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北京新闻·城事

海淀居民民生事项将“同区通办”

41项民生服务不再跑户籍地,可就近、在线、跨街道办理;年底覆盖全区29个街镇和80%社区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章子盖齐了,腿也跑断了。”这句话虽是戏言,也反映了市民对行政审批流程繁琐、耗时较长的不满。如今,这一局面正在逐渐改变。

  2000年至2013年,北京市已经进行了6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共取消审批事项713个。今年以来,北京共清理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22项。

  为深化改革,海淀、朝阳等5区县还成为投资审批流程改革试点。

  700余行政审批事项被清理

  每天上午,市发改委投资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枣林前街的中环办公楼窗口服务大厅,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的信息系统。

  遇到有人递交项目资料,工作人员进入系统的“事项登记”界面,将申请事项、行政类型、项目编码、负责人、主办处室等信息一一对应输入电脑。

  这套系统已独立使用了很长时间,一旦服务大厅提交了相关申请,在复兴门附近的发改委办公楼里,相关处室的电脑上会闪烁图标,提醒他们尽快处理项目审批。

  这意味着,受理审批通过系统后台,实现了无缝链接。而此前,这些审批都是纸质通知单,得统一送回发改委,再分发到各个处室,怎么也得一两天时间。

  这种便利得益于北京较早开始启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2000年至2013年,北京已经进行了6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共取消审批事项713个。今年上半年继续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2项目。

  “并联审批”可省一半时间

  除了受理审批同步传回处室,市发改委的并联审批还能再压缩一半时间。

  一个投资项目在办理立项前,必须先完成规划条件、土地预审意见、环评、水资源论证及水土保持方案等4个前置审批手续。以往规划、国土、环保等立项前置审批手续是“串联”办理,即三个部门的审批时间是累加计算,算起来周期都得半年左右。

  但“并联审批”实行之后,当发改委拿到项目单位的申请书后,对项目是否符合北京产业发展规划等进行一次性初审,如果认为其基本符合,就同时给规划、国土、环保部门发出“并联审批单”,这些部门收到审批单时,可以同时启动各自部门的审批工作,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初步估算,至少能节约2至3个月的审批时间。

  海淀41项民生服务就近办

  最近,海淀区开通“智慧政务平台”,将41个民生服务事项集成到一个网络平台上,居民办理老年优待证、申请残疾人生活补助、领取独生子女奖励费等,都可以就近、在线、跨街道办理。

  海淀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苏诗淇介绍,海淀同区通办、三级联动试点工作于2013年10月23日启动,2014年1月23日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目前“智慧政务平台”在西三旗、青龙桥、八里庄、东升镇4个街镇试运行。所谓同区通办是指,海淀区居民在海淀区域内办理个人事项,不用再跑到户籍所在地,到居住地街道和社区就可以直接办理。

  “原来在青龙桥住,户口也在那,我要上那边办一趟证得四五个小时,路上堵车,太不方便了。”海淀区居民李大爷说,现在从家到居委会也就三五分钟。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智慧政务平台”为支撑,进一步扩大试点事项和街镇范围。重点围绕街镇大厅专门机构和加强社区服务站能力建设等进行深化和试运行,分两步推进试点工作,在2014年底覆盖全区29个街镇和80%的社区,初步构建覆盖全区、联通街镇和社区(村)的“网络化”政务服务体系。

  此外,从去年开始,海淀、朝阳等5区县成为投资审批流程改革试点,5区县共选择了210个投资项目按新流程试行。

  据了解,海淀等试点完成后,市政府将择机发布优化北京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政策措施,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

  ■ 对话

  海淀行政服务中心年底启用

  新京报:海淀行政审批试点有哪些特点?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我们初步完成业务标准化。组织协调试点委办局针对居民个人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初步梳理了区计生委、区残联、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4个委办局115个事项,通过统一事项名称、明确依据、流程等要素和流程优化再造,初步完成41个试点事项的业务标准化工作。

