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管杰 让学生像野花一样自由成长

2014年08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管杰,北京十八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历任北京十一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副校长,北京十二中书记兼副校长,北京十八中校长。

  2010年,丰台区率先在方庄地区创建首个教育集群,汇聚了以北京十八中为龙头的27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教育机构。

  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是方庄教育集群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按他的说法,最初设计集群的动机很简单——为了不让辖区内的优秀学生流失。但随着三年来的不断发展,集群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学区建设新模式。

  管杰说,今后集群内学生直升通道将被打通,学生能够在集群内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优质特色教育。

  管杰,毕业于北师大,在北京“名校”十一学校工作了19年,期间有6年担任学校教育教学副校长。2008年,他从教育强区海淀“转会”到丰台,他当初的这一选择,至今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

  从海淀名校“跳槽”丰台

  2005年,丰台区政府主责教育的领导找到时任十一学校副校长的管杰,邀请他到丰台区从事教育工作。“当时没怎么上心。”管杰回忆说。

  在之后的三年里,丰台区政府、区教委一直不断找机会说服管杰。“一直在犹豫,因为海淀这边也不愿意放我走。”

  三年的纠结在2008年有了结果:管杰决定,从海淀区的十一学校调到丰台区。丰台区也给了管杰一个新发展平台——在北京十二中担任书记和副校长。

  对当初这个选择,管杰说,父辈都是教书的。从小的“教育情结”使他有种冲动,想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一所学校的品质。

  调入十八中为学校“把脉”

  2011年,管杰调任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担任校长,北京十八中是丰台区四所北京市级示范高中校之一。“但尴尬的是,当时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四所示范校里垫底,老师们也比较消沉。”

  事实上,北京十八中也曾有过辉煌历史,那时,仅一个班就有十几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后来,因为多种原因,学校教学情况陷入了低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管杰在认真调研和分析后发现,学校的生源、教师队伍、办学环境等几个方面都亟须提升。

  留住好生源激发教师责任感

  管杰改革的“第一招”就是在生源上发力——动之以情,挽留自己初中校的部分优秀学生留校读高中。但他的做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部分老师的认可。

  他还记得:有一年,有13个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留校继续读高中。一位老教师找到管杰说:“校长,这些学生都能考上人大附中、四中,你把他们留下来,不是误人子弟吗?”

  管杰没有对这位老教师过多解释,而是让她带这个班级。仅在半年后,这位老教师又来找管杰:“校长,这回我找到了当老师的成就感!”管杰说,正是这些学生的求知欲,刺激着老师们不断增强责任感。

  管杰来学校前一年,十八中的中考成绩是470多分,排在区里四所北京市级示范高中的最后一名。但从2011年起,学校的中考成绩每年递增约10分,今年已经达到了523分。“中考成绩的提升,反映出丰台区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也逐年提高。”

  龙头校校长规划集群未来

  丰台区“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辖区内建设教育集群。以北京十八中为龙头校的方庄教育集群首先进入试点。

  2011年,刚接任北京十八中掌门人帅印时,管杰正赶上学校进入到教育集群的改革中。“如何操作、有哪些具体实施细节……作为龙头校的校长,必须亲自规划、策划好这些事情。”

  管杰意识到,要想达到集群内资源共享,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必须与周边学校合作。为此,他隔三岔五就跑到区教委申请项目寻求发展。

  “拒绝故步自封,着眼更高目标。”丰台区教委很多领导对管杰的评价是:只要来教委,就是给他们“派任务”。

  完成了课程创新项目的申请,管杰又开始要建设集群内的云平台,于是他又开始了说服领导的“新一轮历程”。

  构建12年一贯制教育模式

  除了担任方庄教育集群“龙头校”负责人之外,管杰还是“一校四址”的法人代表。

  在集群建设过程中,他又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尝试搞一个“12年一贯制”学校?2013年,在当时已有的初、高中基础上,十八中又先后合并了芳星园小学和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彩虹分校,建立了自己的小学部。管杰说,下一步,他还将再合并一所幼儿园,真正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教育模式。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能让孩子们像野花一样自由地成长,让孩子们充分享受阳光雨露,去经受风吹雨打,感受自然的气息,探索世界的奥秘。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创造适合他们自由自信成长的空间。”

  ■ 校长说

  再给我六七年,保证把学校推入中上等名校之列

  新京报:你曾在十一学校从教19年,是否把十一学校的办学经验带到了十八中?

  管杰:从以创新手段建设一所学校的角度来说,在海淀区工作的那段经历给我很深的影响。原来在十一学校,那种永不停步的态度自然而然就迁移到了对十八中的改革中。另外,对于教师的管理模式,也借鉴了十一学校的经验。只要有时间,就让老师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学习“取经”。

  新京报:方庄教育集群已试行三年,现在是什么状态?

  管杰:当时为集群设计了很多种实践形态,后来在实践中也依据当时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了一些调整。目前,集群走入三种形态:第一,是各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形态;第二,目前集群内已形成了中小幼课程衔接的形态,例如德育课程、活动课程、职业类体验课程等;第三种形态就是打通了学生出口,小学可以直升中学。现在,集群内家长已经对我们有了依附感。

  新京报:到18中已有三年,感觉学校有明显变化吗?

  管杰:变化自然是有的,不过教育是个慢功夫。想达到社会对这所学校期待的高度,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想让一所学校真正发生变化,至少需要十几年时间。十八中起点较高,已经跨入了北京市名校行列,只不过不属于特别拔尖的学校。再给我六七年时间,我敢保证,这所学校将进入北京市中上等名校的行列中。

  校长语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一个具有自身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成为教育自己的主体,体验成长过程的愉悦。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我们判断学生未来成就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社会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管杰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