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健康生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健康生活
上一篇

探访儿研所普通新生儿外科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与开放式手术相比,医生在腔镜手术过程中需长期眼盯屏幕,更容易疲劳。
科室收治的患儿从出生几天到十几岁,不同年龄段都有。

  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实除了明显的外观畸形外,一些脏器的发育不完善等也属于先天畸形。首都儿研所普通新生儿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微创腔镜治疗,能够在微创的情况下治疗先天畸形,将对患儿日后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几乎所有外科手术可实现腔镜治疗

  “出生21天,食管裂孔疝患儿,胃和大部分结肠疝入了胸腔,压迫肺和心脏,呼吸困难随时有窒息的危险,必须马上手术”,这是记者在刚刚进入普通新生儿外科手术室时看到的情况,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龙介绍,患儿饮食、生活、生命等受到影响,需进行手术,而且这名患儿只有4斤重,面色发紫,存在脱水,身体内环境紊乱情况。按常规开放手术的话,不但手术切口大,而且手术打击大,损伤重,最后治疗组决定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

  手术持续了大约2个小时,在腹部仅留下3个3—5mm大小的切口,几乎看不到,而整个手术过程在电视放大的监视屏幕下进行,看不到出血的痕迹。手术后患儿很快清醒,呼吸困难的症状也消失了,看到婴儿红润的小脸,听到响亮的哭声,医生和护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龙介绍,微创腔镜治疗也是科室的一大特色,“之前手术治疗往往会留下较为明显的刀口,可能给患儿日后的生活带来不便,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患者,手术后五六年回来找我,希望能够开具免体育课证明,就是因为担心游泳课会暴露自己的手术刀口。微创腔镜就避免了这一点,不会留下明显的手术痕迹。另一方面腔镜相当于一个高科技的放大镜,婴儿微小的组织结构在腔镜放大4-16倍下,使操作准确精细成为可能。我们从2001年就开始腔镜治疗,现在几乎所有外科手术都可实现腔镜治疗。”

  患者的微创,医生的“重创”

  李龙介绍,对患者来说,微创腔镜治疗是一种进步,但这对医生来说可算是“重创”,除去手术本身的劳累外,与开放式手术相比,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长期集中盯屏幕,容易疲劳,对眼睛来说,是一种伤害,“我现在就有白内障,几乎每天都如此,几台手术下来,手都是木的,肩关节的疼痛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我晚上睡觉,手机是从来都不敢关机的,如果有重患或疑难危重手术等难以处理的情况,都可以打电话找我,半夜接到电话是常态,平均每个星期有1-2次,现在情况稍微好一些。医生平时出差,上飞机前也会打电话询问一下病房情况。”腔镜治疗本身也有一些难点,李龙告诉记者,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对手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经过训练,包括对器械的熟练操作。另外,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入路不同,也需要医生的转变。

  器官畸形并非不可治愈

  在进入科室手术室之前,记者跟随医生进行了早上的例行查房。李龙告诉新京报记者,科室定编床位为45张,目前已经加到87张,但仍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其中外地患者在80%左右,而且以疑难重症居多。李龙解释,这也与发病率的增高有关,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畸形增加,“但这种畸形并不是指普通意义上显见的畸形,比较常见的为消化道、泌尿道的畸形,如食道闭锁、胆道闭锁及肛门闭锁等,患儿在进食、排泄等诸多方面都会有困难,而且可能导致死亡,甚至有些儿童出生时就带有儿童肿瘤,如畸胎瘤、母细胞瘤等。但这种个别器官的‘畸形’并非不可治愈,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可以治疗,并不会影响患儿之后的生活。”

  【权威档案】

  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 

  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一系列小儿腔镜外科新技术,承担着来自全国各地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在小儿肝胆疾病如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如中高位肛门闭锁,一穴肛;门脉高压;先天性巨结肠;肝脏,腹膜后巨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达国内外领先水平,并将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国内26个省份15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

  ■ 对话

  多点执业 医生没时间“走出去”

  新京报:本月起,北京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向科室主任“打个招呼”即可,您遇到过科室同事多点执业的情况吗?是否支持?

  李龙:坦白说,就我们科室的实际情况来说,没有一位大夫有时间和精力多点执业。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有时医生晚上八九点,甚至十一点都还在加班,而且医院患者相对集中,多点执业可能还不如在医院出诊、手术救治的患者更多。另一方面,我认为能够多点执业的医生也应该是经验丰富、成熟的医生,年轻医生并不合适。新生儿外科是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科室,在成立新生儿外科之前,新生儿相关手术由成人外科负责,死亡率在30%左右,现在患者死亡率在0.5%以下,与世界水平相当,这与新生儿承受能力、手术操作过程等诸多方面相关,要求非常精细。

  科室管理 我更像教练

  新京报:除了医生,怎么看待科室管理工作?

  李龙:在管理工作中,我就相当于足球比赛中的教练。科室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特色,整个科室像一盘棋,应最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特色,有些医生擅长手术,有些则适合科研等。另外,医生是需要培养的,医生的成长也需要机会,小儿外科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至少需要十年,可能其他专业科室五年就差不多,但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诊断对于医生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快速诊断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要能够准确把握诊断过程中患者的一些微小差别。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