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
对“军训冲突”的通报引发不少质疑,在此情形下,涉事官方应将事件双方都摆到明处,接受来自社会、媒体乃至司法部门的调查,而后再形成结论。
网络对公共事件的消解和重构,在湖南龙山皇仓中学“军训冲突”事件中再次成为一种传播学或社会学现象。一些微博甚至根据相关通报,做出“女生调戏教官,学生郁闷自残”的解读,尽管这并非“官方通报”所要陈述的事实。
对龙山“军训事件”,当地县委宣传部通报称,24日16时30分左右,正值军训休息时,高一8班的军训教官毛某走到高一20班附近。该班女生田某主动问毛某是哪里人,问了两次毛某没理睬。田某便向毛某的后衣领外撒沙子,毛某为此用小木棍对田某的手掌做出了2次敲击动作,以此吓唬田某。旁边男同学看见后开始起哄。由此引发后面发生的事情。
我们无法轻易采信网友未确证的揣测,但这同样不是当地官方通报必然可信的依据。事实上,当地官方先后的表述已展示出某些不同。譬如关于事件的定性描述,25日官方的说法均为“军训教官与师生发生肢体冲突”,“(涉事)军训教官是预备役人员”,而在26日却变成“师生在军训中和教官发生肢体冲突”。这一变化的微妙之处,不得不说用心良苦。
而该通报也与媒体调查的口径并不一致。有亲历者曾向新京报记者讲述,当日毛某与田某开玩笑,但通报却强调了“田某主动”。部分学生受伤,也被说成是打砸门窗玻璃泄愤时的玻璃划伤或桌椅撞伤,跟殴打无关。至于此前报道说的,“教官当时都喝了酒”,通报中未置一辞。
媒体报道或不全面、有偏颇,但当地官方通报呈现的“剧情反转”,在微博上也引发诸多质疑。应看到,网络狂欢式的解读,已展示出“无法轻信通报”的舆论表情。这里面,事件情形的蹊跷、涉事官方公信力的缺失,显然是最主要的因由。
对于一起公共事件,相关官方及时做出回应,是责无旁贷。但回应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结案陈辞”,很多真相亟须缜密调查、审慎论证才能得出。而民智之开,早已改变了那种仅凭一纸通报就能平定舆情、安抚人心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涉事官方更重要的工作,是将事件双方都摆到明处,接受来自社会、媒体乃至司法部门的调查,而后再形成结论。即便是要“通报”,也该有理有据、经得起质证,而不是贸然吭声。若没些凭据支撑,只急于下结论,很难被视作权威声音,反倒会显出一派仓皇来。
这也是微时代地方政府应经的考验:单一官方信源未必能取信于公众,要获得公信力,就得拿出敢直面真相与勇于担当的态度,去接受质疑与挑刺。而就“军训冲突”事件而言,虽然迅即却仍止于“一面”的通报,显然很难平息集结其上的喧嚣与争议。
□杨耕身(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