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走读中国·九渡河黄花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走读中国·九渡河黄花城

九渡河黄花城

金汤之畔板栗清甜

2014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怀柔区黄花城水长城景区,以长城入水为最大看点。
二道关村的板栗主题公园。
庙上村,怀柔第一党支部。
黄花城水长城景区内,游人向水边走去。
安四路边的二道关长城,很多骑行的人们从此经过。
黄花城水库,亦称金汤水库。
红庙村的灯笼造型各异。
怀柔区二道关村鹞子峪村古城堡。

  黄花城水长城蜿蜒盘旋于山间,京师北门的怀柔九渡河镇黄花城原来设有三座城门,现在头道关还保存有一砖砌劵拱门洞,岩壁上有明代石刻“金汤”,在关口两侧存有古长城遗址。最奇妙的是这一段长城区域山为骨骼,水为脉络,城是据点,形成了“城抱碧波涟,水没古城垣”的景象。据说这样的景观在山海关老龙头也有一段,像黄花城水长城这样三段不同程度出入水中在国内独一无二,当年戍边战士栽种的古栗树园也保存下来,几百年过往,保留下峥嵘遒劲。

  188年修筑黄花城

  怀长路,从怀柔到长陵,山上盘旋的长城是黄花城水长城,据说因为漫山遍野的黄花而得名。当地人说是因为五六月份鹅黄色的栗树花,长长的,毛绒绒的,并不是很好看,但是春天的军都山脉的峻岭之间山花烂漫,杏花赏在山坞间,桃花应在碧水畔,黄花城一带可是山水相连,长城戏水,游弋其中,千百年的铁骨铮铮有了明媚之态。

  史书上记载,黄花城的修城时间持续了188年,近两个世纪缓慢的工程,在崇山峻岭之间步步为营。从历史上来说,黄花城水长城开启了北京城的前奏。这里的长城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是护卫十三陵的重要门户,明长城的精华所在。

  难得的是,虽然有的地方坍塌风化,黄花城长城的骨骼肌理依然清晰,远远望去匍匐游弋于山的脊背之上,此段长城长度为12.4公里,占怀柔境内长城总长度65.367公里的近百分之二十。黄花城就属于内长城,且是怀柔境内长城的最西段,也是明代蓟镇居庸关的最东端。黄花城北面又修了一段长城,这段长城被称为外长城。距头道关北约二公里处,建置一关,称二道关。如今,二道关隘口已不复存在,而当地村落却因此而得名。

  二道关旁边就是黄花城水库,当地人称为“金汤水库”。据说明朝初期,为抗击元朝残余势力南犯,朝廷加强北部边防,重修长城。一位名叫蔡凯的将军督建此段长城。他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修城质量更是精益求精。其间,有小人作祟,以“工期过长,投资太大”为由,诬陷其贪污,将他告上朝庭,皇帝昏庸,不问青红皂白,将蔡凯将军就地正法。事后经过调查,蔡将军修筑的长城极其险峻,用米汤砌筑的城墙坚固无比,而且所经账目笔笔清晰。终于明白这绝非偷工减料之作,于是为蔡将军竖碑立墓,刻上“金汤”二字,以示平反,所以黄花城水库又称为“金汤水库”。

  金汤水库也是今天安四路上的一道风景,来往的自驾车都会在这里稍作停留,摄影爱好者把镜头对准长城和它在山间湖畔的倒影。从现代交通意义上说,安四路从长城的曲线中陡然剖出一条路,长城被截成一个局部的段落。二道关的村口有新修葺好的垛口,山岭间有古老的烽火台,安四路在其间。安四路已经变成一条从北五环深入驶向北部山区的景观道,自驾车来往不断,摩托车队、自行车骑行者点缀其间,不时在山路的转折处排成一条直线,如同利剑穿过山路的咽喉。和八达岭或者慕田峪的代表性的长城符号相比,黄花城自有其古朴和灵动。

  大槐树下挥网捕鱼

  水中长城是黄花城水长城的最大看点,在水长城景区门口的西水峪村,发展民俗旅游已经遍及每家每户,有山有水有长城,到了周末的时候,村里通往景区的石板路上可以说是游人摩肩接踵,村口的停车场已经不够用,另外还有一个景区停车场。不只是西水峪村,邻近的石湖峪村,民俗旅游发展得也很兴旺。因为发展旅游,两个村的经济在九渡河镇来说靠前,也变成了一个旅游消费性的村庄,清晨就有来叫卖的流动卖菜车。

  有的农家乐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例如赵老三农家院,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摆放的餐桌也是仿古的车轮状,颇有点丽江古镇的风格。来水长城进行户外拓展的团队也多,随之产生了户外风格的童子军训练营。西水峪村口有个“西湖小院”农家乐,“西湖”的说法正是来自水中长城形成的景观。西水峪村每家每户都盖了二层小楼,村子的天际线高了,之前村里的地标——一棵古槐树的目测观感已经不如前几年高耸,靠近它的农家乐名字是“古槐农家院”。

  西水峪民俗旅游除了发展住宿餐饮,旅游购物也是重要内容。山里的特产是板栗核桃,炒货店很多,还有的小店卖网兜,开始不明白原因,后来才知道水中长城形成的灏明湖边,沙滩清浅,正是孩子们网兜捞鱼玩耍的好地方。灏明湖边戏水是老少皆宜的玩乐,特别是带了孩子来的家庭,岸边的沙滩轻柔,水没过脚面,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拉着妈妈的手,一手挥舞着网兜,在岸边追赶着小鱼。

