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文创研讨会·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0:文创研讨会·特别报道

文化消费三五年将迎来高增长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
龙湖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宋海林
在“文化消费与宏观经济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对文化消费升级等问题进行探讨。

  主题演讲

  文化消费一直是拉动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几年文化消费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文化产品原创性不足、文化市场融资困难等诸多原因,我国城乡文化消费增长仍滞后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

  在“文化消费与宏观经济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针对如何提升文化消费在宏观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如何拉动文化消费的结构升级建言献策。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

  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文化消费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短板。补齐这一短板,促进文化消费是贯彻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首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经过综合研究,我们得出北京市地区居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文化量所占的比例约为10%。经测算,北京市拥有2280亿元以上的潜在文化消费量和1378.38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

  从发展前景来看,根据北京市目前人均GDP1.5万美元的数据,北京市文化消费的10%与全球相比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文化消费相比是处在较低的增长,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北京市在全国又是文化消费领先的城市,由于特殊的地位和很好的文化消费的环境和产品的提供,北京市处在这样的位置上。

  文化消费的高增长期在未来的三五年即将到来。 文化消费的精神需求属性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中,精神需求将有较大增长。在整体发展中,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对文化消费的拉动大大提高。

  文化消费增长依然存在抑制影响因素。在体制、机制的改革方面,在政府的推动方面,还要有新的改善措施。

  最大问题在于我国的文化产品原创不足,缺乏技术和创意含量,整体水平不高。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应该让文化创意和高科技结合,和文化艺术结合,跨越边界,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文化创意产品。

  我有几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需要建立和完善全市文化消费统计体系。做好全方位的统计监测。做好文化消费热点领域的调查研究。

  第二,全面提升经济环境,优化改善全市文化消费的总体环境。

  第三,制定出台鼓励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在经营政策方面,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民营资本活力。创新金融政策体系,不仅要输血,更重要的是提高造血能力。以北京惠民消费季和文惠卡为代表的惠民政策大大支持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政府要处理好抓和放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前期需要政府投资来拉动,但后期更需要以市场为主体,尊重市场资源配置。

  第四,调整和升级全市文化产品供给结构。产品供给不对路,在整体发展中没有提供人们迫切需要的产品,要提升服务性的文化消费,创造文化消费的精品,打造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导品牌。比如由于年龄层结构的不同,比如50后和60后,就无法接受80后和90后的生活方式,因此目前很多文化创意产品都是按照年轻人进行打造,反而有些忽视了其他年龄层次的需求。

  第五,全面提升居民文化消费信心和能力。认真培育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做好文化消费热点领域的调查分析,发现主要问题。进一步大力发掘消费潜力。

  主题论坛

  眼下,文化消费可以称得上是拉动内需的引擎,而统计显示,北京的消费潜力现在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在“文化消费与宏观经济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如何提升文化消费规模,文化消费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

  文化供给需要高质量产品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

  随着大家进入小康,甚至走向富裕的时候,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的富矿应该广泛开发。文化消费既是发展型消费,比如教育就是对人的发展能力的消费。同时,它又是享受型消费,到音乐厅看场音乐会,或者是到画廊看画,这就是精神享受。

  对北京来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满足民众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加国际影响的重要方面。就全国而言,能够带动中国水平,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也就是北京。

  北京的需求是很大的,反而是文化供给短缺。很多文化企业现在好像吃不饱,但必须要明白,为什么有很多年轻人把很多时间用在看似很无聊的事情上,还是由于没有吸引他们的文化产品。

  此外,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一定要有宽容的尺度,哪怕有些文化创意产品存在争议,这反而是好事,信心群众在这些争论中会提高文化水平。

  专业团队才能做好文化

  ●龙湖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宋海林:

  地产必须依靠专业的团队才能做好文化。未来的地产行业,如果说还有更多的机会,很重要的是在于资产的配置。实际上,就是把钱投在哪个城市、投在哪个行业、投在哪个产业,才能做到最大化利用。我们非常看好北京的文化产业。现在北京市场的文化消费10%,恩格尔系数是30%,这是全国最有潜力的城市。

  光有文化产业还不够,还需要有特色化、差异化的房产,需要综合配套。比如龙湖旗下的长城原著项目,以专业的团队,帮助古北水镇旅游一起完善配套,形成非常好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以平常心看待扩大文化消费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

  最近这几年,随着投资增长的放缓,大家对消费需求寄予了厚望,但这几年做下来之后,发现消费需求的扩大不是那么太容易。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的初期必然是投资拉动,此后才慢慢就转向消费。所以我们要平常心来看待消费。

  对于文化消费的引擎作用,我们也要进行辩证看待。宋立进一步指出,比如人均GDP到了5000美元的时候,消费升级如果做得好,就是拉动内需。做得不好,就可能是拉动外需。过去的东西很好,但没有受众,关键是怎么抓住新的市场。创新抓住,新的增长点就是消费升级,内需就拉动了。

