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书评周刊·社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4:书评周刊·社科

光影中的法律与正义

2014年08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被告》:检察官凯瑟琳·墨菲(凯莉·麦克吉利斯饰)向陪审团讲述,在案发现场为强奸犯鼓劲的看客也犯下了罪行ParamountPhotofest.
《密西西比的鬼魂》:鲍勃·德劳特(亚历克·鲍德温饰)试图说服陪审团,认定拜伦·德拉·贝克维茨谋杀德加·埃弗斯的罪名成立Castle Rock/Photofest.
《柏林大审判》:赫伯特·斯特恩法官(马丁·辛饰)抵挡住要求他尽快判决蒂埃尔有罪的压力 New Line Cinema/Photofest.
书名:《正义课》

作者:(美)保罗·伯格曼

迈克尔·艾斯默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5月

定价:49.80
《缤纷法影》

作者:张万洪,程骞 主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2年5月

定价:38.00

  在《正义课: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的序言中,美国巡回法院法官阿莱克斯·柯金斯基写道,“对于律师和审判成为电影创作中的一类永恒的主题,人们并不应感到过分惊奇。法庭审判,就它的本质而言,浓缩了人类的种种冲突,它迫使那些彼此对抗的力量进行正面的交锋。任何审判(尤其是电影中的审判)都有某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对构成我们社会文明的基石,诸如法律、正义、道德以及将我们聚合的习俗惯例,提出一系列艰难的质询……不公正的审判创造了绝佳的悲剧题材:正义遭叛卖的暴行,加上令人悲悯的结局,更能激起观看者感同身受的血性来。”正因为如此,法律电影有着无可取代的独特魅力。

  电影与法律的结合

  1900年,美国法学教授约翰·魏格摩(John H. Wigmore)开了一个《法律小说书单》(A List of Legal Novels),指出有四类小说可被视作法律小说:(A) 小说中有审判场景,或许还描写了一个技巧性很强的交叉询问场景;(B) 小说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律师,或者他们的职业生涯;(C)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刑事案件侦查、追捕和惩罚中的法律方法和程序;(D) 法律影响了小说中人物角色的权利和行为。这个书单影响很大,以至于后世有人将上述分类进一步运用于戏剧与史诗。我们显然可以将魏格摩的分类用于电影,开出一个“法律电影名单”。

  事实上,法律题材一直颇受电影编剧和导演的青睐。如果开列的话,法律电影将有一个长长的单子。这个单子太长,以至于我们需要一张地图,来帮助法学教师、法科学生,以及对电影与法律感兴趣的普通观众,来去芜存菁,共同领略优秀法律电影的魅力。过去几年间,有一些机构和学者,试图来完成这一任务,比如台湾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主编的《看电影学法律》,以及徐昕教授主编的《影像中的司法》等。笔者所编的《缤纷法影:美国电影中的法律》,也是一次这方面的尝试。而在所有这些法律人向世人推介法律电影的努力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位法学教授保罗·伯格曼和迈克尔·艾斯默的大著,一直占据着里程碑式的地位。

  他们合著的Reel Justice: The Courtroom Goes to the Movies迄今出版了两版。第1版面世于1996年,2003年由海南出版社引进中国,译名为《影像中的正义: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笔者接触过许多对法律电影感兴趣的朋友,他们都声称曾受到这本书的影响。2006年,该书又出了第2版,这一版的中文译本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今年5月出版,书的正标题换成了《正义课》。

  两位作者所讨论的电影,大概仅限于“魏格摩分类法”的A类目录,即所谓 “庭审电影”。在第1版中,两位作者撷取了75部有审判场景的法律题材电影,分为“电影故事”“法理分析”和“案情简述”3个版块,一一解读。在第2版里,他们讨论的电影数量增加了一倍多。除了所涵盖电影数量上的增加,第2版与第1版相比,还存在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章节设置更趋合理。该书第1版分为“真实故事再现”“军事审判”“诉讼搞笑”“英雄律师与委托人”“不要和委托人太亲热”“间接证据”“非常法官与陪审员”“金钱与理智”等八章。第2版则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名称,并增设了“司法腐败”“法庭上的歧视”“死刑”“家庭法”等章节,更准确地捕捉了所评介影片的核心法律主题。

  第二,版块设置更加精细。作者延续了“电影故事”和“法理分析”两个版块的使用,将“案情简述”,分成了“影像正义”和“幕后拾遗”两个版块。“影像正义”通常选取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或一段对话,来阐释一个法律问题或正义理念。而“幕后拾遗”则对电影故事的重要背景信息进行介绍,从而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了解银幕之外的故事。由于不少美国法律电影基于真实的案件改编而成,这样的“揭秘”和“花絮”,使阅读更有趣味。

  正是上述特点,使该书能够更好地同时满足法律专业人士和一般观众观影的需求。如果只是一个法律的“门外汉”,借助此书,可以较完整地认识电影故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与程序,及其透射的法律理念与文化,品味法律人对电影的独到解读。如果是法律共同体的成员,拿到此书,必按捺不住,按图索骥,于光影变幻间,品味美国同行的介绍和思考。这时,接受大陆法系教育的法律人往往会发出一种感慨:“原来是这样的”!

  通过法律电影一窥正义的面孔

  作为一个法律教育工作者,我还特别想强调这本书,以及这本书所推介的法律电影在法律教育方面的功能。电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现行法学教育的欠缺。法律表面上越来越丧失了令普通人感到亲和愉悦的直观的趣味,这亦无形中遮蔽了它自己独特的审美的性质和价值,法学院的课程由此也变得枯燥乏味。我相信,通过将理性的却又沉闷的法律和多彩而浪漫的电影结合起来,法学教师可以利用更加生动且更加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传授法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对法律制度和理论进行更广、更深、更加主动的思考与讨论。此外,如果我们想“迫使法学院的学生和法律家意识到并且思考法律问题的伦理意义和思考者本身的政治立场”,那么电影提供了一个再好不过的工具,因为它往往“上演的是具体、生动而典型的,直接诉诸读者(观众)的伦理意识和同情心的一幕幕‘人间喜剧’” (冯象语)。这本书显然可以成为法学院师生挖掘“影像法律教学/研习”的素材库。

  《伟大的电影》一书作者、著名的学者和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盒子里,电影则是盒子上的窗口。电影允许我们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观影使我们融入银幕上的角色,也以另一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正义课》就为读者赏鉴法律电影打开了一扇小窗。我们通过法律电影,融入了法律人的角色,用法律人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通过法律电影这扇窗户,得以一窥正义的面孔。

  □张万洪(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