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卢振洋 当一个转变观念的校长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卢振洋,北京联合大学校长,研究员。1957年出生,1978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曾任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系教师、副主任、学校科技处处长、校长助理等职。2004年6月起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2012年8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

  北京联合大学——承接北京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10个北京学生上大学,其中就有1个在联大读书。在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卢振洋看来,北京联大应改革开放而生,伴高等教育普及化而长,以“学以致用”为校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应用型大学为目标。

  除了校长身份,卢振洋还是我国焊接领域的专家,他和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与北京卫星制造厂密切合作,完成了大型空间主体结构的焊接工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四年本科,修读双学位,进修在职研究生,41岁考博,7年啃下学位……回顾卢振洋个人经历,终身学习和学以致用一直伴随着他。

  想做业务却被分配干行政

  高中毕业后,卢振洋在顺义农村干了四年农业的体力活。1977年,听说邻居家有人考上了大学,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也弄了张当年的高考试卷做了做,感觉题目自己也都会。

  第二年,卢振洋也报名参加了高考,最终如愿考上了北工大材料系。

  本科毕业后,卢振洋留校工作。一心想做业务的他,却被分配到材料系当团支部书记和班主任。这期间,他到北科大攻读了双学位。1987年,读书归来的卢振洋被任命为系里的副书记,29岁的他成为北工大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行政转科研从修机器开始

  1987年开始,卢振洋正式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课,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跟着教研室老师做一些科研项目。

  见一直在行政岗位上工作的卢振洋想做科研,一位曾教过卢振洋的老师给他出了个题:河北有个工厂的设备不能运行,半年多都没能找到原因,你去试试吧。

  拿着图纸和实验室钥匙,卢振洋把机器打开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任何问题。“这是怎么回事?”他琢磨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开了窍,兴冲冲地跑进实验室,将机器拆了,按照他的想法重新组装了一下……

  “看着我修好的机器,老师当时很惊讶。”这台坏机器让卢振洋真正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东跑西颠提高学校科研经费

  1990年卢振洋报考了北工大在职研究生。读研期间,他被聘任为建设部建筑工程焊接领域的专家,凡涉及焊接方面的标准问题,都会邀请他参加讨论。

  1998年,卢振洋任北工大科技处处长,适逢学校申报进入“211高校”,能不能进入211高校,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校的科研规模。他记得,北工大那时每年的科研经费在3000万左右,学校提出了每年科研经费必须递增提高的目标任务。

  那段时间,卢振洋天天在外面为学校的科研经费东跑西颠。那时要想在办公室见到他,必须在早上8点之前,“我那时一星期有一天在单位待着就算不错了。”几年间,北工大的科研经费已突破了1亿元。

  10年努力承接航天焊接任务

  1999年,41岁的卢振洋开始了北工大的博士求学生涯,因工作太忙,这个博士他读了7年。

  同年,卢振洋所在的科研团队——北京工业大学焊接研究所,开始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航天焊接技术。这个科研项目一直持续到2008年才告一段落,因属国家保密项目,直到2011年才被解密,公之于世。国家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卫星制造厂等为表彰他们所做的贡献,特送锦旗和感谢信到北京工业大学,并邀请其参观了“神舟八号”的现场发射。

  希望做一个转变观念的校长

  2012年8月,卢振洋正式担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因为此前对联大并不了解,卢振洋为自己制定了“三个一”任务——每月至少听一次课,到学生食堂吃一次饭,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到校两三个月后,他发现联大自身的办学水平、教师水平其实比社会上认知的高很多。

  “学以致用”是北京联合大学的校训。卢振洋说,他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将“学以致用”的校训更好地落到实处,而这首先需要转变人的观念,其中就包括老师的观念。

  卢振洋认为,教育是一种精神劳动,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是学校各个环节集成起来的综合结果,特别是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潜移默化的累积过程。因而,教师,也包括职工干部的观念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转变观念是完成一个精英型教育为起点的大学逐步实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转变的根本问题。”

  “我来联大后给自己的定位是:要当一个转变观念的校长,不是当一个转变管理的校长。”卢振洋说。

  ■ 校长说

  今年本科二批一次性招满

  【怎么定位联大角色?】

  卢振洋:“应用型”的概念最早其实是针对精英教育提出来的,现在北京的录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北京已经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既然是普及教育,为北京服务的这些高等教育要进行重新定位,联大作为北京市市属市管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校,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我们的角色定位,而不是精英教育。作为一所普及化大学,首先要以应用为目标,否则学生毕业后就不适应社会需求。

  【为何总谈学以致用?】

  卢振洋:联大从区域需求到未来社会角色的扮演,都应该贯彻“学以致用”这个理念。联大所录取来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二本学生,这些学生进入联大后很少会再选择后续教育。我们每年招的学生大约在8000人左右,但考上研究生的只有约300人。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直接进入了人才市场。

  为什么我们一直提学以致用?因为大部分学生不会再进行全日制后续教育,我们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教育,把这段教育完成以后,要能满足他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发展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完成四年学业。

  【平行志愿对学校有何影响?】

  卢振洋:确实有些影响,今年学校招生情况很好,本科二批所有专业一次性招满。在京外招生状况更好,多个省份都是一本线上几十分录取的。近几年,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被家长和学生所认可。

  校长语录

  转变观念是完成一个精英型教育为起点的大学逐步实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转变的根本问题。——卢振洋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秦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