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中国好声音如何摆脱“中国好束缚”

2014年07月2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焦点评论】

  由于引进版权的合同限制,“好声音”的模式不能更改。而观众是喜新厌旧的。于是,曾经成就了这个节目的“中国好模式”,现在反而成了“中国好束缚”。

  作为中国最被关注的综艺节目之一,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在上周五火热登场。微博和朋友圈又被刷屏了。

  不过,首期节目看完后,我记住了婚礼主持人的身份和歌声,但是没记住他的脸。我记住了马来西亚姑娘陈永馨的名字和样子,但是回忆起来已经想不起她的歌喉。还有最后一位出场的男生说他考上了伯克利神马的让人印象深刻,但除了这段话也就没什么了。

  整期节目看下来如此没有记忆点,这是我的问题,还是“好声音”出了问题?我的问题是,同类节目太多,作为观众已经严重审美疲劳。它的问题是,一成不变,套路化。明明是首播,却像一期重播的节目。

  经历前两季的风风火火,《中国好声音》已经是全中国人民太熟悉的电视节目。我们都太清楚这个节目的构成形式;出场学员的路子八九不离十;连导师们会说些什么都几乎能够预见:“你妈妈喜欢我的歌吧。”“你爸喜欢我吧?”“我老家离你特别近。”“我要给你打造属于你的歌曲。”如果把本期节目里的内容穿插剪到前两季 “好声音”里去,除了导师的脸不全相同,几乎没有违和感。这就是做新如旧的《中国好声音》。

  一般电视节目做了两三年多数是要改版的。但是《中国好声音》很难改。因为,虽然它的名字里有个“中国”,其实它是荷兰买来的“舶来品”——正版版权引进,曾作为节目的卖点之一大为宣传。而正版版权引进的一大特点就是:合约里明文规定,购买方不得随意改动节目模式。节目中像个拳击赛场的舞台,导师们盲听转椅的形式,队伍内部大逃杀最后再互相狙击的赛制……这些,在两年前节目初推出时,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充满了新意和刺激。但到了今天,连相亲节目、养生节目都在用转椅子的形式,曾经的新,已经是旧。

  但是,它们通通不能改。而观众是喜新厌旧的。于是,曾经成就了这个节目的“中国好模式”,现在反而成了“中国好束缚”。请来的既是金光闪闪的图腾,你只能供,不能敲。

  因为惹关注,所以有评议;因为有期待,所以会众说纷纭。目前,第一期就是这样了。它似乎满足不了我们对这个最负盛名的音乐选秀节目的希望。继续观望第二期,我们多么期望它能够逃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规律。

  在躯壳无法改造的情况下只有寄托在内核的突破。而这内核再清楚不过,就是选手本身。选秀三年无苗,加之好声音门槛高,学员并不是海选而来,而是编导们去各地走基层捞来,连同类音乐选秀节目的漏网之鱼也没有放过——但我们要吃的不是用虾米冒充的鱼。既然饕餮盛宴的招牌已高高挂起,请端上货真价实兼具诚意与心意的料理。

  □甘鹏(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