  新京报:行政审批制度深化对居民有哪些好处?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以前办老年证、开准生证明,这一类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往往需要到户籍所在地才能办理。对于居住地和户籍地分离的居民来说有诸多不便。海淀区打破街镇界限,主要为了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这些事项。以前窗口人员接到受理材料以后,要人力送到各委办局窗口去进行审批。现在工作人员初审完毕以后,将材料直接从网上提交到各委办局,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省了人力。

  新京报:试点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还是有一些困难。例如街镇大厅的机构设置不统一、社区服务站业务承接不规范、委办局固有的业务办理模式的思维转变难,新业务模式要求不彻底、平台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完善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机制体制改革不配套,有的是因为试点事项少和试点范围窄的制约,档案信息共享不畅,原办理过程中纸质材料过于繁复,需要民众或者企业重复提交。只有扩大试点范围、拓宽试点事项,让更多的海淀居民享受此项服务,服务群众的效果、群众的体验感才会不断增强,有了全区群众的参与和智慧,此项改革创新工作才能持续改进和提升。

  目前在上地正建设3.6万平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将在年底启用。初步梳理38个政府部门,把所有针对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全部纳入大厅办理,企业进入这个大厅,基本上可以完成所有事项的办理。企业关注的重点事项实现一个窗口接,一个公章结。

  【行政审批事项清理】

  2000年至2013年,北京市已经进行了6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共取消审批事项713个。

  取消项目包括:涉及投资项目的审批事项;涉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事项;涉及单位和个人资质资格认定的事项;评比达标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

  【审批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53个市政府委办局,已经全部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16个区县政府及街乡也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重大项目绿色审批】

  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实施办法》,通过压缩时限、简化程序、下放权限等方式,全市绿色审批通道项目总体审批时间压缩了近一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长由220个工作日减少为120个工作日。

  【行政审批权限下放】

  2009年12月,市政府决定在海淀区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建设首都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验区,将涉及12个部门的17项审批事项的审批权限下放给海淀区。

  自2000年至2013年,北京市共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33个。

  【海淀同区通办、三级联动试点】

  海淀区计生委、区残联、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4个委办局41个民生服务事项集成到一个网络平台上,对于居住地和户籍地分离的居民来说,都可以就近、在线、跨街道办理,再也不用为办证跑腿费事。目前该平台在西三旗、青龙桥、八里庄、东升镇4个街镇试运行。

  截至6月30日,共有24个事项产生1014件办事记录,办结529件,15个事项在平台中完成全流程办理,事项最短办理时间为6分钟(传统办理时间为8个工作日)。

  41个民生服务事项

  区残联(10项)

  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人生活补助;居家养老(助残)券发放;海淀区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子女接受教育补助;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智力、精神残疾人社区就业及社会保险补贴;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一次性扶持资金申请、个体和灵活就业残疾人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城镇参保残疾人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补贴申请;残疾人辅助器具申领;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补助

  区计生委(9项)

  为流出成年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海淀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困金发放;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年老时一次性奖励费审批;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特扶家庭养老帮扶;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后对其父母的一次性经济帮助;农村及城市困难育龄夫妻享受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资格审核

  区民政局(20项)

  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办理老年人优待卡;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高龄特困老人助养补贴;审核评定办理《伤残证》;残疾军人(含公务员、警察、民工民兵)换发丢失、破损证件;优抚对象办理迁出手续、优抚对象办理去世手续;享受定补优抚对象报销医药费;三属定期抚恤办理、部分老年烈士子女定期生活补助办理、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身份认定的办理、部分参战、参试人员享受定期生活补助申请、部分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享受生活补助办理;城乡低收入救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医疗救助;城市特困人员教育救助;城市特困临时救助;城市特困人员自采暖补贴;民政管退休人员丧葬费、抚恤金的办理;居家养老助残券;城市特困人员住院押金减免和出院即时结算;征地超转人员清洁能源自采暖补贴;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

  区人力社保局(2项)

  办理失业人员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实行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申领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实习生 袁鹏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