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4:书评周刊·书情

书情

2014年08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对苹果设计说不》
作者:戴维·波格 等
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年6月
《靠近点,科学是最性感的世界观》
作者:马克·亚布拉罕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年7月
《大迁徙: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旅程》
作者:本·霍尔
版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2014年7月

  【主打】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作者:邵燕祥

  版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年7月

  诗人邵燕祥的回忆录,但所忆者,并非人生的全部过往,而只是1960-1966年间的人生片段。彼时的作者,沾了特赦战犯的光,刚刚摘去“右派”帽子,却依然是艳阳天下阴影般的存在,一个“夹着尾巴”的人。书中所及,是反右之后,“文革”之前,一段日后看来相对平静的日子,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平静之中,一个戴着“灰色帽子”的异类,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之中挣扎求存,其心灵之痛苦无以言表。关于反右,关于“文革”,知识界的回忆与研究,早已汗牛充栋,邵燕祥的回忆,却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往昔再加上一份证言,更是在精神的层面,提供了一份独特的心理样本。

  【文艺】

  《雨中百合般的爱情》

  作者:苏七七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

  苏七七是书评人,是影评人,更是粉丝众多的豆瓣生活家。对苏七七的大部分读者而言,可能早已习惯了她晒在豆瓣上的文艺生活,习惯了她舒缓文字背后的真挚情意与灵动俏皮——但在很多年之后的这本小书里,她让人记起她还是一个女博士,关心女性,关心思想,关心艺术。

  《读首诗再睡觉》

  编者:读睡工作室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年8月

  诗当然是文学,但读一首诗再睡觉,就是日子了。《读首诗再睡觉》是文艺微信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的精选版本,一句“诗意的生活,与我们只有一个枕头的距离”,完美而安全地把文学和生活混淆在了一起。这本书保持了微信平台上最大的特色——可以听,当然,你得先用二维码扫一扫。然后,你就可以睡了……

  【译文】

  《春花的葬礼》

  作者:弗朗西斯·耶麦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年8月

  在苇岸那本《大地上的事情》里,他的名字叫雅姆。现在这本更厚重的新译本里,他叫耶麦,不管怎么叫,他都是那个毕生住在比利牛斯山脉里的农夫,那个歌唱驴子的诗人。里尔克说他是幸福的诗人,卡夫卡说他的纯朴如此快乐如此强大,爱伦堡说他是“树木和驴子的上帝!”这歌唱美好的诗人,让人们重新遇到童年。

  《光芒渐逝的年代》

  作者:欧根·鲁格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8月

  2011年德国图书奖获得者,在此之前两年,鲁格仅以此书手稿即获得“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奖”,那时刚刚完成这部小说处女作的作家,已经55岁了。小说以东德乌姆尼策一家四代人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直至本世纪初近半个世纪的经历为线索,痛苦反思柏林墙迅速倒塌给东德人带来的巨大冲击。

  【历史】

  《激荡太平洋》

  作者:沃尔特·麦克杜格尔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年9月

  埃米尔·路德维希曾经有一本以尼罗河为主人公的名著《尼罗河传》,布罗代尔那部关于地中海的著作《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更是鼎鼎大名,现在,曾经获得普利策历史奖的麦克杜格尔带来了一本以太平洋为主人公的历史著作,400年的政治、战争和科技发展史,在大洋两岸展开,堪称波澜壮阔。

  《失败的帝国》

  作者: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

  版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年7月

  祖博克此书,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以苏联方面的史料为基础,呈现苏联本身出现的各种问题,书中对历任苏联领导人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祖博克受到传统的英雄史观影响,把领导人个人因素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放至最大,于是在近700页的大书里面,苏联领导人的群像显得异常多姿。

  【读书】

  《生活并不在别处》

  作者:应奇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

  书名“生活并不在别处”,明确指向个人生活面临的道德困境,其态度却表达出一种有力量的坚持。而这力量的来源,或许正是由读书而得的对世界的明悟——有了书,生活便在此处了。说起来,作者写陈嘉映写甘阳,写柏林写斯特劳森,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更吸引人的,或许是写到林庚,赵俪生,甚至齐邦媛的那些文字。

  【新知】

  来自《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栏结集,共收录了《科学美国人》杂志“健康科学”“生命的壮阔”“怀疑论者”等专栏文章,作为一本大众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从公众的兴趣出发,既保持专业上的权威性,又让科学与生活合二为一……哎呀,这段话写得太僵硬无趣了。其实就一句话,这套书很适合在马桶上读,读完了之后你会发现你对世界的看法,可能会有一点点改变。

  来自“搞笑诺贝尔奖”的小书,看看那帮家伙都搞出了些什么吧:一名荷兰鸟类学家观察到绿头鸭有同性的恋尸癖行为;来自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的一系列测试证明,小鸡也喜欢俊男美女;一个由瑞士、日本、捷克三国研究者组成的小组发现口香糖的口味可以影响到脑电波……那些奇怪的科学研究者带给我们的,其实不仅仅是那些稀奇古怪的研究项目与结论,同时也让我们对生活的丰富性产生更多的欣慰之情——从此之后,你再也不会被“震惊”到了。

  从微小的磷虾到巨大的座头鲸,从瘦小的燕鸥到奔腾的角马,许多形状与大小不同的物种,都会在一年中某个特定的时间展开遥远而又艰辛的迁徙之旅。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迁徙路线遭到破坏它们又将如何选择?书中收录50个物种的迁徙档案和路线地图,由此开启一场惊奇之旅。

  本版撰文整理/新京报记者 涂涂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