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防务之刃”是把双刃剑

2014年07月27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本月8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哈马斯等目标实施代号为“防务之刃”的军事打击,目前已造成巴方1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同时,以色列国防军也有数十人死亡和百余人受伤。加沙,这块本应“流着奶和蜜”的土地,近几十年来充斥的却是死亡和鲜血。巴以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到底如何解开?

  1 “防务之刃”因何而起?

  为巴以谈判破裂必然结果

  8日,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展开代号为“防务之刃”的大规模军事攻势。

  此次冲突,直接导火索是6月3名犹太青年遭到绑架并被杀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以色列指责哈马斯成员绑架杀害了3名犹太青年,因而在约旦河西岸大肆搜捕哈马斯成员。

  随后哈马斯对以色列展开报复行动,冲突逐步升级导致了本轮冲突爆发。

  其实,巴以此次冲突真实的原因远不止于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冲突爆发,实际上是巴以之间维持九个月的谈判破裂的结果。翻看巴以历史可以看到,每次和平谈判破裂之后,紧接着就会爆发冲突,这已成惯例。”

  2000年7月下旬,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召集巴以领导人在美国戴维营会谈,但最终并没有达成协议。谈判破裂之后,当年10月沙龙登上圣殿山,巴以爆发大规模冲突,和平进程逆转。

  李绍先介绍,2008年至今,巴以爆发了三次大规模冲突,“每一次,原因是一样的,答案也是一样的。循环往复,重复着同样的步骤:导火索引爆冲突,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以色列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甚至铲除哈马斯,而哈马斯的目的则是争取打破封锁。但每一次都是在巨大的伤亡之后最终停火。”

  2 巴以冲突根源何在?

  根源为阿以领土争端

  巴以冲突,其实就是整个阿以冲突的缩影,抛开阿以数千年的历史恩怨、宗教冲突,阿以冲突的根源是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领土争端。

  1947年联大通过分治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犹太国(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则由联合国来管理。

  但阿拉伯国家并不承认这个决议,并不认可以色列,于是与以色列爆发了数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来打去,以色列占领了更多的土地。李国富说,“即使现在以色列100%把所占领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所拿到的土地,也只占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中整个巴勒斯坦土地的22%。”巴勒斯坦要求以色列退回他们所占领的土地,而以色列并不答应。在哈马斯看来,如果以色列不能全部还给巴勒斯坦,和平则无从谈起,但以色列则以安全名义拒绝了要求。

  除了领土,对于水资源的争夺也是巴以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巴以所处地区虽然邻近地中海,但淡水资源十分缺乏,据统计,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色列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勒斯坦只能享用剩余的20%。巴以双方围绕水资源的分配,产生了严重的对峙。以色列对加沙采取的“防务之刃”军事行动,使得水和食物一样,成为加沙居民最紧缺的生产必需品。

  3 加沙为何陷以暴制暴?

  哈马斯趁机扩大影响

  李绍先认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尤其是哈马斯之间存在一个死结。

  相比巴勒斯坦,以色列无论是在经济、军事上都更加强大,但以色列并没有最终解决生存问题。李绍先说,“周边的国家都不认可以色列。虽然埃及、约旦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但实现的是冷和平,两国的人民不承认以色列。因此,以色列并没有完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李绍先指出,以色列要求的是可防御的、安全的边界,其含义就是巴勒斯坦不能和外界有边界,而且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不能撤出。未来巴勒斯坦要建国,它的国土肯定是碎片式的,是被以色列定居点割成一块块的,巴勒斯坦肯定不会同意。

  巴勒斯坦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来自以色列的压制,还有内部的不团结,哈马斯和法塔赫争夺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在加沙地带,哈马斯无疑占据着统治权。李绍先认为,相比以色列,哈马斯最强大的武器并不是火箭弹,而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压力,哈马斯用自己的痛苦,来换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来换取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压力。同时,以色列的强力打击会进一步刺激加沙民众,使他们转而支持哈马斯。

  巴勒斯坦人雷克认为,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实力相差太大了,这也决定了以色列很难同意同哈马斯坐下来谈判。如果以色列认为他们的安全处境没有改善,他们会继续袭击加沙。如果不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如置监狱之中,以暴制暴的循环便不可避免。

  4 国际社会如何调停?

  能否施压哈马斯是关键

  李绍先认为,巴以要实现停火,无法离开国际社会的调解。“冲突持续到现在,双方都想喊停,因为每一方都有得有失。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持续下去,它所失去的就越多。”

  李绍先指出,针对巴以问题的国际调解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美国的参与,因为只有美国真正能够对以色列施加影响;另一个是必须有一方,能够为哈马斯所信任,并能够影响哈马斯。2012年巴以冲突之所以能够实现停火,是因为有埃及的调解。

  现在美国已经参与进来,国际社会在寻找的,是能够影响哈马斯的另一方。但埃及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去年,埃及国内局势动荡,穆兄会下台,“塞西主导的埃及政府在打击穆兄会的同时,与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关系也恶化,并封锁了拉法口岸。”李国富介绍,加沙地带有两个口岸,一个是与埃及接壤的拉法赫口岸,另一个是与以色列接壤的埃雷斯关卡。埃及封锁了拉法口岸之后,加沙地带已经没有任何出口。

  国际社会将目光投向了卡塔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访中东,就是寻求卡塔尔作为调解方。”李绍先指出,卡塔尔是哈马斯最大的资金来源方,如果卡塔尔在冲突之后愿意提供巨额资金帮助加沙重建,停火条件达到或者说部分达到了哈马斯的要求,冲突或许就可以停下来。

  “国际社会在探讨的,一个是卡塔尔愿意提供资助来帮助加沙,这个条件以色列必须答应;第二是埃及必须承诺解除对加沙拉法口岸的封锁。”李绍先说到。

  5 停火能否带来持久和平?

  难改巴以民众对峙心态

  谈到加沙的未来,无论是记者采访的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都有些悲观。

  以色列人莫蒂表示,他有很多穆斯林朋友,他厌恶冲突,但他仍然“无法看到一个冲突结束的日期。”在莫蒂看来,哈马斯是在把加沙人当做人质。“他们躲在平民之中,如果没有哈马斯,加沙可以繁荣起来。”莫蒂认为,以色列军队对加沙的袭击具有一定的“道理”,“只有赶走哈马斯,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才能开始真正的生活。”

  但在巴勒斯坦人雷克看来,以色列对加沙发动空袭完全没有理由。“此前加沙三年都很和平,结果换来了什么呢?”雷克说,没有人愿意去打仗,但是,加沙地带完全被封锁,没有工作,缺食少药,加入哈马斯,也是部分人无奈的选择。

  李绍先对巴以冲突的近期结局也不持乐观态度。“现在这个问题几乎已成死结。”他说,“永远的和平只有等到一个享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两个国家和平共处才能实现。但现在,我们看不到巴勒斯坦实力强到能够和以色列去谈判这种可能。”

  B06-07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高美 韩旭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