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旅游周刊·异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9:旅游周刊·异域

德兰赫勒:恐龙生死之地(2)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确定挖掘的区域。
与考古学者一起挖掘。
清理化石表面的沙土。
搬移前的网格分区。
冠龙的遗骨化石。

  (上接D18版)

  7500万年前

  那时艾伯塔省南部的气候就像现在路易斯安那州一样温暖。生长着茂盛的亚热带森林,龟和鳄鱼大量繁殖,恐龙在这里过得非常好。

  6500万年前

  恐龙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全部死亡。可能是洪水、彗星撞击、超新星爆发或是瘟疫造成的。

  1.3万年前,冰川时代末期

  冰川擦损上层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纵深冲入软的沙石泥石地层,有关化石的沉积物显露出来。与此同时也切割出了红鹿河谷。艾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带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

  8000年前

  史前人类进入该区域。

  1884年

  约瑟夫·泰瑞尔考察了红鹿河,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艾伯塔龙的化石。

  发掘开始。

  草原像绿绒毯一路铺开,不会总是白云朵朵晴天丽日,草原的中间地带,上空不乏蘑菇状的雨云盘旋聚拢,烟灰色的雨柱幕天席地,视觉效果顿时变得很立体。更惊奇的是草原到了德兰赫勒,平整的绿色间突然出现了灰白色大坑,当逐渐看清大坑里的内容物时,车已离开地平线向下陷落进了另一个世界。这是一大片诡谲多变的风化地形,陡峭的山谷,干涸的山脊,蕈状称为Hoodoo的石林造型,裸露的白垩纪页岩和砂岩,呈现着古铜色、琥珀色台地式纹路,一切都只能是浑然天成。

  德兰赫勒地区的这种寸草不生的独特地貌学名为加拿大恶地(Canadian Badlands),这是普通人的眼光,而从专业的眼睛看来,这里呈现的是七千五百万年地质历史的核心价值,原来的内陆海沿海低地,也是恐龙理想的漫游环境,一万多年前,这些地方受到冰雪融化消退、侵蚀,从而形成现在这样充满戏剧性与神奇的恶地地形。

  艾伯塔省恐龙公园就建在这片恶地里,这里是全球三大恐龙化石发掘地之一,另两处在阿根廷的月谷和蒙古的火焰崖。

  恶地里的恶之花

  Brad Tucker是公园管理中心的主管,对这一区域及其热爱和熟悉。他驱车带领我们行驶在如同月球表面的恶地之上,同时告诉我们省立恐龙公园的沉积物跨越了两百万年,分成三个地层。老人地层(the terrestrial Oldman Formation)在最下面,恐龙公园组地层(the terrestrial Dinosaur Park Formation)在中间,熊爪地层(the marine Bearpaw)在最上面。而恐龙公园组地层包含了绝大多数的化石,以前被大河穿过,位于亚热带沿海低地,接近于西部内陆水道(the Western Interior Seaway)。这个地层最晚到白垩纪坎潘晚期(Late Campanian),七千五百万年前,时间跨度约一百万年。

  七千五百万年前流经这里的大河的沉积物造就了这片土地。在冰河时代末期(大约13000年前),冰川融水切出了红鹿河流经的峡谷。现在,流水还在继续雕刻这片荒野,但仔细观看这里并不是寸草不生一片死寂,我们在站立处发现了好几处正在开黄色花朵的仙人掌,Brad说大草原在谷底的边缘,省立恐龙公园是艾伯塔省最为温暖干燥的地区,但三个生态区都有许多种动植物,仙人掌、黑肉叶刺茎藜和数种鼠尾草就生长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干旱炎热的荒野中,而三叶杨和柳树以及唐棣、玫瑰、水牛果等灌木生长在潮湿的河岸。

  在看似静止的巨大荒野里,视觉系统也变得迟钝,发现活的生物和死去动物的化石同样需要眼力,在发现动物化石之前还拍到了安静端详着我们的鹿。Brad说,这里的动物有白尾鹿、棉尾兔、丛林狼、草原响尾蛇(同伴曾在草丛里听到了它嘶嘶吐芯的声音)等。在辽阔的草原上还可以看到叉角羚。五月和六月是不错的观鸟季节,在三叶杨林中很容易看到鸣鸟、啄木鸟和水禽。在草原上空有鹫、草原猎鹰、山地蓝知更鸟盘旋。

