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旅游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旅游周刊
下一篇

运河在呼吸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台儿庄城外的京杭大运河,如今依然忙碌。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走进运河沿岸生活现场

  ●揭示活着的运河文化样态

  ●探寻古老遗产被激活的可能

  1794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沟通南北。很多人都是通过历史教科书中知道的这条人工河流。翻开一本《图说古运河》的画册,关于杭州、苏州、淮安、济宁、沧州、天津、北京……每座运河城市的旧梦都古朴写意,但性格模糊、语焉不详。在著名的苏州博物馆里看到过“百桥图”,画的是上百座桥,江南的桥婀娜婉转,里面的元素大多是小船、美好的女性、晓月清空、红掌拨清波……似乎是关于运河的一个旧梦。而真实的运河和运河城市,并非旧梦,有形式有内容。

  今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界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段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实际上,除申遗中涉及的河道遗产和遗产点之外,大运河更是一条活着的运河,济宁以南河段仍在承担着重要的水运和水路航道功能,济宁以北河段虽不再通航,但沿岸百姓的生活仍然与这条河流息息相关,他们与河流相互对峙、对话或者融合,彼此都构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运河的文化价值不只体现在过往历史遗留下来的遗产点上,也无时无刻不发生在当下和现场;而历史的遗存也有可能在当代生活中换一种方式或面目被重新激活。

  就此而言,这是一条呼吸不止、生命仍然蓬勃的河流,也是一条活跃在当下和人们身边的运河,这不是一块块冰冷的石头、颓废的古建、残存的遗址、故纸堆中的掌故,它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与沿岸人们的对话之中。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专题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李飞 秦斌

  详见D06-D0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