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高校戏剧 大学生用戏剧表达思考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9剧场,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剧团正在演出。
9剧场,哈工大筑梦剧社在演出前调试灯光。
9剧场里,哈工大筑梦剧社,正在剧场里化妆。
9剧场里,哈工大筑梦剧社,正在剧场里化妆。
9剧场附近的麦当劳,复旦研究生剧社社员正在午饭。

  在中国百年的话剧史上,校园的角色不可或缺。8月1日,为期17天的第十三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简称“大戏节”)正式拉开帷幕,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34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所高校近1200个剧目报名参加大戏节,其背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戏剧教育的关注。目前国内高校戏剧教育开展情况究竟如何?高校戏剧教育的发展又面临哪些问题?大戏节期间,记者走访了几家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剧社……

  哈工大筑梦剧社 没有专业指导是最大的困难

  对于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来讲,开展戏剧活动要面临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专业的指导。

  8月4日下午5点半,朝阳区9剧场内的非非剧场,当晚即将演出的话剧《木马银行大劫案》正在彩排,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筑梦话剧社今年参演大戏节的“作品”。

  “今天有评委,我妈妈也会来看。”大二学生宋张弛是哈工大筑梦话剧社的行政主席,负责演出的灯光控制。尽管演出7点半才开始,但所有人员下午4点多就从团结湖的青年旅社赶来,5点开始试场地。

  “昨天第一场表演之后,有人就认为我们在专业表演上还要多加训练。”宋张弛说,大戏节初试交视频时,他们就不是信心十足,最终能入围颇感惊喜,也很忐忑。

  “宁死阵前,不死阵后。”宋张弛默念着这句同伴给他鼓劲的话。不过,在他看来,在大戏节期间“出来见见世面”,对于这个成立才两年多、成员多数来自理工科专业的剧社而言,更为重要。

  他说,哈工大共有三个剧社,一个以小品剧为主,另一个基本停滞,只有筑梦话剧社会演出一些长剧。

  “现在剧社演出主力都是大一学生。我大一时做过导演、演员,到大二就做管理工作了,上大三之后基本就慢慢淡出了。”宋张弛表示,为了参加大戏节,在暑假5周内他们天天排练。每天下午4点半开始,一直练到晚上10点半后才回宿舍。

  宋张弛说,父母对他参加剧社并不太支持,而更希望他努力去考研。“剧社活动的确会对学习有些影响,但我们来剧社的同学都是出于对戏剧的热爱,甘愿付出。”宋张弛说,“我也很高兴这次妈妈会来看我们的演出。”

  对于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来讲,开展戏剧活动还要面临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专业的指导。

  宋张弛说,学校里没有戏剧相关课程,剧社虽有一位指导老师,却也不是特别在行。剧社曾想尝试联系哈尔滨话剧院的老师,但经费方面有顾虑。最近他们刚联系了学校一位声乐老师,这位老师已同意帮他们进行发声方面的辅导。“我们主要还是靠自己摸索,除了看话剧视频,也会在QQ群和其他剧社进行交流。”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哈工大以及剧社所在的航天学院给了剧社一些场地和经费支持。

  “据我了解,我们同城理工类高校戏剧社的发展都比较艰难。”筑梦话剧社总务主席孙浩洋说,有的剧社用学校剧场要交钱,还有的剧社演戏还要经过学校审查,排10个戏可能也就1个能成。相比之下,筑梦话剧社已经很幸福了。

  北大枫丹白璐 北大戏剧资源很丰富

  作为一个导演,当我坐在观众席中,看到很多精心设计的内容都能被观众理解,我很享受那种反馈和感觉。

  的确,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拥有着其他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今年大戏节中,北大枫丹白璐工作室的作品《ROAR! ROAR!》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好评,尤其剧目的舞美部分得到了不少赞扬。

  据了解,北大枫丹白璐工作室是由北大三名中文系研究生创建的,他们创作的《早安,妈妈》和《ROAR!ROAR!》两支剧目在今年的北大“剧星风采”大赛决赛中,分别夺得冠亚军。本次大戏节中,《ROAR!ROAR!》的导演是北大心理系大一学生崔颢。

  “作为一个导演,当我坐在观众席中,看到很多精心设计的内容都能被观众理解,我很享受那种反馈和感觉。”毕业于北京四中的崔颢从初中开始就对戏剧有一些了解,到了高中之后,他就加入了四中已有十来年历史的云脊话剧社,对话剧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在四中,语文课有专门的戏剧单元,学校也有戏剧节,氛围还是很不错的。在云脊剧社,我导演过《雷雨》片断,还有学年大戏《油漆未干》。我也参与过表演,但觉得自己在表演上不是太有天赋,所以就做起了导演。演员可能只要考虑自己就可以了,导演则要对剧目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规划。”

  崔颢坦言,自己高中时本想报考话剧相关专业,但自己是理科生,同时家长也有些反对,因此填报了北大的心理专业。“北大的平台比较大,机会更多,对戏剧这个行业来说,机会很重要。而且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导演戏剧也需要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来到北大后,崔颢加入了北大剧社,每周都有导演训练,每个学期都会排几部戏,北大剧社创始人英达以及中戏等学校的老师有时也会来看戏,做一些指导。“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戏剧知识方面差得比较多,就看了一些戏剧方面的书,也会去看一些商演的戏剧,北京在这方面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北大外文学院也有戏剧实践的公选课程。”

