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新公益·助梦空间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3:新公益·助梦空间

我梦想来北京唱台地方戏

2014年08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着戏服的李宝凤和儿子、儿媳及孙子的合照。
81岁的李宝凤为自己20多岁的孙子描蛾眉。
李宝凤在家中当着新京报记者的面画戏妆,她要唱一嗓子地方戏。
李宝凤不知道这身戏服还能穿几年。
安徽一公园内,地方戏成为地摊戏,戏曲传承人唱一台戏收入累计不足百元,不少传承人说,他们不为钱,为戏。

  泗州戏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徽黄庐泗”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剧种20世纪50年代前称“拉魂腔”,它发端于苏北,起源于安徽宿州泗县,流行于皖北一带,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板腔体戏曲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81岁的李宝凤越来越觉得身子骨不硬朗了,她脸上皱纹纵横交错,背微驼,别人语速快了,她听起来费力,干脆不去听。

  这个耄耋老人,在安徽,一度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20多年后的今天,“星光”暗淡,知道她的人寥寥。

  老人此前之所以有名气,与地方戏(泗州戏)不无关系。

  4岁时,来自梨园世家的李宝凤便开始学泗州戏,跟随父母前往苏皖鲁豫等地演唱,十余岁唱红黄淮两岸。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年年担纲台柱子。

  蚌埠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韩所长没有忘记,李宝凤1957年作为安徽戏曲代表团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同年,李宝凤当选泗州戏四大名旦。在艺术上,她还得到过梅兰芳、周信芳的指点。

  蚌埠市文化广电局副局长何延之对李宝凤持以高度评价,他称老艺术家李宝凤对泗州戏的保护和传承功不可没。何延之还称,随着社会发展,影视、卡拉OK等多种文化形式的出现使人们有更多选择文艺的方式,泗州戏等地方戏也随之淡出公众视野。“泗州戏再不保护,真有可能衰亡。”

  长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曹其敬称,近年来,我国地方戏剧剧种消亡趋势明显,目前剧种仅剩100多种,仍有消亡趋势。

  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获悉,如今的泗州戏已成为安徽公园地摊戏,七八个人组成的小剧团公园露天演唱一台,收到的费用不足百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李宝凤,近几年行动了起来——鼓励孙子吕咸蔚进行泗州戏剧本抢救工作,将此前口口相传的地方戏整理出文字剧本,“留住活历史”;以李宝凤的名字命名申报泗州戏剧团,召集多名老艺人一起进行文化义演,传承泗州戏。

  近日,在安徽蚌埠老家,李宝凤当着新京报记者的面,重新点蛾眉,着戏服,向记者唱起了泗州戏。泗州戏的拉魂腔嘹亮而优美。

  如今,老戏骨李宝凤有个心愿,她期望有一天能带着自己的泗州戏剧团班子,再次来北京免费唱台泗州戏,以此呼吁社会对地方戏曲的传承和保护。

  老人家的心愿能实现吗?

  【圆梦征集令】

  你愿意帮李宝凤老艺术家圆梦吗?如果老人家及其剧团在北京唱戏,需要一个至少容纳100人以上的场地,及安徽到北京的来往车费、住宿费等。有意向帮老人圆梦的企业或个人可联系新京报010-67106710,一起为老人的梦想护航。

  热线电话010-67106710

  QQ:800080180

  或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

  dreaming6666@163.com

  采写/摄影 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