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经济学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经济学人
下一篇

朱铭来 警惕养老社区变成“圈地运动”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认为保险公司涉及纯地产过多,资金风险很大、后期监管问题很多

2014年08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青年经济学人”评选系列报道之十二

  朱铭来 1970年12月出生,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SU)保险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教授,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养老与医疗保障、保险经济学、保险法律制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战略研究:以构建公平和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为例”等20余项课题。

  ★ 核心观点

  保险的发展跟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社会保险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选择未来社会保障发展道路时,应该两条腿走路,即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有效配合。商业保险在参与养老发展中,养老社区的建设应该建立整套的护理服务和管理体系,而在医疗中,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是互补的关系,共同发展。

  未来社保需“两条腿走路”

  新京报:你2003年回国的时候,主要研究的是保险经济学,可否就此详细地阐述一下?

  朱铭来:简单地说,就是用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保险。过去在国内学保险时,重点多在精算、理赔和营销等企业管理和实务操作方面。但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发现,当行业发展到了一定层次的时候,必须得站在大经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举例来说,保险的好处不只是获得经济补偿,风险分散。保险经济学里面就提到,保险在提供保障的时候,就会改变一个人长期的消费、储蓄的决策/偏好。而消费、储蓄是经济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跟宏观经济联系上了。事实上,保险的发展跟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跟人力资本都是密切相关的。这需要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把保险融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去。

  新京报: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是平行的关系,但是在国内,商业保险似乎被边缘化了。

  朱铭来:这跟我们的国情有关。中国“大政府”的概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保障体系当中,实际上还是强调政府扮演主导地位。所以从一开始,社会保障更多的就是强调社会保险,甚至很多人会认为社会保障就等于社会保险。

  另外,在过去很多年中,我国的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的作用的确不是很强。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经常在退休或是日常看病时,发现在基本的费用开支或是保障的组成里面,社保占到70%-80%,商业保险可能只占10%左右,剩下的还是靠一些储蓄。商保的占比的确有限。

  新京报:你曾经主持过一个“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关系研究”的项目。你认为商保和社保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朱铭来:最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谈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的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什么?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社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比如,随着我们人口老龄化,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谈到了延迟退休。为什么要这么做,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未来的资金不够了。

  医保也是如此。前段时间我们做大病医保的研究项目,在对医保基金进行摸底排查时就发现,在某些省份,多个地级单位医保基金已经处在当年收支亏损的状态。有些地方已经没有当期结余,开始侵吞历史结余了。

  另外,再看一下国外的经验,欧洲、日本长期走社保高福利的道路,走到今天就发现财政的压力很大。未来中国这么大的人口规模,而且我们还不是一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没有很强物质财富积累,这决定了我们今天的社会保险只能是“保基本”。

  因此,在选择未来社会保障发展道路时,是单纯依靠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险的投入,还是从现在开始就两条腿走路?即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有效配合。当然,一定要强调说明的是,绝对不是政府在甩包袱、推卸责任,这一点公众不要误解或误读。

  养老社区搞不好就成圈地运动

  新京报:说到社保发展这个话题,今年7月1日开始试点的“以房养老”目前试点将近一个月,却反应冷淡,你怎么看?

  朱铭来:“以房养老”在中国能不能落地开花与我们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老百姓总希望把一些财富传承给子女,这个与西方的观念完全不一样。所以从目前来说,“以房养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理念有一定冲突。另外,保险公司能不能对房地产价格进行科学的评估,有没有技术水平对长寿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这是新事物,过去谁也没做过,对行业是一大挑战。

  所以现在更多的也就是一个试点,正如保监会人士所说,这不是一个受众群体很大的产品,也绝对不会成为将来中国保险业的主流产品。所以我认为现在供需两方都不是很旺盛,是很正常的,这才体现的是一个理性的社会。

  新京报: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6家保险机构投资了16个养老社区项目,预计总投资250亿元。养老社区的市场前景如何?

  朱铭来:未来少子、独子的家庭结构,加上人口平均寿命的普遍延长,肯定需要养老的社会化管理体系。而且对于现在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来说,养老实际上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开支。以我们现在的经济水平,社会保障已经不单纯是解决温饱问题,将来主要保障的目标之一就是老年生活能否活得有尊严。

  新京报:风险在哪?

  朱铭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带点风险性质。按照国际上发展的规律,市场对一个护理院能不能认可,不是光看那些单纯的硬件条件。

  从目前来看,保险公司做养老社区,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地,部分管理精细的公司已经参照国外养老社区的做法,对社区进行完整规划。但其实按照国外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专业的护理(照护)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能的提升,而这一块我感觉是很缺乏的。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整套的护理服务的建设和管理体系。所以搞不好就把养老社区简单弄成了一个圈地运动。而且保险公司过多涉及纯地产,资金风险很大,特别是在相关的一些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后期监管问题很多。

  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相关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尽快建立有关老年护理的医学标准、护理服务的管理模式和监管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得上后面养老地产的相关优惠政策等。有了这些标准和体系,老百姓才真正有需求,产业才能真正做大。

  新京报:现在相当于有点本末倒置了?

