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像喜爱彩虹一样欣赏孩子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郑瑞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出生,1981年北京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人大附小,先后担任过语文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1995年10月至1997年3月公派赴日本留学。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一年一度的“幼升小”招生刚刚落幕。今年,人大附小一年级新生又扩招了两个班,达到20个班招生规模。

  “依然不能全部满足附近居民的需求。”人大附小校长郑瑞芳无奈地摇摇头。

  2005年,人大附小从人民大学校园内迁到世纪城新校址。那年起,人大附小入学人数就逐年上升,目前在校人数已达到4775人。而2005年前,人大附小的在校人数只有2007名。

  现在的人大附小“一校三址”,每个校址门前都有一道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虹”。郑瑞芳说,七彩教育是人大附小的办学理念,她希望每个老师要像喜爱彩虹一样去欣赏每个孩子,培养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阳光少年;她也希望每一个走过彩虹门的孩子坚信:人生难免经历风雨,风雨过后见彩虹。

  上任之初遭遇学校搬迁

  人大附小创立于1954年,曾以人民大学和共建单位的子弟为主要招生对象。

  2004年3月3日,正逢郑瑞芳执掌校长第100天。这天,人民大学领导找她谈话,决定让人大附小搬出大学校园。这个决定当时引起了800多名家长的静坐、上告。为此,郑瑞芳及领导们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进行说服。

  其实,不愿搬离人大校园的何止家长,郑瑞芳也舍不得搬出人大校园。1981年,她从北京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人大附小工作,从未曾想过离开。

  最终,在2005年,学校搬到了世纪城新校址。

  人大附小的落户,让世纪城10个园、6个区的17000户居民顷刻间成为片区学生。世纪城的房价也由2005年的每平方米6000元涨到如今的每平方米60000元。

  给孩子留出说错话的空间

  2012年,与人大附小仅相隔800米的银燕小学被合并,该小学周边5000户居民也纳入到人大附小的招生片区内。郑瑞芳将两校的学生和老师完全融合在一起教学。

  2014年“六一”儿童节,海淀区孙文锴区长到人大附小看望师生,正好来到银燕小学合并到人大附小的五年级班级,区长了解到整个班里只有2名北京户籍孩子,其他全是外地学生,“当时孩子们跟区长互动沟通,敢表达、敢说话的劲头一点儿不亚于附小的孩子。”

  而2012年5月承办银燕小学后,郑瑞芳去听课,发现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发生如此变化,得益于人大附小的‘七彩教育’理念”,郑瑞芳说,在学校,孩子们说错了话也可以理直气壮;在学校,学习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了兑兑吧、棋吧、聊聊吧、动动吧、数学园等,“每个园区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成长的乐趣,让孩子笑着成长。”郑瑞芳说。

  “智力闯关”代替一张试卷

  “当初家长阻挠附小搬出人大校园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学校教学质量会下降。”

  搬迁到新校区后,郑瑞芳给学校的发展制定了“三步曲”:第一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第二步,建设“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第三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在随后的几年内,学校不仅改革了期末考试,还取消了传统的寒暑假作业。

  2006年年末的一天,郑瑞芳在校门口遇到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校长,哪天期末考试啊,我家孩子昨天都没睡好觉。”

  “刚进校园的孩子对考试这么紧张,必须改变这种现象。”经过研究,郑瑞芳决定对一年级的考试进行改革,用“智力闯关”的形式代替一张试卷。2007年2月寒假过后,一位老师一见到郑瑞芳就兴奋地说:“校长,今天我们班孩子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老师,什么时候还考试啊?’”。

  2010年,郑瑞芳又做出决定,取消传统的寒暑假作业,改为让学生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展小课题研究。

  负担不重质量高的学习环境,为附小学生多样化的成长创设了条件。今年六一前夕,人大附小首次在中华文化的最高殿堂——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中国梦 少年梦”师生美术作品展,3160件作品不仅呈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理念,更践行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及废旧材料创作的生态环保理念。6月13日,刘延东副总理亲临展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人大附小能把这种理念传递更多的学校。

  曾立志一生办好一所学校

  当校长之初,郑瑞芳曾立志:一生办好一所学校。也因此,在她办学期间,尽管西城、朝阳、石景山、丰台、房山、昌平以及陕西、海南等地区先后邀请她去办学,但最终她都放弃了。

  2012年,她的这一誓言还是被打破了。那年,门头沟教委主任李永生“三顾茅庐”连续几天在校门口堵住郑瑞芳,动员她到门头沟办学。“学校的‘七彩教育’理念确实不错,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2013年9月,人大附小京西校区落成。

  郑瑞芳说,不排除今后还会建分校,但目前她的目标是将三个校址发展成同一水平的人大附小,让三校区的师生共同幸福成长。今年是人大附小建校六十年,5月16日海淀区教工委、教委为人大附小召开了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主题是“幸福 梦想”。郑瑞芳正带领着人大附小的师生行走在分享七彩教育的幸福,践行附小百年梦想的路上。

  校长语录

  幸福具有美妙的感染力,我所要做的,就是用心感受我在教育路上享有的幸福,并把这种幸福传递给每一位老师。我相信,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学生。——郑瑞芳

  ■ 校长说

  经得住风雨终能见到彩虹

  新京报:名校办分校是近几年的趋势,你为什么提出一生办好一所学校的想法?

  郑瑞芳:我属于办学办得很用心,所以比较累的那种人。我办分校,不但要办好,而且要办成名副其实的人大附小,而不是简单挂一个牌子。现在我们三个校区都是彩虹校门,共同践行着我们人大附小的“七彩教育”办学理念。

  新京报:学校的七彩教育理念诠释的什么意思?

  郑瑞芳:有三种教育内涵:一是诠释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彩虹所呈现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预示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困难、挫折、悲痛、绝望等,我希望走出彩虹门的每一个学生,要坚信风雨过后见彩虹,人生永远是美好的。二是诠释了人大附小教师的育人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都让他们有自由的、多样化的成长空间。三是寄托附小对每个孩子成长的厚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七彩的人生。

  新京报:为什么会鼓励学生“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

  郑瑞芳: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说错了不批评。我常常对我的老师们讲:“说错了也说明孩子在动脑。所以,我们不应该批评反而应该鼓励。”在这种开放式教育中,孩子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变得爱学、乐学,而且每个孩子身上总是带着那种独特的“精气神儿”。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