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3:教育周刊·活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3:教育周刊·活动

小记者5天收获成长(2)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3、小记者采访女交警。

倪源辰 摄
小记者桑芊芊将自己的作业设计成了报纸版面。
4、小记者采访公园合唱队。

(指导:摄影课老师、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上接D12版)

  2

  自制小学生安全守则

  7月24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的“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新京报小记者专场”活动。市公安局勤务指挥部、交管局安监处、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的警官们通过故事讲解及现场演示,为小记者们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我整理了几条小学生应知道的安全守则。

  1、如何报警?

  在一个较安全的区域里拨打110,请说清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事情经过、可疑人外貌、数量和装备,方便警方来帮助你。

  2、在人群中怎样保护自己?

  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手肘端平,与身体留有一定距离,微微弯腰,顺着人群流动方向前行。

  3、在没有人行横道时怎样安全过马路?

  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通行,不要一时方便而擅自翻栏杆或绿化带。

  4、地铁安全须知。

  滚梯左侧是快行通道,请为别人留出位置,没有急事请站在右侧。在高峰时段不要抢上抢下。车门即将关闭时,请耐心等候下次列车。不要倚靠屏闭门,不要越出站台的黄线。

  5、须熟知的紧急电话号码。

  电话报警:110;短信报警:12110

  火警:119;急救:120、999

  非紧急事件电话:12345

  □新京报中级班小记者 郭毓言

  点评

  点评:当天的采访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特警、110、交警等警种都出现在活动中。这位小记者独具一格,将现场内容快速整合成一则很实用的小学生安全守则,文字简练且服务性非常强。

  点评人:采访课老师、新京报编辑巫慧

  3

  观奇美珐琅,赏中华手艺

  7月23日,新京报小记者中级班的同学参观了北京市珐琅厂。在这里,小记者们将开启一段绚烂多彩的“赏艺之路”。

  大门外,记者观察到镇门的狮子和高约两米的花瓶,都是由景泰蓝打造的。通体为蓝色的“石狮”,身上密布着各种色彩斑斓的花纹,与平常所见的大不相同。

  进入楼内,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制胎-掐丝-点蓝-打磨-镀金。其中,制胎采用的是紫铜,点蓝所用的“颜料”则是天然的矿物质,经过后期加工染成不同的颜色。随后进入加工车间,里面的工人正在对烧制好的工艺品进行打磨。“像圆形器皿的工艺品,直接安放在机器上令其旋转就可以用砂石打磨了。但一些方形器皿就只能放在盆内,用小水管慢慢地注水,再用砂石一点点打磨。”工作人员介绍。

  二楼,是掐丝和点蓝的工作间。记者看到几位员工的手上早有了磨成的厚厚的老茧,有的人手上贴着创可贴,很多工人身上用毛巾遮盖着。点蓝的阿姨们手持胶头滴管,在很多盛有色彩的石粉盘中吸取颜料,然后仔细地把颜料点进掐丝的凹槽里,还时不时用针尖剔去多余的色彩。

  三层是一座别致的景泰蓝博物馆。小记者们在这里大开眼界。镇门的两个大花瓶,摸上去光滑无比,丝毫没有掐丝、点蓝时的凹凸之感,又以黄金相镀,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这些艺术品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制作才完成的。据厂办的王主任介绍,其中一个高为一米八名为福禄万代的葫芦工艺瓶,是用了八九个月的时间才制作完成的。

  【记者手记】

  珐琅厂的王主任介绍到,现在的景泰蓝不仅仅作为礼品和收藏品而存在,更是进军到装饰领域,例如某公司前的喷泉,酒店中客房的布置,电梯边上的花纹等等都运用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景泰蓝的一个全新的出路。

  通过这次的观察采访,记者不但对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赞不绝口之外,而且对景泰蓝未来的道路充满期盼。记者相信,今后的景泰蓝不仅在工艺、装饰中取得极高的口碑,更能开辟其发展的道路,弘扬中华传统工艺,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认识到景泰蓝的魅力!

  □中级班小记者 曹慧子

  点评

  洋洋洒洒九百字,写作规范,思路清晰,观察细致,稍加修改,可达发表水平。用新闻稿件和记者手记两种体裁写作,并分清二者的区别,难能可贵。作为“小记者”,完全可胜任。

  点评人:写作课老师、新京报编辑高明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