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函日本天皇要求归还中国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
新京报讯 (记者李丹丹)近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归还所掠中国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据悉,唐鸿胪井刻石本是一块重逾九吨,单体十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见证了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的过程。1908年,日本军队将刻石、护卫亭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掠走,藏于日本皇宫至今。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为了追讨“中华唐鸿胪井刻石”,首先是正式向日本驻华大使馆转交信函,要求归还文物,下一步将会就转交事宜追问日本驻华大使馆。
童增透露,接下来该协会将会到日本提出诉求,还会联系有追讨文物成功经验的韩国专家团体进行协助。
■ 释疑
韩国曾成功向日皇室追讨文物
缘何文物被掳几十年,近期才提出诉求?童增解释,该文物系甲午海战之后被掠夺,今年又逢甲午年,在这个时间节点追讨,意义很大。
在童增看来,追讨文物成功有待“日本皇室的良心回归,自觉归还文物。”据悉,此前韩国有过成功追回文物的先例。
童增表示,追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首先是提出追讨文物后,有人持有影响中日关系的观点。”童增认为,如果追讨成功,实际上将促进中日关系。
此外,他认为,该联合会的力量有限,而国内参与度将影响结果。“我们担心出现唱独角戏的情况,还需要社会的推动力。”
据介绍,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国际上早有先例。公元1592年后,日本入侵朝鲜失败,朝鲜建立“北关大捷碑”。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将此碑掠夺到日本。
1970年开始,韩国民众就积极努力地要求日本归还“北关大捷碑”。2005年5月,韩国政府正式要求日本归还此碑,同年日本将此碑归还韩国。
■ 专家说法
文物返还缺少有效法律途径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系教授管建强对记者介绍,文物被日本掳走后,归日本的公权力所有。因此国际上对文物的追讨方式通常是通过外交途径。
管建强认为,一旦要正式进入追讨程序,无论是援引国际公约,还是外交途径解决,其主体当然是国家(政府)。“因此,除非某民间团体获得国家授权,或者某个具体的流失文物的所有者的授权,不然一般的民间团体存在着主体资格问题。”
此外,在他看来,尽管国际公约为通过法律手段追索文物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公约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常出现种种障碍。
管建强介绍,世界上其他文物流失国也曾通过努力有着追讨文物成功的先例。从国际法层面来说,也有一些相关公约的问世。“但是,这些公约毕竟不是强行法。因此,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实现追讨我国历史文物值得我国政府重视和探讨。”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