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中,瘟疫一直是令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时一场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一场战争要来得更惨烈。名著《十日谈》以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为背景,讲述7名妇女和3名男子为躲避瘟疫而逃离佛罗伦萨。肺结核、麻风、天花等这些令古人谈之色变的“绝症”,本身就是一部人类与病毒抗争的史书。如今这样的斗争也在持续着,如艾滋病、不断出现的甲型流感,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如今,这些致命的病毒为何如此难以攻克?
源头 动物病毒找上人类是因为生活方式?
埃博拉病毒最早并不是在人体内发现,而是在动物体内。类似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致命的病毒都来自动物。人类的感染,也与社会发展和生存条件密不可分。
“埃博拉”是非洲中部一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夺走沿岸55个村庄数百人的性命。事隔2个月,这一病毒又肆虐苏丹。在随后近40年的时间内,埃博拉病毒几次露出锋利的牙齿。1979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苏丹。销声匿迹近15年后再次席卷刚果和加蓬。
根据目前的研究,野外的果蝠很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宿主之一。至于人类为何会感染埃博拉病毒,要从自身的生活习惯上找原因。
据科普网站“果壳网”医学编辑张雪对新京报记者介绍称,埃博拉病毒最早并不是在人体内发现,而是在动物体内。非洲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原因与两个生活习惯有关:一个是他们有生食动物的习惯,如生食含有埃博拉病毒的猴子或者果蝠,还有就是殡葬习俗——人死后,会把人的尸体进行开膛,对肠道进行清洗,把食物残渣清洗出去,这个过程中,人很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
类似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致命的病毒都来自动物。人类的感染,也与社会发展和生存条件密不可分。
在历史上,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方人带来的感冒和天花,杀死了大批印第安人。而原住民传染给欧洲殖民者的病症,只是不会致命的梅毒。
实际上,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著名的大规模致命的传染病,包括天花、流感、疟疾、鼠疫、麻疹、霍乱,再加上近年来的艾滋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都是人类从动物那里承继而来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理学家戴蒙德在著作《枪支、细菌、钢铁:人类社会的各种命运》中指出,人类传染病的病毒与病菌是农耕社会家畜与家禽饲养业的产物。旧大陆农耕社会里发达的饲养业以及密集的人口居住方式,是传染病的温床。
今年2月的埃博拉病毒暴发已经在西非夺去了近千人性命,另有1600多人感染或疑似感染。
史上最严重的暴发和蔓延之势让人类警觉。许多国家的卫生机构都开始加紧了治愈埃博拉的研究。
研究 治不了病毒是因为缺钱?
埃博拉病毒虽然致命,但只是偶尔暴发。而且自从1976年首次暴发之后,传播范围从没有走出非洲。有一种相当刻薄的说法:“距埃博拉治疗方法面世,还有50个白人受害者的距离。”
2014年8月8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实验和传染病教授邱华彦(Charles Chiu)和他的团队还在等候正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样本送到实验室,分析并寻找病毒的基因序列。
目前,邱华彦的实验室中使用的样本来自于前几次在非洲中部暴发的埃博拉病毒。
“因为还没有拿到此次病毒的样本,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始对在西非和中非暴发的埃博拉病毒进行比较序列分析,”邱华彦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现在有药物或疫苗宣称可以预防或者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但都没有经过动物(猴子)实验。
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机构,并非只有邱华彦所在的实验室一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研究者就已经开始了埃博拉疫苗的实验,但至今仍没有疫苗获得批准上市。
研究本身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埃博拉病毒暴发是偶发性,所以想要找一个高危病人做实验并不容易,这一点和艾滋病的研制区别很大。
但最为重要的还是“钱的问题”。即使埃博拉病毒在西非残酷地吞噬人们的生命,但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来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埃博拉的药物和疫苗,并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来自美国军队传染病医疗研究机构的西纳-巴维利说:“我不知道除了美国政府,还有什么其他的机构要介入埃博拉病毒的研制。根本就没有市场。”
美国Tufts 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研发总监克里斯说:“药物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研制流感疫苗,当发现疫苗无法应对新型变种病毒后丢弃也在所不惜。但是类似埃博拉病毒这种几乎无法保证盈利的疫苗,花费的时间、努力和金钱就显得多得多。”
不过,对于流行了数十年且危害极大的艾滋病,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
艾滋病1981年公布首个病例,此后平均每年有上百万人因此而死亡。人们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全球各界投入了无数的金钱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却至今没有研制出疫苗。美国政府去年宣布在今后3年内投入1亿美元,启动一项名为“艾滋病病毒治愈计划”的项目。
目前,全球已经有几例被证明治愈的艾滋病人。世界上第一位被治愈了的艾滋病病人是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被称为“柏林病人”。2007年,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布朗在柏林求医。由于布朗的白血病比艾滋病更严重,医生决定先用骨髓移植来治疗白血病。经过3年的治疗,布朗的白血病痊愈,没想到连艾滋病也治愈了。原因是“柏林病人”在移植骨髓干细胞时意外地获得了一种能抗御HIV的CCR5变异基因。
但这种骨髓难找,而且骨髓移植的风险大,费用高昂,难于推广。目前,鸡尾酒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但这种疗法对早期艾滋病病人有效,但对中晚期患者的帮助不大,而且费用很高。
治愈 人类与流行病是场持久战
在与传染性病毒斗争的历史中,人类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开始病毒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构成全球威胁后,人们才开始关注和重视它,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
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非常缓慢。
张雪介绍说,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开始病毒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构成全球威胁后,人们才开始关注和重视它,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
“而具备这种能力的美国或其他国家发病数较少或没有这个病例发生,可能就没有关注这个病毒。或者只是在小范围的几个实验室进行研究。”张雪介绍说,美国将感染医生接回国内,等于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现在虽然没有治疗和预防方法,但是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在制备疫苗中可能出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只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应该很快对病毒有所认识。
人类真正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著名的“天花”。
天花曾经是肆虐全球的一种疾病,英国女王玛丽二世、清朝顺治皇帝都死于天花。
而疫苗的发现,既偶然也大胆。
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回到家乡伯克利开诊所。一位挤奶女工告诉他,牧场中的牛会得一种类似于天花的病症,挤奶工人也会从牛身上感染这种“牛痘”。但是,“牛痘”从不会让人或者牛死亡,而且感染了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琴纳医生大胆地做了一个实验。他从一名患牛痘的挤奶女工身上的疱疹中提取了一些液体,注射进一名8岁小男孩的体内。两天后,小男孩感觉到了不舒服,不过,很快他就痊愈了。又过了一段日子,琴纳将天花患者脓包中的液体再次注入小男孩体内,结果令人欣喜的是,小男孩没有患上天花。
实验成功之后,琴纳劝说英国王室接种了牛痘。随后,经过上百年的努力,牛痘接受传播到世界各地。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
牛痘的成功剿灭,连同抗生素发明后铲除的肺结核、麻风病等成绩,令人们一度十分乐观,甚至有科学家提出“把威胁人类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清除出去”。
采写/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韩旭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