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家有高尔夫球手,造就专家型父母
量码数、看距离,了解果岭和沙坑的大小,刘钰的爸爸兼任刘钰的球童,他陪女儿练球已达9年
家里有孩子打高尔夫,常常能造就专家型的父母。教练罗大卫对此深有体会:“教球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家长会在旁边跟着学,然后再回去教自己的孩子。”
13岁的林钰鑫是个左撇子。由于林爸爸爱打高尔夫球,在林钰鑫5岁时,林爸爸特意从香港给儿子买了一套左手杆。然后,由林妈妈带着儿子去学球。“他6岁开始学球的时候,就喜欢。每次一打就是300多个球,”林妈妈说,“可能因为喜欢,挥杆也不错,教练都喜欢他。”
跟教练学球时,林妈妈也在旁边跟着学。“我想等着也是等着。我就在旁边听着,去理解教练说的话。”她觉得自己的动作适应性不如孩子,但理解力没有问题。
6岁开始,每天下午林钰鑫放学早。还在工作的林妈妈就请假接他放学,然后开车二三十分钟把他送到高尔夫练习场。在林妈妈看来,教练每周只教一个小时,其他时间还是要靠家长盯着。在练球时,林妈妈会根据自己所学,纠正林钰鑫的动作。
中国高尔夫在2003年非典之后才慢慢火热起来,而日本、美国等国家的高尔夫训练体系,早已融入了孩子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日本,学生可以在普通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上学,并且加入高尔夫校队打高尔夫。学校每年都会有半年左右的赛季,供爱好高尔夫的青少年打比赛。而中国并非如此,小球手只有两种选择:选择中国的普通学校,放学或者请假练球、打比赛;或者选择高尔夫学院,放弃普通学校的教育。前者要求小球手兼顾完成学业和球业。后者则是家长不大愿意做出的选择。所以中国家长要靠自己的方式去摸索孩子的出路。
刘钰的爸爸刘松是较早一批摸索孩子高尔夫发展出路的中国家长。他陪刘钰练球的时间已经九年了。记者在练习场看见他时,他正半蹲着,给正在挥杆的刘钰拍视频。他要记录下刘钰的动作,然后发给教练看。刘钰快练完球时,刘爸爸就跑到外面,从车的后备厢拿出球包放在地上,撑开大伞,架在球包车上。因为刘钰马上要下场去打球。
2005年前后,刘爸爸就开始订阅高尔夫类的杂志。有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美国大学的高尔夫球场环境和校队情况。他看完心里就起了念:想让女儿上美国名牌大学,打校队。刘钰上初中时,他每年暑假带着刘钰赴美征战AJGA(美国青少年高尔夫比赛),打了二十多站比赛。因为在AJGA的优异表现,刘钰被美国前十的杜克大学录取。大一期间,刘钰一直保持大学联赛个人前五的战绩,女子中巡赛还拿了两个冠军。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职业生涯的高度。刘钰的爸爸对高尔夫球的理解非常深刻。所以刘钰就会相对更出色。”摄影师王述这样评价刘爸爸。这七八年间,他总能在CLPGA的赛场上看到刘钰和为她当球童的刘爸爸的身影。刘钰的好朋友肖佳艺,说起刘钰的父母:“(照顾刘钰)她爸爸偏打球一点,妈妈偏生活一点。”
在肖佳艺印象中,每次打比赛试场的时候,刘爸爸就会量码数,看距离,了解果岭和沙坑的大小。有时候,洞杯的位置不确定,他就会让刘钰在各个地方都试着推一推,切一切。刘钰的妈妈则是标准的后勤,负责刘钰的饮食起居。而且,每次比赛都跟着女儿走完18洞,看她的比赛。在CLPGA北京站,刘爸爸跟摄影师王述聊起了刘钰场上的表现:“她打球偏右,这个球场球道也偏右,非常适合她。”在CLPGA威海站,两轮过后,在饭桌上刘爸爸又分析起来:“在6号洞那个球我分析错了,应该用3号木,而不是1号木。”
