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北京新闻·城事

董事长变“锹王” 愿把荒漠变绿洲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今年6月,廖理纯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为松树除草。从2011年起,他每周都组织志愿者前往内蒙古和河北的绿化基地义务植树。
廖理纯制作了一个人生倒计时的牌子,他认为,每一天都应该做有意义的事。

  廖理纯(49岁)

  社区:海淀区马连洼

  【德行录】

  一次志愿植树活动,让时任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的廖理纯认识到我国荒漠化的现状。2004年起,他辞职投身公益事业,选择在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建立绿化基地,每周带领志愿者前往沙地植树。如今,他已带领4000余名志愿者,育苗、植树近百万棵,为北京蓝天种下绿色防护带。

  【榜样说】

  我希望和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开荒种树,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双手改写历史,希望把曾经的沙漠恢复成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鸟语花香中幸福地生活。

  ——廖理纯

  “现在我们正式起航,关舱门,飞机起飞”。前日,一辆载有39人的大巴车关上车门,从北京开往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村,进行绿化植树。

  这是廖理纯组织的绿色志愿团队第118次前往沙地植树,每一次义务植树,廖理纯都把它看成一个庄重的仪式,他把运载志愿者的大巴车称作一架飞机。因为虽然只有200多公里,但他们要从海拔几十米上升到1000多米。

  在4小时的车程中,廖理纯不闲着,抓紧时间给志愿者恶补我国土地生态的形势,“中国土地沙化非常严重,每年沙漠吞噬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县,坝上地区更为严重。”

  考察3年租下沙地

  走进位于张北的绿化基地,一棵棵松树已经齐腰。在这片约5000亩的土地上,志愿者们隔三米种一棵树,杨树、油树、樟子松等都已成活。

  前日,顶着33℃的高温,志愿者团队进行了除草和修剪榆树枝的工作。在志愿者队伍中,廖理纯被封为“锹王”,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铁锹,无论是挖坑还是培垄,他都十分熟练,年轻的志愿者挖了几下就直不起腰,49岁的廖理纯却能一口气干上许久。

  别看廖理纯一脸黝黑、浑身是沙的模样,其实,他曾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年销售额达数亿。

  2004年5月,经朋友介绍,廖理纯来到内蒙古的恩格贝绿化基地,参加了由国际志愿者组织的义务植树。那是他第一次植树,拿锹挖树坑,并把1.5米高的杨树放进坑里,种起来十分辛苦。

  事后,他了解到,恩格贝绿化基地曾是一片荒漠,经过志愿者20多年的努力,植树300万棵,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而这些志愿者更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志愿者,廖理纯意识到,作为中国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努力。于是,他决定辞去工作,自己建立一个绿化基地。

  为了选择合适的沙地,廖理纯花了3年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去过漠河,也进过西藏,最终,他选择了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浑善达克沙地,这是近年来困扰北京的沙尘的主要源头之一,他租下当地牧民的1000亩沙地作为苗圃,在这片沙地上挖池塘、建水塔,前期筹备共花费近1年的时间。

  终于,2011年5月1日,廖理纯带领19名志愿者来到这里,种下了第一批树苗。

  招募志愿者每周植树

  迈出第一步以后,每年4月到11月的每个周末,廖理纯和他的助手耿涛都会轮流当司机,从北京搭载志愿者前往绿化基地植树,周日返回。

  志愿者们通过廖理纯的志愿植树网站招募或由老志愿者推荐而来,出发前,廖理纯和耿涛会为每个人分组,安排住的地方,并选出小组长,他们先将植树的要领教会小组长,再由小组长教给组员。

  廖理纯要求志愿者不仅仅会挖坑、放树苗,还要会护理树木。虽然志愿者每周都会前往沙地,但干的活儿可能完全不同,除了植树之外,有时候是去浇水、除草、剪枝,有时候是去换花盆、施肥。

  “一般的志愿者植树,会有当地的村民帮助,而我们全部自己完成。”志愿者小王说。

  随着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廖理纯也将绿色基地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廖理纯已组织4000人次、共118个团队进行植树,在河北省张北县和内蒙古正蓝旗两个绿化基地,培育、种植百万棵树苗。

  每一棵沙地上种植的树苗,都由廖理纯自掏腰包在辽宁樟子松基地购买,小树苗3块钱一棵,大树苗七八十元一棵。在他的绿色基地里,种有杨树、樟子松、赤峰杨、文冠果等多种树木。“我们会进行前期调研,选择能活的、适宜生长的。”廖理纯说。

  贴进数百万曾受质疑

  三年多的志愿植树活动,让廖理纯花费了数百万元用于承包沙地、购买苗木、供志愿者吃住等。然而,对他而言,困难并不是来自资金的压力,而是来自一些朋友的质疑。

  常常有人问他,放着好好的董事长不干,为什么自掏腰包跑到沙漠植树?还有一些人认为他是为了出名,为了借此挣钱。

  “朋友总说我,贴钱贴精力,图什么啊,要做多大的秀?”廖理纯说,每当有朋友质疑时,他都不去争辩,“一天两天他不相信,一年两年下来他就明白了”。

  后来,质疑他的朋友越来越少,跟着他一起植树的人越来越多。廖理纯说,他相信人可以为了梦想不计代价地努力,他希望能和志愿者们一起努力,把曾经的沙漠恢复成绿洲,让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让廖理纯欣慰的是,他11岁的儿子晨晨3年来跟着他8次前往沙地植树。“植树时他对我说,爸爸种树真累,真不容易,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吧”。廖理纯说。

  带领志愿者去浑善达克沙地植树时,廖理纯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叫《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在寻找共同的根,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拥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如今,张北也建起了绿色基地,他把歌词中的“草原”改成了“张北”。

  今后,廖理纯还打算带着志愿者到青海柴达木盆地义务植树,那时候,他希望飘荡在天空中的歌声是“我和青海有个约定”。

  【大家说】

  志愿者秋实:比大自然的荒漠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荒漠。当我们走进志愿者的队伍,加入到荒沙播绿的行列中去的时候,让我们欣慰的不仅是亲手栽下的树苗,更是绿色的约定。

  志愿者庄永良:往返36个小时,每一分钟我们都觉得很珍贵。我们的到来,为干旱缺雨的浑善达克沙地带来了一场爱心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馨 实习生 郑淙文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高玮 

  如何推荐“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新京报微信(bjnews_xjb)提供线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