  此外,对于文化资源我们需要科学配置。文化的消费可以分两个部分,一块是政府买单,一块是私人买单。私人买单是有选择的,怎样抓住这部分市场,让消费升级带动整体消费,这牵扯到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就牵扯到文化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让个人愿意选择消费,发挥市场的作用。

  文化消费需要不断升级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谢隽

  文化消费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是需要升级的。过去十年的消费是基于很多的物质消费,包括房地产带动GDP的增长。房子一辈子只买一套,而看电影不一样,今天看一个电影,并不是今年就不看了。

  从国内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文化产业的投资热点有电影、动漫和演艺、游戏,这些领域都受到资金的热捧,可以作为今后文化投资的一个方向。

  谢隽认为,之所以这么多的动漫、游戏、电影,但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都不在中国上市。比如最大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在美国上市,就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容不下这么优秀的中国企业。600亿的移动游戏市场,在中国上市的一个游戏公司都没有。中国的原创内容是比较少的,这也跟中国企业的急功近利有关系,没有耐心打造文化产业。

  此外,在电影行业,由于政府的短视,导致民营企业拍摄电影的时候受到束缚,不能拍很好的电影。反观美国、韩国的电影市场,题材创作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都是需要政府和专家们思考的。

  应转变文化消费模式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

  文化创意产业应该要跟制造业、装备业、农业、旅游、体育以及文化产业的电影、音乐、演艺各相关领域一起带动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要把以原来物质消费为核心的主体转变为文化消费为主体的模式,把生活消费变成文化消费,而不仅仅是推出标杆性的文化产业。

  北京市特色很鲜明的做法是,推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今后要思考如何把文化、科技的融合在一起,创意设计是联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步骤。在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院包豪斯成立,在它的宣言中提出艺术就是设计,这是在工业文化下,人们重新思考把过去的传统手工和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在文化层面上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精神需求带动生活消费,让物质消费变得更加有文化。

  嘉宾专访

  注重提升文化消费层次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

  新京报:近几年文化消费发展很快,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比仍不大,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魏鹏举:和需求相比,供给是个更主要的问题,文化是个供给创造需求的市场。有好的文化产品,相应的需求就会释放出来,比如看电影,好的电影就能满座,有的电影就没多少观众。

  新京报:从模式上看,国内做文化产品方面有哪些不足?

  魏鹏举:要处理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太多的免费供给使得大家没有观念去进行文化产品消费。比如中国付费电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免费电视太多了。

  此外,还要整合数字内容,形成市场效应。很多文化内容和资源是碎片化的,比如几百家出版社各有各的内容,但整合不起来,没有竞争力,从国家层面,还是要推动数字内容整合和结构深化。

  新京报:从提升文化消费层次的角度来看,有哪些长效做法可以借鉴?

  魏鹏举:要对高雅文化进行扶持,但关键还是大众要提高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文化教育十分重要。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短期来看是文化生产水平与商业模式提升的问题,长期来看是文化素质和消费能力提升的问题。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的关键在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及文化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新京报:在刺激消费上,有哪些新兴模式可以进行结合?

  魏鹏举:其次,在互联网金融上,我比较欣赏众筹模式,通过互联网方式,把分散创造者和分散的需求者结合起来。比如说,我想写一本书,可能我找不到出版社支持我,但我可以把大纲放在网上平台进行展示,有兴趣的人就可以来预购,这样书就有出版的可能了。

  应该发展普惠型金融,比如办理文化信用卡、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要对互联网金融这种P2P的金融模式持一种开放态度,使其发挥更多支持文化创新的功能。

  以合作方式打造文化消费目的地

  ●龙湖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宋海林

  新京报:作为知名的房地产企业,龙湖如何看待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

  宋海林:文化类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家地产企业,龙湖很关注文化产业发展,也一直关注地产文化类项目的发展。

  龙湖地产在北京也是高度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除了自然环境好的区块以外,龙湖同时也关注京津冀区域。如果一些比较好的文化产业类项目在京津冀区域落户,我们也会关注,当然现在更多关注的还是在北京的机会。

  新京报:龙湖如何在项目打造中呈现文化因素?

  宋海林:现在呈现出来的,比如我们在古北水镇旁边打造的龙湖·长城源著项目。类似的项目我们也在关注,但是现在还不方便对外透露。

  旅游项目的核心是基于文化的传承,古北水镇的吸引力,更多的是具有文化的韵味,比如说古北水镇作为北方乌镇融合了一些老北京的文化因素,包括小人书、剪纸、染坊、酒坊、镖局等等。而在龙湖与古北水镇合作开发的龙湖·长城源著这个项目中,也会流露出很浓的文化气息。

  龙湖是个地产企业,真正去做文化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捕捉到其中的文化特质,围绕它做一些铺排,来和文化产业进行呼应。

  新京报:房地产企业如何把握文化消费这股浪潮?

  宋海林:可以说中国已经迈入了文化消费的时代,现在人们有很多对于精神的需求和文化的需求,地产企业一定是通过打造优质产品这种方式,去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目的地性的消费场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