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文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文学

“书单控”阅读指南

2014年08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
作者:扬·马特尔
版本:
译林出版社
2014年7月
《诗人的迟缓》
作者:范晔
版本:
上海三联书店
2014年7月
《无限的清单》
作者:翁贝托·艾柯
版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年10月

  如果你每到岁末年初,就不由自主地跟踪各大媒体的年度书单;如果你在豆瓣找书时,总忍不住点开相关的豆列;如果你对“假期阅读书目”“名家推荐书目”等总是怀有兴趣,那么你一定是个“书单控”。对于你这样的人,不推荐几本扎实有趣的“书单书”,怎么能满足这饕餮的胃口呢?

  《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

  公众人物应该读什么

  书单最基本的用途是查阅的工具,比如《理想藏书》,依据国别、体裁、时代分类,为读者筛选最优秀的作品,方便读者查找相关信息。更有趣的显然是各类“个性化书单”。

  首先推荐一本“经验读者”为一位总理开的书单。这本书有一个怪怪的名字:《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从2007年4月16日至2011年2月28日,每两周为加拿大前总理斯蒂芬·哈珀寄书,并附上一封推荐信。他在宣传新书期间,也邀请其他各国作家帮忙,总共寄出了101封,这些书话结集为这本书。书单控完全可以将它看做一份“最棒的短书单”,任何觉得太忙而没时间读书的人,都可以在这份“不超过200页”的书目里挑选最感兴趣的书(除了最后一部)。

  既然是书信,就不需要正襟危坐的学术评论。马特尔天马行空,有时整封信都不太涉及这本书,有时又会兴致勃勃地诉说邂逅这本书的经过,更多时候则喜欢说这本书带给他的感受。这些感受都充满私人的感情,坦承直言,娓娓道来。比如他毫不掩饰,用最长的篇幅贬斥了三本小说,博尔赫斯的《虚构集》,认为它光鲜亮丽却华而不实,博闻多识却施展诡计;安·兰德的《颂歌》,认为它太强调个人主义的作用;格特鲁德·斯特因的《三个女人》,认为它有很强的种族主义偏见。

  阅读如果是一件私人行为,那么马特尔为什么要为哈珀总理寄书呢?正如公务员的财务状况事关选民利益,“他们在想象力的禀赋上莫不如此。一旦某人有权凌驾于我,那么,能了解此人想象力的本性和品质对我十分有益,因为他的梦想可能成为我的噩梦。小说、戏剧、诗歌,这些都是用来探索人类、世界、生命的强大工具。而领袖必须对人类、世界和生命有所了解”。马特尔在几封信里评论总理的文化政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研究委员会的拨款只能专用于与商科有关的学位,取消对加拿大海外文化援助基金的弊病;关闭小众音乐电台;规定加拿大期刊基金会只资助发行量超过5000的杂志等,认为它们影响着加拿大的文化生态。这些“旁敲侧击”显然才是马特尔的苦心所在。

  马特尔推荐了100多本书,哈珀总理究竟读了没有呢?马特尔的答案是:不知道。他只收到了“7封由别人代笔的程式化的回信,以及94场蓄意的沉默”。这也许正验证了马特尔的担心,作为一个只公开说过喜欢读《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总理,阅读视野或许真能影响他的文化决策,此时就非关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前途了。

  这样看来,这本书不仅是一位经验读者为总理开列的私人书单,更是一份立场鲜明的政治宣言,通过书单表达他对加拿大文化未来的忧思与谏言。

  《诗人的迟缓》

  经验读者在读什么

  再推荐一本经验读者的私房书单:范晔的《诗人的迟缓》。这是一本关于西语文学的专栏结集,作为新版《百年孤独》译者和西语文学研究专家,他列举心仪的作家,讲述他们的故事,让读者看到拉美文学几代大家的面貌,从早期的阿斯图里亚斯、胡安·鲁尔福等先驱,到辉煌时期的拉美文学四巨头,乃至新时期的波拉尼奥,都有涉及。他在本书中也有几篇纯抄录,东西联系,颇有左右逢源之感,如《译之喻》一篇,将译者比作《刺客列传》中的人物,又发现圣经学者巴克莱在《约翰福音》里的类似比喻。塞万提斯借堂吉诃德之口说翻译“好比弗兰德斯的花毡翻到背面来看,图样尽管还看得出,却遮着一层底线,正面的光彩都不见了”,范晔发现这和十一世纪的译家释赞宁同出一辙“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猫诗话》更有意思,摘录东西方的“猫诗”,将日本俳句和西语中经典猫诗并列阅读,原来喵星人在不同文化的诗韵里,或萌态,或威严,或神秘,或哲学,真是各有千秋,互不相同也。

  读这本书,读者可以由这个身兼译者与研究家的经验读者引领,看到这些文学大师们的掌故,了解他们作品的特色。这是一份有趣的导读与指南,虽然体量轻盈但信息量不小。更妙的是它的体例编排,当阅读稍微深入的文章感到有点累时,就立刻会蹦出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或引语,或诗,或杂记,供头脑放松休憩。

  这类“经验读者”撰写的书话类书单还有很多。正经的有《西方正典》《如何读,为什么读》,轻松的有《阅读的至乐》《悦读经典》等。学院派作者从专业角度解读,读者能获得更多经验积累,看到一本书里更有意思的东西。

  《无限的清单》

  爱书人在“控”什么

  如果你是重度书单控,这里恰好有一本书单集。艾拉·柏素德与苏珊·埃尔德金在阿兰·德波顿的“人生学校”旗下成立“书目治疗”服务,五年来开具的“药方”形成了这本《小说药方》。它以“症状”分类,为每种症状出具“小说解药”,同时又附录了“各年龄段的十大必读书”,让身处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能通过小说缓解“年龄危机”。阅读小说真能治病吗?但至少通过阅读,读者能够学会理性的思考,借助他人的经验看到自身人生中更深刻的局限,并找出相应的解释,通过小说获得疗愈。

  书单还可以放在小说里,比如《根西岛文学和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查令十字街84号》等,让书单随着情节的开展而不断延伸;还可以用书单写传记,通过书单探索传主内心,比如《普鲁斯特的个人书房》《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等。一个人读什么,似乎能暗示他是什么样的人。总结他们的阅读书单,也就能一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读者为什么喜欢书单?除了最基础的工具性外,还在于浏览书单时往往能不经意邂逅一些好书。封面、作者、内容简介,欲隐欲显,更是勾动读者好奇。书单也是一种安全无害的囤积形式,无需花费金钱占据地方,就能享受“天下好书尽入我手”的囤积乐趣。书单是书籍的地图,由经验读者(旅者)编写,带领读者进入一座座看不见的阅读之城,开始一场场新奇的阅读冒险。

  翁贝托·艾柯写过一本《无限的清单》,这段话或许能更准确地说明阅读书单的快乐:“在古董书店里,爱书人读里面的目录(那些目录,制作目的当然是实用清单),觉得那些目录简直是中世纪传说里丰饶之地或诸欲得遂之地的迷人写照,他们由此获得的乐趣,和凡尔纳的读者获得的乐趣不相上下,你读凡尔纳的作品,探索寂静的海洋身处,邂逅各色各样吓人的海中怪物。”

  书单意味着博大与未知,包纳一切又无比广阔。阅读书单,宛如面对无穷,产生出神秘又静谧的愉悦感受。吾生有涯,而书单无尽,所以要一直“控”下去。

  □书评人 鹿鸣之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