不过谈起刘爸爸最幸福的时刻,却都不是女儿这些大学和职业比赛的冠军。“是刘钰刚开始从青少年比赛转战业巡赛的时候。刘钰参加业巡赛的第一场就拿了冠军,年底的总决赛又是冠军。她每走一个阶段,总是给我惊喜。我真的特别开心。”说的时候,刘爸爸的眼睛亮亮的,带着笑意。
也正是孩子每一步的“惊喜”,让他更有动力倾全家之力为她付出。九年下来,他已经陪着刘钰走过上百个国内外的高尔夫球场。今年夏天,刚满18岁的大一的刘钰放弃了大学学业,准备转战美国的LPGA赛场。刘爸爸在她学球的大卫·利百特高尔夫学院附近买了房子,七月底举家迁往美国。
争当全能“虎妈”
为了帮助练球后的儿子松弛变硬的肌肉,林妈妈拍拍打打半个小时,自己累得满头大汗
专家型的家长可不止刘爸爸一个。吕田的妈妈两个月前去参加初级教练资格考试了。吕田在旁边的球场练球,她就去参加初级教练培训。考试分为理论和实践。只要挥杆打出150码,就算是实践考试通过。“考试那天,我可紧张了。平时练得好好的,那天球愣是打不出去。”吕妈妈说。考试没通过,她又想着去考球童,“不管教练,还是球童,我就觉得我多学点多考点,就可以帮到孩子。”她说。
林钰鑫的妈妈最近快成“按摩师”了。练球时间久了,林钰鑫身上的肌肉有些硬。林妈妈私下请了国内的按摩师给他做按摩,希望能把他的筋络舒展开。
“但是按摩师不能长期陪着啊,尤其是在国外比赛的时候,这事还是得靠自己。”林妈妈1.74米的身高,比林钰鑫矮3厘米,还是偏瘦的体质。给林钰鑫按摩的时候,林妈妈不像按摩师那样专业——剁菜刀一样“哐哐哐”,而且越按摩越热,拍拍打打半个小时,林妈妈满头大汗,浑身也没劲了。孩子的肌肉也没什么大变化。
按摩师对林妈妈的表现“不甚满意”,他说:“为了你儿子,你还得要努力,你还要再琢磨琢磨。”林妈妈毫不犹豫地说:“行。我努力。能让孩子(的肌肉疲劳)减轻一点是一点。”
打高尔夫这行,天下的父母都辛苦
为了寻找合适的练球环境,尹家先从天津搬到深圳,后在六七年里,搬了11次家
在去美国打AJGA之前,林钰鑫妈妈一直觉得,亚洲的家长会为孩子付出更多。但去了美国之后,她发现美国的家长,不是她想象中的“什么都不管”。他们都是“很认真、很关心,为孩子的每个细节服务到位”——在球场上,拿包递水送食物,呵护备至。
“可能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吧。打高尔夫这行,天下的父母都辛苦。”林妈妈感叹道。
记者7月中旬采访林妈妈时,她刚从美国回来,随儿子打了四场AJGA的比赛。第一场,林钰鑫就拿了个第三,获得了第二年AJGA比赛的全卡。去试场时,妈妈会拿着笔在一旁记录每个洞的难点。比赛时,她会跟着林钰鑫走完18个洞。比赛结束回到酒店,再给他按摩、陪他聊天。等儿子睡了,她开始洗衣服,然后煮粥。林钰鑫不爱吃美国的早餐。林妈妈从国内带了电水壶把粥煮好,第二天早上一热,再配上面包、干汉堡,才勉强能够填饱儿子的胃。“确实很累很辛苦。”林妈妈说。
在国内练球时,她会在林钰鑫身旁,帮他一个个捡球,然后码球。对于朋友们的不解,她说:“孩子练球很苦的。我儿子花很多时间在练习短杆上,一打周围全是球。他练习已经很累了,难道还要他去捡球?”林妈妈解释道,“我就是要给他捡捡球,给他码起来。这样他打累了,就可以休息下。”
“一个人练球很孤单的,想坚持下去很难的,其实孩子也希望有个伴。”林钰鑫练球累了,妈妈就会陪着他说几句话,顺手给他递个水。在林妈妈看来,父母解决的不仅是生活琐事和训练的问题,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陪伴”。
