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下一篇

城市 街巷在运河南北对应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江苏苏州,夜晚雨中的山塘街好像一艘在雾中刚刚靠岸的船。
镇扬汽渡瓜洲渡口,渡船靠岸后匆忙走出的人们。
扬州东关街,扬州炒饭的店铺林立。

  (上接D07版)

  苏州 山塘街像一艘刚靠岸的船

  前街后河,家家临水,“水陆相邻,河街并行”,这是古代苏州老百姓的生活常态。从水陆城门可以出发和抵达,人不用离开船的领域,水道就是通途。苏州作家王稼句说:“你去看,苏州古城内的河边,几乎每户人家的屋后都有一个小小的码头。”这说的就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苏州山塘河的两岸,游客如流。这也是古运河的范畴,白墙黑瓦,大红灯笼,水波凝滞。这是旅游中的江南。如果是雨天,灯光反射在波光和潮湿的空气中,街道上回放着卡带里的评弹,咿咿呀呀,一咏三叹,步步为营,极为缓慢,而山塘街好像一艘在雾中刚刚靠岸的船。

  有一部纪录片《中国》,那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产出的被规定的镜像。在黑白镜头里,安东尼奥尼跟着运河的船只来到江南,靠岸时这些木船纷纷掉下桅帆,白色的帆布犹如收拢起来的扑闪着翅膀的云朵。这样的镜头,便是时间过滤出的关于运河的诗情画意吧。

  苏州的盘门目前是国内外唯一一座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导游词中首先提到的就是苏州的历史标签“东方威尼斯”,和盘门这个名字对应(曾名蟠门)的是“水陆萦回,徘徊屈曲”。这里现在是水波凝滞的状态,但从中也能理解到苏州城的性格。

  苏州当地画家杨其芳在北京呆过,他说在北京,同行之间看对方的作品,哪里有问题就直接指出来,在苏州不一样,大家都不会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彼此的交流也不多,大家都含蓄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是小船停靠在自家后院的码头。

  济宁 竹竿巷依旧隐约着江南气息

  运河将南北的讯息融会贯通。苏州有竹竿巷,在运河的北部济宁也有竹竿巷,紧邻着济宁的老运河。当地人骄傲地说:“我们这一带历史上是‘江北小苏州’。”“竹竿巷”这个名字带着南方湿润的印记。经营竹业的客商专门去南方采购毛竹,把毛竹扎成竹筏,也有的是绑在漕船两边带到济宁。当时,大批的漕运船队两边都绑上很多竹竿,好处是船过闸时不使船与闸相撞,即使相碰也有竹竿相隔可以缓解冲击力,相对安全。大批的毛竹运到济宁,渐渐便形成了竹业一条街,从而出现了竹竿巷。

  济宁的普通人家里,几乎每家都有个竹筛子竹篓子。在当地老人的记忆里,竹器店都是南方那种铺面,一扇一扇窄窄的门,早上取下来,晚上安上去。巷道两旁大多是两层楼阁式铺面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前店后坊的建制,又在运河边上,颇有江南水乡的灵动。现在这一带依然是济宁的城市腹地,但经过拆迁改造后,巷子两旁全都是仿古新建筑,味道完全不对了。新修好的运河风光带,杨柳垂岸,到了春天,才隐约有江南气息。

  扬州 新老运河交汇在茱萸湾

  运河城市里还有很多老地名,例如卖鱼巷、打铁巷……镇江市中心古运河沿岸一带保留着“丹徒码头”、“丹阳码头”等等地名,这些地方曾经是客船出发和到达的地方。小小一块牌子,张贴在古运河边的巷口,像是时光深处的一块胎记。

  扬州作为运河之城,要开阔许多,处于运河与长江交汇的位置,水利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运河贯通南北,与长江、海河、淮河等东西纵向的几大水系沟通起来,使运河形成了全国性水网的一个中心部位,没有运河,这些水系就是一条条孤立的河流,而这个水网的沟通点就在扬州。

  站在古运河和新运河交汇的茱萸湾附近,多条河流在这里汇集,感受会直观很多。这里也是扬州野生动物园、植物园,这是一个敞开的园地,活泼的松鼠在道路中间来回溜达、各种鸟儿在欢唱、园地里有一块“治理淮河”的碑石,不同的水系在这里贯通。园子里花花草草也多,扬州市市花琼花花期很短,不算很美,花瓣和树形都不算优雅,琼花白得有点发愣,传说隋炀帝开运河就是为了来看一眼琼花,这的确应该只是一个传说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