  恐龙的天堂与墓地

  从站立的高处往谷底深处望去,远远看去有四个人正在进行考古作业,我们徒步前往,逐渐接近蕴含化石的恐龙公园组地层,一路的感觉是真实穿越了。

  七千五百万年前,艾伯塔省恐龙公园完全不是今天的样子,这里是大片浅海边的低洼沿海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和现在的北佛罗里达相近。地形如海狸尾巴般平坦,如苔藓嫩绿,除了向西绵延的大片浅灰色火山灰外。河流穿过陆地一直向东绵延到一个叫做熊爪海的大海岛。大片鸢尾植物沼泽与干燥的红木树形成了沿河的一片泥滩,而在远离洪水的区域,阔叶梧桐树、面包树及针形常绿树则为百合类植物、蕨类植物及魔芋等提供了遮阴之处。水道经常改变,这也使得整个区域都覆盖着流水带来的沉沙……无数动物正处于它们的全盛时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原始哺乳动物,鸟类和恐龙。有的恐龙长达几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的恐龙很小,体长不到1米。这些恐龙中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的陆地或沼泽附近,这里就是恐龙的世界……但这一切都被大自然格式化了。

  我们在谷底一处后来加盖的小房子看到了真实且壮观的遗骸。它是属于一只冠龙corythosaurus(鸭嘴龙科),骨骼摞着骨骼,形态怪异,完全看不出死时的模样。Brad说,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么死的,但当它死去以后,它躺在河道里和泥地上不断陷下去,骨骼被新的层层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挤压在一起的骨骼泥沙结合体和矿物的沉积,加之氧气的缺少,形成了化石,包括骨骼、牙齿和表皮的印痕。经过更长时间的演化,新的沉积盖住化石并把它们保存起来。Brad随手取过装在盒子里的牙齿化石,6-7厘米长黑褐色,爬行动物的牙齿是终生生长,旧的磨掉, 就长出新牙来代替。还有皮肤化石,黑色的皲裂凸起,手感均匀细腻,凸起的尺寸没有鳄鱼的大。Brad又拿过一根骨头化石,也是在这里发现的有可能是属于其他动物的,上面有被咬过的痕迹,拿刚才的牙齿放在这痕迹上,刚好吻合。

  发掘是这样进行的

  Brad说艾伯塔省恐龙公园还发现了不少尖角龙的骨床。某些大规模的古床,面积能达数百平方米,有数千个化石,有不同年龄的尖角龙个体。科学家推测这些高密集的骨床,是因为尖角龙群体行动时,遭到洪水或其他自然灾害而被集体掩埋。

  谷地里正在进行考古作业的地方,遍地都是恐龙化石的残片,关节、肋骨、肩胛骨俯首皆是,有大型恐龙骨骼化石埋藏的位置已经确定并被标志起来,而新挖掘的一处土层里能看到一小片被刷子拂去浮土重见天日的骨骼化石,周围是已经用树脂涂刷过的已经暴露在外的化石部分。Brad给我们讲解,整块化石被挖掘出来后必须以粗麻布浸泡热石膏液做成的绷带来包裹,最脆弱的部位用聚胺甲酸酯泡沫来保护。

  而在恐龙挖掘现场移除任何东西之前都会先用网格分区,在不同的分区内找到的化石都要标示清楚,经过摄影并精确绘测现场图,这样到最后就会得到一张精密完整的现场绘图。这个处理过程几乎和化石本身一样重要。记录挖掘现场的精确方向位置和彼此的相对位置,有助于揭示标本恐龙当时的致死原因以及为何保存下来。

  和我们一样,在这里挖掘的四个人里有三位花甲年纪的老人也是游客,出于兴趣来这里学习,帮忙,另一位是古生物学者沉默少言,从地上插的标志物来看,他应该是来自于不远处的加拿大皇家泰瑞尔博物馆这个全世界最大和最全面的古生物博物馆。在这片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的最大集中地上,专业考古一直都在进行,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生物考古学家都会汇聚这里几个月,进行恐龙骨架的发掘,迄今为止,约有40余种并且还在逐步增加,生存年代从六千五百万年至两亿三千万年前不等。但最重要的是,这里的骨地产生了300多份可供研究的标本,遍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馆。

  (下转D20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