来看,则是个人权利的实现。若无完备的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个人权利的实现,就会受到威胁。

  被误解的哈耶克:

  不要被“自发社会秩序”所误导

  新京报:你说哈耶克在中国被误读,为何误读?又如何被误读?

  韦森:我感觉哈耶克被误读,主要还是处在大家对他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误解上,认为哈耶克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和社会制度变迁中的“无为论者”。实际上,哈耶克决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甚至也不是一个主张“小政府”的人,他更不主张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要人们无为而治,恰恰相反,哈耶克一生特别注重人们的观念的变化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从早年到晚年一直是如此。

  哈耶克一生反对政府直接用行政命令,和运用政府官员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干预社会经济运行,主张要在宪法政治的框架下,以法治之法的规则来治理社会。而这首先需要政府自己要受到预先规定的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则约束。

  用他1944年在《通往奴役之路》的一句经典的话来说:“撇开所有的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均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切个人有可能确定地预见到当权者(the authority)在特定情况中会如何使用其强制权力,并据此知识来规划自己的个人事务”。

  新京报:那么,如何看待哈耶克在《自由宪政》尤其是在《法、立法与自由》中所反复宣讲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

  韦森:这可能是目前最纠结和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实际上,如果把这个理论放在哈耶克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就比较明白了。实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与米塞斯一起批判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非可行性,到晚年撰写《致命的自负》,哈耶克实际上一生坚持认为,在整体上设计一个计划体制,来取代一个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体制是走不通的。这不仅会在经济上没有效率,甚至必然导致巨大的灾难,而且必定会形成一个集权政治体制。

  在他的经济学著作中,他分析说,由于人的理性和知识的有限,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和价格机制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才有人类社会的繁荣和经济进步。因此,人类社会的经济体制,是不可能通过一个整体的计划和设计而建造出来的。即使构建出来,也会导致巨大的经济灾难和落后。

  换句话说,哈耶克在20世纪60年代反复强调和宣讲“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实际上是在继续批判计划体制的非可行性,继续宣讲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所迄今能发现的最有效率的经济运行形式。

  新京报:概言之,人们对哈耶克的误读和误解,多是围绕着理解他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而展开的?

  韦森:在讲到自由、民主、法治的政治制度时,哈耶克从来没有讲这一切都应该是自发的,也并非主张不要政府,而他一生反复讲,只有建立起法治社会,即“the Rule of Law”,政府用抽象规则和法律来管理社会,从而人们的自由得到了法治的保障,才能有市场经济的这种“自发社会秩序”的成长和扩展。在晚年的《致命的自负》中,哈耶克又提出了“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而不再用“自发社会秩序”这个概念了,更说明他的思想更精确和升华了。

  在这方面,我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哈耶克思想的学人,之前也有误读,即过度强调和过度诠释了这一理论,对此,我自己要检讨,也要负责。而现在这本小册子《重读哈耶克》,书名就蕴含着自己反思自己,自己批判自己误读、误识和误传哈耶克思想和理论的意思。

  现在看来,哈耶克一生的学术思想是逻辑一贯的和自洽的,尽管之间有些变化和发展,但他的经济学理论和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并没有多少矛盾和内在冲突。且无论哈耶克的经济学理论,还是他的政治思想,今天看来在当下中国社会中都应该是正面的。只要看看我们国家和执政党的文件,就会明白,我们社会的许多正面的主流思想和理念,与哈耶克几十年的理论主张和理论现在实际上并不矛盾,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被吸收进来,甚至说正在朝那个方向发展,但这实际上付出了几十年的社会实验的沉痛代价呀!现在这些基本理念,总算慢慢变成了我们社会的共识而逐渐写入了我们改革纲领中去了。

  (下转B04版)

  B02-B04版采访撰文/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