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新学期开始,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将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教室不再分成一班、二班,取而代之的是物理主题教室、化学主题教室、语文主题教室……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有一张专属的个性化课表,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可以早早修完学分,安排时间进行修学旅行、境外课程等个性化学习经历,理论上可以提前参加高考。
这一改革在35中校长朱建民头脑中已酝酿了6年,用他的话说,改革就是要为每个学生“私人定制”成长方案,未来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成长轨迹。
总理调研提出人才培养问题
2009年9月4日,朱建民调任35中校长仅一年多,时任总理温家宝就因中长期教育规划到35中调研。
朱建民记得,在下午的研讨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两个深层次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当时温家宝总理跟我们说,他6次探望钱学森,询问中国科技工作。每次钱老都说科技工作做得挺好的,没有意见。但钱老6次都是话锋一转问温家宝总理:‘我们的学校为什么老培养不出创新拔尖人才?’”
朱建民还记得,当时温家宝总理说,“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为什么素质教育搞了那么多年,成效不明显。”
这次调研之后,“怎么落实素质教育”、“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朱建民的头脑中,35中也开展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六年一贯制”课改等改革实践。
国内外取经“走班制”经验
在此期间,朱建民有机会到国外考察,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做法,他开始琢磨如何把国外的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
于是,他又带着学校干部先后去深圳实验中学、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浙江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十一学校、北大附中等一些省外和北京市率先举办“走班制”的学校考察、取经。
“当时没能立即进行‘走班制’改革,就是因为受到了教室和师资的限制。”朱建民知道,启动一项改革必须在硬、软件设施上准备齐全,“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培训的同时也引进了大批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
按兴趣选课够15人就开班
35中始建于1923年,其前身为志成中学,革命先驱李大钊曾任学校董事会董事。历史变迁,学校虽几易校名,但校址90年来一直未变。
2008年年底,西城区进行全区优质教育布局调整,决定将35中由金融街地区搬迁至新街口地区,这为35中改善硬件提供了条件。在新校舍设计中,朱建民未雨绸缪地把所有教学教室都改成了主题专业教室。
朱建民说,通过资源整合,新校址的教学教室要比现在学校的教室多,“实行‘走班制’以后,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一个班平均40多人,只要够15个人我们就开课,这就需要教室和师资的充分挖掘与运用。”
此外,新校址还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音乐厅以及6个高端个性化的探究实验室。
历时6年酝酿,软硬件筹备完毕,朱建民就等今年10月底新校址启用时正式启动“走班制”改革。
老师充当学生生涯规划师
“今后35中无论是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或者课程组织形式都将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需求,实现个性化培养。”朱建民介绍,“走班制”只是学校推行的“五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之一,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学部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在10月底都会一起启动。
在朱建民的描绘中,未来35中将打破年级、班级概念,成立类似大学学院的学部。例如,未来在35中,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6个科技班将组成科技学部;3个年级各有1个艺术班,3个艺术班将组成艺术学部。在各个学部里,除了学部主任外,每6至10名学生配备一个导师,导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甚至长大后适合什么工作,“其实老师以后将要充当学生的生涯规划师、学业指导师和心理疏导师”。
根据设计,学生提前修满了学分,理论上就可以提前毕业甚至提前参加高考。或者有的学生学了一年半,想休学出国或者去创业,回来后可以继续完成学分。
朱建民说,2017年中国将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高考改革,三年后,35中第一批尝试改革的学生正好遭遇高考新改革,学生的潜力将会得到井喷式爆发。
校长语录
目前中国教育太重视应试而忽略了人的创造性,忽略了人的个性发展。中国恢复高考30多年了,有人对状元进行了追踪,少有人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围绕高考“画圆”的教育,是一种补短的教育,不是扬长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必须要改革。——朱建民
■ 校长说
尖子生不等同于拔尖创新人才
新京报:今年“走班制”是在全校启动吗?
朱建民:今年先在高一全面推开,高二是在部分学科分层推进,先在数学和外语进行试点,让老师和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
新京报:语、数、外这些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实行走班制?
朱建民:语文、数学、物理等一些必修课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我们初步将这些学科分成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满足高中会考的要求;第二层级是满足高考需求;第三层级则面向在某个学科领域具有爱好和特长的学生。
新京报:今年试点的走班制,如何确保让家长放心不会耽误学生学业?
朱建民:别的不说,拿十一学校举例,今年该校高考成绩在海淀区排名前三。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每个孩子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然会从过去“你让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新京报:这项改革是不是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朱建民:到了新校舍后,学校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学校,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建设民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和多元化的课堂,为学生提供选择。而这对老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老师就要想办法,怎么用我的课吸引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新京报:拔尖创新人才跟高分考生的区别在哪儿?
朱建民:现在大家把高分的学生识别为人才,其实不见得。我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和尖子生不能够等同。尖子生主要是能拿高分,不见得有创新的能力。而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两大特征,第一要具有责任心,对自己、父母、家庭和社会有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有动力挖掘自己的潜力;第二,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有创造力和批判思维,一个敢于挑战自我、挑战老师、挑战书本的学生将来才具有希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