  当然,即使在北大,场地和经费也是戏剧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的排练有时也是在车库,在楼道里。”崔颢说,枫丹白璐工作室做出成绩之后,校团委给了工作室一些经费上的支持。“这次演出的主要费用花在了舞美上面,大概有一万多元。我们请了专业人士根据剧场情况作了具体设计,其他方面的花费相对较少了。”

  “大戏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别人认识自己。”崔颢说,明年他打算选修北大的艺术双学位,为自己的戏剧梦踏下更坚实的一步。

  复旦研究生剧社 毕业生回炉只为最初的梦想

  我们的戏剧社不可能像复旦剧社那么“高大上”,得到很多经费支持。在学校做戏剧,很多时候都是要自己贴钱的。

  与筑梦话剧社不同,复旦大学研究生剧社的成员基本都是来自复旦大学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剧社成立于2001年,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的研究生发起,以原创戏剧为主打。

  “这出戏我们之前已经演出过了,当时拍这个戏很辛苦,后来因为准备期末复习没有加演成很可惜。”唐云路是复旦研究生剧社原创戏剧《没病找病》的女主角,今年7月,她已经从复旦毕业,并来北京工作。当得知这出戏入围了大戏节,她就决定毕业了也一定要来演出。为此,已经工作的她抽出很多时间进行排练。

  “其实,这出戏原来的男主角今年已经毕业在上海工作,实在没办法来北京。现在的男主角也是暑假在贵州支教,提前回来参演。大家都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心愿。”

  唐云路说,复旦有好几个剧社,包括复旦剧社、麦田剧社、音乐剧社、研究生剧社等。其中,复旦剧社属于复旦的官方剧社,麦田剧社以英文剧为主打,研究生剧社以原创剧为主打,其他剧社也各有特色。

  与筑梦话剧社最大的不同是,复旦大学研究生剧社每个学期都会安排培训,每周尽量安排两次。“我们会邀请校外的戏剧工作室来进行专业指导,同时也会根据社员不同的特长来指导训练,比如我们有学校合唱团的资深成员,教我练习发声。”

  8月4日晚,复旦研究生剧社第一次来到9剧场TNT剧场布置舞台,制作道具。“复旦没有这样专业的剧场来演戏,而且场地都是收费的。”唐云路说,他们排练基本都是在学校研工部的会议室,夏天就在光华楼前。演前排练中,看着自己制作的简陋道具,大学生不时发出“好屌丝啊”的慨叹。

  “和其他社团相比,戏剧社团是比较耗费人力和金钱的。我们的戏剧社不可能像复旦剧社那么‘高大上’,得到很多经费支持。研工部对我们有一些经费支持,但肯定是不够的。”唐云路说,这次来参加大戏节都是他们先垫付资金后报销,一般也不会全部报销。为了省钱他们住旅馆都是三个人睡一个标间,把两张床并在一起。

  “我们的道具基本都是自己做的,还经常从自己学院借东西。在学校做戏剧,很多时候都是要自己贴钱的。”

  据了解,多届大戏节中都有戏剧社因经费问题而未能成行。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艺术中心教授桂迎曾参加过数届大学生戏剧节的观演工作。她记得,2004年大学生戏剧节来京演出的学生中,有许多民间校园戏剧团队是拿着自己来回车票参演的,“他们可以睡在剧场后台或网吧,却在当年人艺小剧场激情而完整地演出自己的原创剧作。我感触最深的不仅是舞台剧目演出的完整精彩,更是学生们对于戏剧执著的热爱和忘我的投入。”

  唐山师范心侣剧社 希望感受到北京的“文化辐射”

  即使我毕业后不从事相关工作,这种经历也是美好和难忘的。一部剧有很多角色,你通过扮演这些角色,可以体会另外的世界。

  唐山师范学院的心侣剧社是幸运的,他们今年不仅第三次成功入围大学生戏剧节,学院还负责报销这次来京演出的三四万元费用。“我想一方面师范院校对于文艺活动会更加重视,像我们学校有一半是师范生,文艺活动将是他们以后从事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参加戏剧展演中他们可以熟悉活动组织策划和流程监控。另一方面,参加大学生戏剧节是剧社走向更高的一个平台,这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变相投资。”心侣剧社指导老师、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赵立杉说,学校对于演出的道具、托运,在京的吃、住等都专门拨了经费。

  据了解,心侣剧社成立于1998年,是学院中文系的5个社团之一。剧社参与活动的成员大概有50多个,多数成员是中文系的学生。心侣剧社原创戏剧作品《弗拉沃街98号》导演张勇是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大二学生。他说,自己上大学前对戏剧接触比较少,上大学后中文系的学长、学姐推荐他加入心侣剧社。

  “参加戏剧社对我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我上过舞台,在很多人面前表演过,心态比一般人要好。即使我毕业后不从事相关工作,这种经历也是美好和难忘的。此外,一部剧有很多角色,你通过扮演这些角色,可以体会另外的世界,在现实中你只是你自己,我也排过很多搞笑的剧,就是为了了解不一样的人生。”

  “戏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有正面影响的,不单是艺术涵养,也包括学生的价值观、人际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乃至形体、发声,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赵立杉认为,对唐山师范学院这样的地方普通院校来说,资源是制约高校戏剧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唐山是文化欠发达地区,学生们直接接触戏剧的机会比较少,相关从业人员也比较稀缺,院校对戏剧相关人才的吸引力也很弱。就是因为招不到合适的老师,我才去中国传媒大学修读了艺术硕士。”赵立杉认为,在戏剧教育方面,北京应该发挥其辐射地方的功能,一些相关资源可以共享,一些文化推广活动也可以向下看。

  D08-D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D08-D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下转D10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