  长城入水犹似蛟龙

  水长城景区的导游词中说:这是以山为骨以溪谷为脉络灵气袭人的水长城,军都山脉的峻岭奇岩为骨架,隐秘幽深的黑龙潭为发端,平阔深静的灏明湖是主体,凌空入水的雄伟古长城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门户。黄花城水长城修建时并不在水中,1974年为修建水库将西水峪关口拆除,并将水库大坝修建于原来关口地基之上。

  在修建西水峪水库的过程中,由于水库大坝截流,导致水位上升,把地势较低的长城淹没在水中,形成了长城戏水、水没古城垣的景象。据说如果天气晴好透亮的时刻,灏明湖边正对着长城入水的一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见长城在水中的倒影,长城如同蛟龙。灏明湖边种了一些水柳,紫色的小花,豆娘的羽翼轻灵而流畅。

  乘船畅游灏明湖时,就可欣赏到鸳鸯戏水的景观。据国家观鸟协会观察,水长城景区是北京较大的野生鸳鸯繁殖基地。由于水质较好,湖里有很多野生的鱼,如草鱼、鲤鱼、鲫鱼等随处可见,又因湖水较深,湖底地形复杂,有巨石、枯树等障碍物,是大鱼藏身之所。

  板栗个儿小味道甜

  明代板栗园也是长城文化留下的证据。上百亩板栗园都是原生的板栗,就是从来未嫁接过。在明代中期的百余年中,朝廷在北方防线,不单大力修筑砖石长城,还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以广植树木而构筑了另一道“绿色长城”。皇帝敕命,于边外广植榆柳杂树以延塞马突袭之迅速,内边则开果园栗林以济饥寒之戍卒。今天看到的黄花城水长城景区内葱郁的林地和阅尽沧桑的古板栗园,就是最直接的例证。

  古栗树保存至今,主要因为栗树属于经济林。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栗树作为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树种,一般都不会轻易砍伐,九渡河镇最主要的农业收入就是板栗和核桃;又因为黄花城水长城一带的古栗树处于山间谷地,才会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枝繁叶茂。这一带的板栗自古有名,据说古板栗园的板栗虽然个头小,但是口味清甜,这几天,景区的工作人员正在调查今年古板栗树挂果的情况,预备可能会作为APEC期间的怀柔特色礼物。

  来到古板栗园的游客都会惊叹于古栗树的顽强,古树胸径粗壮,其中有胸径达1米的十三棵,当地称为“十三太保”。自然有惊人的神奇之处,有的古树树干枯死,中间又生发出新的树枝,生生不息,葱郁依旧。其中一棵称为“栗树王”,树龄在600年以上,是栗园内的元老。它的胸径超过1.5米,粗大的树干裂为三瓣却又落地支撑后分为三株继续生长、结果。据考证,这棵栗树王既是北方古栗树的寿星,也是长城脚下的植物之最。

  ■ 山村

  红庙村灯笼挂上使馆大门

  安四路上会路过九渡河镇的红庙村、东宫村,村口人家都挂着红灯笼。红庙村小,除了种板栗核桃,没有别的产业,村干部从河北山东学来扎灯笼的技艺,成立了灯笼合作社,“主要得创新,河北山东的灯笼批发走量,北京可不行,必须质量好。”灯笼合作社的负责人闫万军说。

  插架子、扎灯布、粘须、贴云子儿,嵌金丝、印花……做一只灯笼需要十多道工序。每一步都不能糊弄,铁丝的骨架,弹性十足,灯笼就像个足球一样可以蹦跳,外面的灯布旧了,还可以回收再翻新利用。“也不是说能用好多年,不然怎么更新换代。”

  闫万军自己创新了很多灯笼造型,按照顾客需求设计,造型各异,虎虎生威的老虎、三阳开泰的三只羊,每只羊的神态都不同,不是批量的工业化复制生产,闫万军说,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在农村的发展,他本人也是怀柔区的“非遗”传承人。

  红庙村这份扎灯笼的活在全市也算是独特,一到节庆,很多街道、场馆挂的红灯笼都是红庙所产,有的还挂上了外国驻华使馆的大门口。而灯笼合作社,村民在家制作,成品交给合作社统一销售。不仅是解决就业的问题,闫万军说,很多村里的妇女在制作花灯的时候,更是在制作美好。

  ■ 古堡

  古代军防留下鹞子峪古堡

  长城文化在九渡河镇留下了水长城、古板栗园,还有古堡。鹞子峪古堡,位于九渡河镇二道关村西鹞子峪沟内。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怀柔地界长城关口下有20多个古城或古堡。鹞子峪古堡规模较小,却是怀柔乃至北京地区长城脚下惟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堡。如果从古代军事防御机制上说,鹞子峪城堡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堡四面都具有防御功效,非常罕见。东为二道关的右翼;南为黄花城水长城二道关的北部屏障;西是鹞子峪沟的咽喉;北护卫鹞子峪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当年曾是防御塞外的重点城堡。

  今天的鹞子峪村处于从安四路上分出的一条通往山里的岔路上,从发展旅游的角度而言,缺乏交通优势。从资源来说,虽然鹞子峪古堡保存完好,但是也只有一个城堡,东西长八十米,经常会有游客来这里,登上城堡的墙头,俯瞰小小的村落,拍点照片就走了,没有游客在这里停留。也有个别的北京城里人在这里租了小院子,大门紧闭,在树杈上盖起了小木屋。村里的老人坐在古槐树下,说起那个树屋,都觉得十分奇特,把屋子盖在了树上。

  和九渡河镇其他的村子一样,鹞子峪也主要是种板栗核桃,村口还有个板栗公园,毛刺刺的皮囊,露出棕红色的板栗。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