高尔夫家庭里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倾尽全力去培养一个孩子,需要耗费极大的心血。更别提是两个孩子了。尹妈妈家有两个孩子——姐姐尹渊儒和弟弟尹峰儒。姐姐今年17岁,比弟弟大两岁。尹妈妈原来在天津工作,但从渊儒爱上高尔夫开始,她就下定决心要去练球环境更优越的南方。在渊儒10岁时,她带着两个孩子,举家搬到了深圳。一开始住在观澜湖,后来因为球场、教练、小团队等变动,他们一直在辗转搬家。在六七年时间里,他们搬了11次家。姐弟俩如今已是能分工合作的搬家能手。
出生于太原的尹妈妈在北方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在南方的日子里,她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两个孩子的学球上,“什么华侨城、世界之窗我都没有去过。我们的注意力根本不在环境上,我们也顾不上。”她说。
“我的两个孩子就是我的事业。”她坦言对自己的要求高,能做到的都要给到她的孩子们。
当记者问到刘钰爸爸,陪孩子练球比赛十年是不是要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是否值得时,刘爸爸说:“我没有什么爱好啊。”正在挥杆的刘钰转过头抢过话说:“我就是他们最大的爱好。”即将赴美和女儿一起生活,虽然语言不便,但刘爸爸欣然前往。他说:“现在能多陪陪孩子,我觉得挺好的。以后她更大一点,说不定都不需要我陪了。”
“我们一家人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孩子打高尔夫的事业,我觉得挺幸福的。”林钰鑫的妈妈说。刚回国,林妈妈又陪着林钰鑫在北京的华彬高尔夫学院练球了。这天中午,她非常困,眼神迷离,就想睡觉。但林钰鑫一句:“妈,我要练球去了。”林妈妈立马来了精神。“孩子都自觉练球,你跑旁边睡大觉,那怎么可以?”母子俩一前一后地向练习场走去。
■ 名将之父
泰格·伍兹之父
2006年,74岁的父亲厄尔·伍兹去世之后,泰格·伍兹在自己的官网写道:“我的父亲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最伟大的榜样。”几乎每场比赛胜利之后,大家都可以看到“老虎”大步离开第18洞果岭,拥抱他的父亲。
厄尔·伍兹说,他从未把“老虎”看成孩子,而是平等的人。他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家长—孩子”的关系,而是好朋友。他从来不逼迫泰格·伍兹打高尔夫球。一切都源于老虎自己的热爱。
朴世莉之父
朴世莉小时候,爸爸朴骏哲问女儿最怕什么,她回答:“墓地。”不久,朴骏哲就把女儿的训练场换到了郊区的一片空地上——附近就是墓地。朴骏哲支起帐篷,陪女儿一宿。之后,便让她独自过夜。他认为,如果朴世莉不是无所畏惧,她就无法成为冠军。
家住15层,但他不会让女儿用公寓的电梯;下雪天,朴世莉必须光脚训练;比赛打不好,父亲会逼她在赛后立即加练几个小时;在女儿转职业五年后,他依然陪她奔走赛场。“我不得不教她艰难的生活是怎样的。她必须用钢铁的意志求生存。”朴骏哲说,他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全程参与女儿的职业生涯。
■ 专家观点
美国籍教练罗大卫在接受《新高尔夫》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大赞同中国式的陪伴。孩子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会丧失独立性。孩子的行为不可能是完全自发,而是被引导的。高尔夫球手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出于完全自发的热爱,才有可能坚持其高尔夫球的道路,并走向职业生涯的巅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