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新公益·社会创新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2:新公益·社会创新

蒲韩社区 让农民自愿留在土地上

2014年08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7月20日,4名志愿者带领着生活营中的韩阳村的17名孩子来到黄河边玩耍,目的是“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农禾之家供图

  7月28日中午,杨团忙着通过电话远程协调“禾趣计划”乡村儿童新公益项目。

  “10天,涉及23个自然村,300多名农村儿童免费参与。”

  项目以儿童生活营为主题,首次在山西永济蒲韩社区进行试点。相比普通夏令营,“生活营更重视儿童在生活经验中学习。”

  杨团,社科院研究员,农村社会领域专家。作为NGO组织“农禾之家”的理事长,她要解决的不仅是留守儿童如何过暑假的问题。

  更深层的思考是,如何让农民自觉自愿留在土地上。“儿童是重要一环。老人、医疗、提高文化水平、丰富业余生活都是提高农民幸福感的一环。”

  这次生活营的花销大部分来自“农禾之家”的筹措。

  扶助NGO:“农禾之家”

  会员:3800余户

  覆盖范围:蒲州镇和韩阳镇35个自然村,22个行政村

  社区描述:其经济合作部包括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另设红娘手工艺中心、农耕家园、老人康乐中心、儿童服务部等。现发展成一个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综合服务的农民合作协会,在内地最大。

  “野”在暑期

  炙热的伏天,即便下午6时,气温依如蒸笼。

  7月28日,10天的生活营闭营,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了。蒲韩社区寨子村村委会门前,临时搭建了一个台子。不过百平米的小广场,涌进了300多个孩子,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志愿者和本地辅导员,近100名家长。

  每个孩子都有节目,每个孩子都会上台表演。歌舞《小苹果》和《爱我你就抱抱我》成为老乡们的最爱。

  舞台四周挂满了五颜六色、创意十足的绘画、剪纸,和用各种农作物贴成的作品。

  若问一句,这都是谁的作品?

  几十个孩子争先恐后围上来,拉着你的手,扯着你的衣角,领你到他们的“小艺术品”前,一定要得到夸赞后,才会得意而去。

  “小羊姐姐”,是孩子们给中华女子学院大三学生杨灵洁的昵称。她带领着13人的志愿者队伍,来到离北京两千里以外的蒲韩社区。

  弹琴、游泳、爬山、画村庄,“野”在地里分清玉米和高粱的叶子,小杨们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团队作战和爱的表达”。

  “以前老师只强调学习,现在可以大胆玩了”,12岁女孩张晋蒙说她明年还要继续参加生活营。

  而对于留守儿童昊哲的奶奶来说,生活营给她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以后再也不发愁暑假把小昊哲送哪里去了”。

  一切设想都基于需求产生。

  杨团和她的团队正在总结经验,准备将生活营概念推广至全国试点。“今年一个,明年五个,后年十个。”

  不一样的农民

  “蒲韩社区很多地方让我很震惊。”小杨总觉得,这里的农民跟别地的不太一样。

  “他们会看很多书。有的甚至每天坚持1小时阅读。”这让外来的大学生们有点自愧不如。

  在村委会会议室,张贴着会议室纪律:“说话需小鸟鸣叫清脆”、“不开会时,可晒太阳,与小鸟对话,欣赏风姑娘拂面不商量。”

  小杨说,村里很多地方张贴着“诗一般的语言”。

  这些语言出自蒲韩社区领导人郑冰。

  在大家口中,她是传奇人物,“江湖上有她的传说”。

  初见郑冰。她穿着土布暗花大褂,头发简单扎起。不惑年纪,天生眉眼带笑。她喜欢把自己定义为“我们农村人”。

  郑冰声音很轻,只在公开场合讲话时,使用煽动性词语,声音变得高亢有力。她笑着否认自己是蒲韩社区的领袖,“只算是发起人吧。”

  上世纪90年代初,20来岁的郑冰只想带领1000余名农村妇女以跳舞来锻炼身体。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跳舞到打扫村卫生、修路,再到组织学习,合伙建立生态园,开办工厂,开办青年农场,还集资做起农村小额金融借贷……

  当初组织妇女跳舞,郑冰“可没能想到后来蒲韩社区的成就”。

  “中间经历了三起三落”,目前蒲韩社区已成为大陆地区最大的综合农协,专职人员90余名。通过日用品统销、农产品农资统销、开展合作社金融等业务,实现自筹财源。

  每年除去工资及日常开销,还能有上百万纯利润。“利润用于公益项目资金补贴”。

  社区拥有专职人员负责留守老人养老、留守儿童教育、培训等。

  社区经常组织青年和妇女参加各类技术或文化知识培训,来“提高提高觉悟”。

  针对养老问题,社区成立了“芬芳同乐屋”。由妇女组成护理队伍,甚至“60岁的志愿者也会看护8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

  杨团说,这就是“综合农协”。

  留在土地上

  但凡有外人来村子,饭桌上,蒲韩人总会先对菜品介绍一番。“这些菜可是纯天然有机的,没农药,不施化肥。”

  蔬菜来自“青年农场”。专门有一批青年人负责农业技术科研。

  蒲韩社区已召回40余名村民回乡工作,60%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郑冰认为,儿童生活营是“放长线,钓大鱼”。

  “如今农村家长使用的教育方式,只强调学习,目的是考出去,脱离土地。”郑冰说,“这造成孩子长大后也瞧不起农民,瞧不起父母,瞧不起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而生活营要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农村。生活营在招募外地志愿者同时,招募本地大学生和高中生做志愿者,也是在培养本地人对故乡的感情和黏性,成为未来的“乡工乡师”。

  “乡工乡师”是创新性概念,类似于公众熟悉的“社工”。但“乡工乡师”强调培养本土农民,不设学历、年龄门槛,由中国社工领域权威人士给予认定。

  从乡工到乡师,再到高级乡师,“农民也有了职业规划发展路径”。

  有了这根“萝卜”,“将农民留在了土地上,并‘勾引’他不停前进”。

  “这个网络如章鱼的触角。基于此,‘综合农协’的任何工作都可以迅速铺开,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信任。”杨团说。

  目前蒲韩社区已拥有乡工11名,乡师9名。

  34岁的韩磊,是第一批回乡的大学生乡师,在2011年创办了山西永济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他是校长。

  目前上千人在学校上课。

  除了农业技术及农村管理外,课表上会有一些颇有意思的课程。

  “不倒翁班”,是教授妇女养老、护理课程。“生命礼仪班”是教村民学习婚丧嫁娶礼仪。

  学校在半山腰上。村民不来上课时,幽僻,平静。

  【词条解释】

  综合农协:集农村供销、医疗、养老、教育、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农民自治团体,新农村综合发展协会的简称。强调农村以农资、农产品供销等手段来发展经济,进一步全面解决、发展自治区域内的养老、儿童教育、医疗等问题。

  采写/新京报记者 靳秒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