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年来,朱光与北京建筑大学一起走过,从毕业生到校长。
1977年,北京建筑工程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那一年,朱光作为北建工首批本科生入校。2013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这一年,朱光已是北京建筑大学的校长。
更名、申博、新校区建设,朱光见证了北建大的“三大工程”从起步到实现。他说,更名过程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个学校实实在在的内涵建设。
北建工首届本科毕业生
朱光出身于书香门第。家族中,从祖父辈开始,世代教书,父亲也是一名大学教授。
他笑称,自己是家族里的“叛徒”。1970年,不满16岁的朱光,初中没毕业就到海淀水泥厂做了一名工人,“那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苦,我一直在想怎么改变这种生活。”
1977年,“文革”后首次恢复的高考给了朱光一次机遇,他加入到全国570余万名考生中,幸运地成为被录取的27万考生之一。当年他报考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专业,成为该校首届本科毕业生。
建新校区解决规模扩张
大学毕业后,朱光留校任教。此后,他又在武汉测绘学院攻读研究生,并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深造。1993年,留英归来的朱光逐渐走上管理岗位。2003年,朱光正式被任命为北建工副校长。
那时,办学空间是北建工发展中的最大瓶颈。随着学校的发展,原本设计容纳千人的老校区,早已无法满足近万人的学生规模。朱光回忆,那时学校每年都要在外面租校舍,“最多时在外面租了三个校区”。
2003年,学校开始酝酿新校区的建设。如今,一座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已在大兴落成并投入使用。“学生四人一间宿舍,有空调;学生洗澡、打开水,都不用下楼,通过一卡通在一层楼都能解决。”
2012年获批首个博士点
提高科研能力,是学校面对的更艰巨的挑战。朱光说,学校前身是一所老牌建筑中专校,教学是主项,科研长期重视不够,是学校最薄弱的地方。2008年前,学校仅有一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一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所大学教的学生再多,但是科研方面缺失,学校档次就上不去。”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已由过去的1个发展到了19个,获得了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发明奖,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4个学科进入前15名,其中2个学科进入前10名。到2013年,科技服务经费已达2.6亿。
2011年,学校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博士点。朱光记得,2012年大年初二,当学校获知可以申报博士点时,当天下午就紧急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朱光是这次申博的答辩人,为了这次答辩,10多天时间,他天天在办公室熬夜准备材料。
“当年竞争相当激烈,全国144所学校申报了188个项目。”朱光说,当时学校申报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是以全国第二名的身份获得批准的。
面对坐了一圈的专家组,朱光侃侃而谈了15分钟。“事后同事说,他们站在门外,老远都能听见我的声音。”朱光说,答辩时,他底气十足,感觉学校一定能申博成功,“因为我们的工作不是完全靠材料,而是有几十年的积累。从50年代开始,学校就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最终,学校终于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
更名不单是“面子”更看“里子”
2013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至此,北建大“更名、申博、新校区建设”三大工程全部完成。
“有的人认为更名是形象工程,其实不然。要想更名,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7大类23项具体指标,包括:领导班子结构、生均面积、有没有获得国家级奖项、一级学科至少要有三个等等。”
2009年,学校向教育部递交了更名申请。之后的三年中,学校在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比照规定,进行内涵建设,取得很大进步。2012年,在教育部的评审工作中一举获得成功。
朱光说,20年前,我国高校曾有一阵更名潮,花几千元在报纸上就能更名。在那个年代,北建大并没有更名。后来,国家开始对更名规范化,必须达到规定的具体指标才能申请更名。“达到这些条件,本身也是完成了学校内涵的提升。”朱光说,现在的高校更名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内涵建设。
校长语录
真正实现“小学校”向“大发展”迈进,抢抓机遇是一个方面,真抓实干是一个方面。“抢”就是突破束缚,大胆创新,所谓“敢想敢干”就在这个“抢”上。——朱光
■ 对话
要办“小而精”的大学
新京报:每个学校都在提“特色”,北建大的特色是什么?
朱光:在大学里,我们属于规模比较小的学校,这就要求我们要办“小而精”的学校。什么叫“精”?要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拿指标说话,拿教学实力、科研实力、人才队伍实力说话。我们是建筑大学,建筑类专业办得好,就是我们的特色。
新京报:学校如何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
朱光:社会上对我们学生的评价是“经用,耐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在单位是属于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除在课堂上育人外,课堂外、社会实践的育人也很重要。北京市有北建大6万多名校友,北京市城乡建设领域70%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都出自北建大。
新京报:学校的就业率如何?
朱光:近几年学校的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光看就业率还不能说明问题,还要看签约率,签约率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就业质量。我们学校的签约率在92%。所以,今年我们学校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进入全国就业工作50强的高校。
新京报:更名后学校的招生情况怎样?
朱光:更名后录取分数比往年高多了,今年一本招生一志愿全部招满。但之前跟社会已经承诺预留10%的二志愿名额,所以一志愿还是留出了10%的二志愿名额,但二志愿考生没有低于600分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