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文化新闻·艺术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文化新闻·艺术圈

童道明剧作再度以剧本朗读形式上演,新京报邀20位读者观看

聆听《一双眼睛两条河》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该剧讲述的是一段近乎古典主义的浪漫感伤“爱情”故事。林鹏 摄

  明后两天,剧作家童道明的《一双眼睛两条河》将再度以剧本朗读形式在蓬蒿剧场上演。童道明是俄语文学专家与戏剧评论家,他在古稀之年“转型”成为剧作家。他的作品充盈着老一辈文人的情趣:对文艺作品、名家津津乐道,对语言有着习惯性的斟酌和玩味。童道明的所有戏剧作品都由蓬蒿剧场制作,并与青年戏剧人合作。

  该剧是童道明创作和上演的第六部剧作,去年年底首演,由与童道明多次合作的青年导演张子一执导,青年演员郭笑、吴紫彤出演,钢琴家代博担纲现场伴奏。新京报将邀请20位观众走进剧场观赏这部戏。

  12月5日子时,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传来了莫扎特《安魂曲》的钢琴声。弹奏者是年轻的女钢琴家白露,这天是莫扎特的忌日,她正以这种方式悄悄祭奠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然而琴声扰人清梦,遭到了投诉,却唯独引起同楼另一位住户的注意。这个人叫黄雨,是一位诗歌评论家和研究普希金的学者,他非但没有怪罪白露,还特地致电表示感谢。于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因为莫扎特的音乐而结缘。

  童道明的剧作大多关注知识分子的心灵困境,在《一双眼睛两条河》中也不例外。剧中,两位主角虽惺惺相惜,但都已步入婚姻。面对这份晚来的相知之缘,谁也不越雷池一步,而是彼此尊重,将这短暂的温柔深藏心底,继续往昔的生活。全剧多数时候,主人公都在风轻云淡地饮酒品诗,分享对艺术和生活的见解。

  ■ 导演谈

  作品有“不合时宜的尴尬”

  《一双眼睛两条河》是张子一与童道明的第三次合作,在这位青年导演看来,“童先生的作品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尴尬’,这正是其珍贵之处。现如今的戏剧,前卫到死也不算什么,平实的叙事反倒变成奇观。童先生的创作有着旧文人的美感,他坚守经典和传统的美感,并且坚信这种美感的意义,他有他自己在美学上的统一性。戏里出现的莫扎特的《安魂曲》,格林卡的《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在格鲁吉亚的山岗上》,这些音乐都是他在剧本中写到的”。张子一告诉记者,童道明给年轻人的创作空间很大,基本上不对舞台呈现发表异议,而她作为导演,只需要把文字表达的东西用舞台呈现出来。

  为本剧担任伴奏和音乐创作的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青年钢琴家代博。因先天青光眼,代博右眼失明,左眼仅存0.01的微弱视力。他不仅伴奏,还根据剧情需要创作了歌曲,还在现场即兴弹奏。

  新京报观剧招募

  第169期

  《一双眼睛两条河》

  时间:8月22日、23日,晚7点

  地点:蓬蒿剧场

  名额:20人(两场)

  报名方式:xjbgj@163.com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