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2014年,与中国旅游的高速发展相伴,中国酒店业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十年间,酒店自身经历了深刻的升级改造,经营环境、服务水平、品牌意识都得到很大提升,酒店的分层分级更加清晰,整体布局不断调整。
十年来,中国的内资酒店和民族品牌酒店在经济型酒店领域占据了主力地位,而国际酒店集团也开始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高端酒店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国本土品牌酒店在高端领域重新崛起,在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独特地缘和文化优势,在与境外酒店管理品牌竞争中谋求发展。
十年来,中国酒店业的多元化发展,也适应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中国人旅游形式、旅游观念逐渐从“观光时代”进入到“休闲时代”,并将进一步从“休闲时代”过渡到“度假时代”,酒店不再仅仅意味着“一张睡床”那么简单。
从十年的酒店行业发展来看,酒店行业需求也呈现出理性化的趋势,特别是“八项规定”政策出台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很多酒店从业人员逐渐意识到,在需求逐渐理性化的今天,谁更贴近消费市场,谁才能赢得市场。
■ 业内回望
三大事件成标志性节点
●赵然,HVS北京优尼华盛国际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监
十年来,中国酒店业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节点性、标志性的事件,对酒店业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都有很大影响。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三个大事件。
首先是,1999年携程旅行网在上海开通,同年艺龙网在美国成立,开启了酒店在线分销的时代。随后2005年,同城、途牛、去哪儿等在线旅游分销商纷纷进入,酒店预订渐渐进入OTA、官方网站、传统预订系统三分天下的局面。
第二,2011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新的星级酒店评定标准,提高了星级酒店的门槛,并首次出现了酒店被摘星的情况,这说明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已大大加强。
第三,2012年国八条的颁布促进了酒店市场结构的调整并使得酒店投资和布局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十年来,中国酒店业的多元化发展,也适应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中国人旅游形式、旅游观念逐渐从“观光时代”进入“休闲时代”,并进一步从“休闲时代”过渡到“度假时代”,酒店不再仅仅意味着“一张睡床”那么简单。
■ 酒店历程
十年关键词
本地化、个性化、精品化、度假化
酒店体验达人雷发林自己创办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雷氏酒店美学”,他喜欢在一个地方静静呆上一个星期,体验不同酒店的居住哲学和当地文化。然而,十多年前,雷发林供职于一家旅行媒体时,他和同事们却几乎不会专门去报道酒店,酒店于他不过是一张睡床,他基本上不在入住的酒店吃午饭和晚饭,最多吃一顿标配早餐。那时,他感觉几乎所有酒店都大同小异,也不会去关注不同酒店的个性。
最近这些年,雷发林觉得中国的酒店开始变得“好玩”起来,中国旅游逐渐进入到休闲、度假时代以后,很多度假酒店、精品酒店和艺术酒店发展起来,即便是“标准化”的大型国际连锁酒店也开始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更多花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雷发林也成了专注于酒店体验和写作的达人。
受休闲、度假需求的影响,很多国际品牌酒店开始谋求转型,在酒店设计上加入本地元素,凸显本地旅游和文化特色,将酒店和所在城市更好地联结。五星级酒店的餐食也不再千篇一律,美食成了争相竞技的领域。他觉得,在中国的国际连锁品牌酒店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本地化和个性化趋势增强,逐渐走上精品化和差异化的道路。
中国内资精品酒店也开始增多,特别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城市中,精品酒店的发展是一大亮点。雷发林刚刚从安徽九华山涵月楼度假酒店归来。酒店是徽派庭院式建筑风格,一步一风景,移步即洞天。酒店将佛教的禅修养心、徽州的自然山水很好地融为一体,古老东方的生活美学在这家精品酒店里得到了精致体现。这些小型精品酒店“长在自然里”,和所在社区相融合的、不破坏自然的本心依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体验者。
从体验者的角度来说,雷发林更关注“城市酒店的度假化”,比如上海浦东的嘉里酒店,住在这里,仿佛是距离上海城有远远的距离,又因距离产生美;再如厦门的艾美酒店,虽是在市区中,但它坐落在山上,可以俯瞰整座城市,酒店包括多栋别墅,感觉就是一个“城市度假村”。国外度假品牌酒店如安曼、悦榕庄等在度假酒店的建设上也为本土度假酒店做出了表率和可以参照的模板,比如SPA、露天泳池等。雷发林觉得,在城市中享受度假生活,正在成为一个趋势。
■ 市场观察
酒店格局被旅游热潮彻底改变
●张广瑞,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十年来,中国旅游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超过入境旅游市场成为中国酒店市场的主体地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酒店业的结构布局,在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高星级酒店持续增长的同时,经济型酒店也悄然兴起。
国际著名品牌酒店抢占了中国酒店扩张的高地,在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使原来一些著名国有酒店的影响不断下降。面对这一形势,中国本土品牌酒店又重新崛起,在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独特地缘和文化优势,在与境外酒店管理品牌竞争中谋求发展。一些历史悠久和实力较强的国有民族品牌,如上海锦江、南京金陵、广州粤海等酒店集团不断扩大,而一些民营资本的酒店集团也应运而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开辟新的市场,成为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中国酒店市场“搅局者”多
●魏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酒店业在过去十年,尤其是最近三年,经历了分化期,专业化程度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携程、艺龙的成立大大便利了酒店的在线预订,将中国酒店业卷入到信息化时代。
近十年来,酒店业规模结构更加饱满,竞争更加充分。一般来说,在旅游市场中,酒店被认为是很容易形成垄断的。但在中国这样一个需求庞大的市场上,国际酒店集团并没有像在美国、欧洲市场上那样形成垄断,而是形成了更剧烈的竞争。一些酒店集团在自己的本土其实已建立了垄断市场,比如洲际酒店、四季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等,但中国市场的竞争性要远高于欧美市场,需求变化也很剧烈。在这个过程中,“搅局者”会非常多,譬如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就可能搅乱国际品牌酒店的局。中国市场好像是大海,时时要面临着气候、洋流的变化,没有任何一家酒店可以独霸这个市场。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