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到“小儿中医”,不少人的直觉就是“号脉、喝汤药”,事实上,在北京儿童医院的中医科,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原理,还开展了多项如中药泡洗、熏蒸、外敷贴、子午流注、推拿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同时利用现代科学的检查手段,寻找疾病切入点,辨病施治,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权威档案】
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
自建院初期成立迄今已有60余年。设有中医门诊(包括专家、专业、普通门诊);8个专业门诊(包括脾胃专业、结缔专业、小儿妇科专业、气管炎专业、乳儿肝炎专业、紫癜专业、多动症专业、皮肤专业等)。中医科的小儿脾胃专业同时也是全国小儿脾胃病诊疗中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开展小儿胃镜检查,配置有胃镜室、胃肠电图检查室、中医特色治疗室等。几十年来,中医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深入研究儿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针对小儿脾胃病、小儿呼吸道疾病、小儿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乳儿黄疸及小儿妇科疾病等的临床诊治,研发了十余种中药内部制剂,临床疗效显著。
8月8日,上午10点,电梯到了北京儿童医院老住院部5层,有别于医院其他区域充满童趣的布景,这里依次排开的是紫檀色房门,以及门廊式墙壁上古色古香的图文资料。楼梯转角一侧的内科综合一病房内,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大夫正在查房,她就是中医科主任柳静。
各种治疗设备比针灸更“温和”
柳静介绍,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共有80张床位,在国内儿童专科医院中医科里是床位数最多的,收治的患者可涉及呼吸、消化、肾脏等多系统疾病,其中两个重点专业,一个是小儿结缔组织病,如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另外一个是小儿脾胃病,如小儿胃炎、消化性溃疡、小儿腹泻病等。
这时,一位护士推来一个满是线的小机器,线一头连着机器,另一头是一个小圆片,护士将小圆片贴在一名小患者的膝盖上,柳静告诉记者,这位小患者正在进行子午流注低频治疗。这种方式类似于电针灸,用于调理人体内环境,平衡阴阳,打通经络治疗疾病。柳静介绍,针灸无论是取穴的部位,针刺的手法,都很复杂,技巧掌握不熟练,就无法在孩子身上进行。与针灸相比,这个治疗仪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在病房里,记者看到还有熏蒸、足浴设备,柳静告诉记者,这些可以帮助患者疏通关节,打通经络,对关节炎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儿科确诊还需辅助检查
在8楼的中医科门诊处还设置了胃镜室,“中医号脉,西医检查”,这是很多人的误解。柳静说,内窥镜只是一个检查手段,中医西医都可以用。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昭定回忆,望闻问切,中医号脉,在儿科是很难的。孩子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一般会哭闹,影响脉象;另外孩子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也影响诊断。在临床上,确诊还是要靠辅助检查。
以前,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胃疼,便血,中医很笼统地说是胃脘疼,用药也能治好,但中医不能诊断出它具体是什么病,比如是胃炎还是溃疡。
在上世纪80年代,小儿内窥镜发展很快,日本、德国快普及了,医院也为中医科买了一台小儿纤维胃镜。有了它,小儿消化系统的问题和诊断都一目了然,然后用中药治疗起来,效果特别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北京儿童医院的脾胃病专业,在全国开始领先,从小儿脾胃病诊疗中心,北京市小儿脾胃病重点学科,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的国家级小儿脾胃病重点专科。
陈昭定介绍,检查设备不论中医西医都可以用,但治疗手段,中医、中药是有独到之处的。陈昭定介绍,消化性溃疡病最难治愈,在全世界的复发率是35%,我们在九十年代追踪了98例胃溃疡患儿,观察治疗效果,发现使用中药的复发率只有20.5%,在世界是比较低的。
中医科副主任杨燕介绍,还有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在病情较重,必须用激素、西药的情况下,适时加中药可缩短病程,扩大治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点会越来越多
柳静表示,现在中医西医的结合点会越来越多,比如对于胆道闭锁的孩子,中医认为属于阴黄,能得出预后不好的判断,但无法诊断具体的病位,是否为胆道闭锁,现在就不一样了,可以请外科做个腹腔镜检查,是胆道闭锁可进一步手术治疗,是胆汁淤积则进行胆道冲洗后再配合中药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的检查技术可以给中医提供一些帮助,让疾病的诊断更清楚,预后更明确。例如对胆道闭锁术后的孩子,如何降低胆管炎的发生率,减缓肝硬化的进程,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难题,用中药疏肝利胆、活血退黄、调理脾胃、增强体质等方法,可以促进胆道闭锁术后患儿黄疸的消退,减少患儿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胆管炎的发生率。“中医不仅是以人为本、辨证施治为主线,还可利用现代科学的检查手段,寻找切入点,辨病施治、有的放矢,”柳静说。
科室亮点1
小儿妇科经常加“夜班”
在中医科,除了脾胃消化专业,还有一个专业也在国内享有盛誉,那就是小儿妇科。陈昭定回忆,以前临床上碰到很多女孩子,因为外阴瘙痒、外阴分泌物增多、外阴出血,到处求医,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内分泌科、泌尿科,都没有得到系统治疗。因为中医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所以上世纪90年代,中医科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小儿妇科专业,一方面学习老中医经验,另一方面派医生去妇产医院学习,学习西医的诊断技术,发挥中医的优势进行治疗,通过实践总结经验,研制了“洁童阴洗液”、“复幼合剂”两个院内制剂,深受患者及家长的欢迎。小儿妇科门诊也从刚开始时每周半天、两整天的专业门诊,发展到现在每周六个全天门诊,仍满足不了暑期病人的需求,每周一、四、五还要加夜班门诊。
科室亮点2
方剂变形,疗效不变
杨燕介绍,针对临床的病例,中医科开发了很多药剂,疗效都很好。其中有一个运脾止泻的方子,对脾虚泻泄(拉肚子老不好)效果很好。它最早是“小儿王”——王鹏飞老先生治疗小儿腹泻的一个方子,服用时要熬汤药,很多病人家属掌握不好水量和火候,影响效果;另外,汤药孩子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中医科前后花了十年时间,进行药效学,药理学的研究,2010年,运脾止泻颗粒的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的科技进步奖。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文龙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高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