  朱铭来:有一点。但是做总比不做强,说明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还是很明确的。过去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养老社区也一样。

  健康险亏损在于没发挥专业优势

  新京报:社保中除了养老,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医疗。在2008年,你曾经提过,医改中商业健康保险不应被边缘化。但从目前来看,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朱铭来:我国一共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当时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初衷是想探索一条专业化经营的道路。更多的是借鉴德国的做法,但问题在于,没有完整的学习德国经验。德国的专业健康险经营模式的特点是寿险公司一般不卖健康险,只有健康险公司才能卖健康险,同时健康险公司也不涉足寿险公司的产品。

  但我们到最后制度确立的时候,出于种种原因,变成了健康险公司不卖传统寿险产品,但是寿险公司可以卖健康险产品。这样一来,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是处在一个不太公平的竞争状态。为什么处在亏损状态,因为没有发挥出它的专业优势。

  新京报:要改善亏损,怎么办?

  朱铭来:未来商业健康保险要想大发展,必须有自己的一套医疗服务配套体系。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业,其中就包括商业保险机构。

  新京报: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健康险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国家没有吗?

  朱铭来:关于健康险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我目前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今年我有幸参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课题研究,希望研究成果在明年能够转化为政策出台。

  目前,纯商业健康险的确没有税收优惠政策,但是企业给职工购买补充保险有一点税收优惠。但是这个好处仅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对于职工个人收入所得税,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我们目前参照国际经验,在规划税收优惠政策,这涉及起征点、封顶线怎么科学设置等。

  发展太快导致保障功能被相对淡化

  新京报:从国内保险的发展来看,长期的误导销售、理赔难等现象,给这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到现在,老百姓对保险的负面评价要大于正面的声音。国外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朱铭来:我们现在的保险业发展大概相当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保险业,相当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的台湾地区的保险业。

  新京报:就是说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其实当年美国和台湾地区也是这么走过来,这是一个过程?

  朱铭来:我们要尽可能去缩短这个过程。但是我们现在出现的问题也有部分原因是我们发展太快了。比如美国的保险业发展初期,美国的资本市场很差,所以它的保险产品都是保障性的产品,台湾地区也一样。到后来,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了,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才开始有了投资型险种。但是公众的保险保障理念已经具备了。

  而我们发展太快了。1995年开始出现寿险,2000年分红险等投资类产品就开始出现了。这样一来,保险的保障功能就相对淡化了。

  新京报: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如何理解现代保险服务业?

  朱铭来:强调服务业的理念。过去把保险归纳为金融产业,更多地强调融资、资本运作的功能。但是它跟银行的资本运作不一样。银行基本上是中短期投资,但保险特殊的融资功能体现在它是长期投资,而这些长期投资恰恰是我们重点支持建设的项目,如一些养老产业、基建项目等。

  ■ 同题问答

  Q:对2014年的经济、社会运行,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A:如果要说2014年最大的担忧的话,还是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收缩或是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给经济不要带来过多的波动。

  Q: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300多项改革中,你最关注哪一项?

  A:社会保障。

  Q:评论认为,未来两年是上述改革推进的重要窗口期,你认为两年内,最有希望改变现状的一项改革是什么?

  A:简政放权能不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Q:未来10年,你认为哪一个行业最具投资前景?

  A:健康产业。国民收入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对健康的需求明显在增加,而且对基本健康水平之上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和丰富。相关的医药产业、服务领域、产品器械等整个健康产业链都具有更好的投资前景。

  Q:怎么看待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话题?

  A:主要做好三件工作:精通专业,熟知国情,建言献策(理论研究落地)。

  Q:对于中国的诸多经济学家,你最为尊敬的是哪一位?

  A:吴敬琏。一个经济学家难能可贵的是有远见,具有创新思想,在很早的时候冲破阻力,扛起市场经济的大旗。其次,比较执着,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再次,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尽管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但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吴老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人物】

  首批归国保险学者

  44岁的朱铭来,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教授。1988年,在国内基本上人们对保险意识很淡化时,朱铭来填报了南开大学保险学本科专业。

  问及为何,“这得感谢我父亲。”朱铭来说,“当我还在上高中时,父亲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发现,在美国金融街上,保险公司跟银行一样建得很漂亮,而且听说保险公司可以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既造福于民,又有发展前景,很不错。”

  因此,朱铭来“一直学保险,并且一直干保险。”2003年,朱铭来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国,进入南开大学当老师,成为中国学保险专业回国首批学者之一。

  说起回国,朱铭来说,是受到美国导师的影响,想要把在国外学习到的最先进的理念、学术传播回国,更想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国情相结合,转化为政策,对社会起一定作用。因此,回国11年,朱铭来的研究关注点从偏理论研究的保险经济学到理论与现实结合,用经济学角度去分析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再细化到社会保障的一个具体分支——医疗保险。

  B10-B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梁薇薇

  B10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