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封面报道

鲁甸地震烈度图4天绘制完成

鲁甸地震烈度最高达9度,与芦山7级地震震中地表震动水平相当;汶川地震烈度图绘制耗时逾1个月

2014年08月0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韩旭阳)中国地震局7日表示,现场工作队依照《地震现场工作:调查规范》《中国地震烈度表》,通过灾区震害调查、强震动观测记录分析、遥感震害解译等工作,确定了鲁甸地震的烈度分布,并正式发布了《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图》。这意味着中国地震局4日内完成了鲁甸地震烈度图的绘制。

  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7日介绍,鲁甸6.5级地震是在一条并不显著的断裂上发生的显著地震,极震区烈度高达9度,与2013年芦山7级地震震中地表震动水平相当。

  工作人员震区分组勘察测绘

  中国地震台地震预报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对记者表示,每次大地震后,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到地震现场去进行考察。他们会分成很多组,在震区一点点勘察,划定地区烈度,再圈起来,这种人工调查得出的测绘结果就是正式的烈度图。

  陈会忠指出,地震后公布的正式烈度图都是人到现场考察后,根据标准来确定建筑物、构筑物、自然山体都被破坏至何种程度,来衡量烈度。

  据陈会忠介绍,目前地震烈度测量分为仪器烈度和正式烈度。仪器烈度一般是在地震后十几分钟公布的烈度数,可加快救灾速度。但往往与正式烈度图存在差别。“汶川地震时我国在仪器烈度测量方面还是空白,当时中国地震局并未给出仪器烈度和推断烈度。美国方面给出了一个推断图,虽和之后的正式烈度图有较大差距,但对救灾有参考意义。”

  绘制速度与地震破坏区域有关

  陈会忠说,一方面,绘制出正式烈度图可加快救灾速度,另一方面,了解地区烈度分布,对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灾后重建有重大参考意义。

  陈会忠解释说,鲁甸地震烈度图出图速度很快,一方面是由于6.5级地震的最高烈度和破坏区域不是很大,所以可以很快画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工作人员昼夜不停奔波测绘的结果。汶川地震后,1-2个月才绘制出完整烈度图,是因为范围广、需要跑的点太多。汶川地震震级比较大,光是11度烈度区域的长度就有300多公里。据中国地震局数据,汶川8.0级地震的震中烈度达Ⅺ(11)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地震Ⅵ(6)度区以上面积合计440442平方公里。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破坏力大有区别。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静中有感。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有感。

  5度:惊醒——多数人有感,墙壁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棚舍损坏。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

  8度:建筑破坏——房屋多有损坏。

  9度:建筑普遍破坏——房屋多数破坏。

  10度:建筑普遍摧毁——房倒山崩。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