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柯震东已获释,娱乐犹无竟时?

2014年08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一家之言

  柯震东从被抓到获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娱乐大片”主角被聚焦,与之关联的“涉毒问题”则成了一段模糊背景,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被淡化。

  昨日零时,因吸食大麻而被北京警方行政拘留14天的台湾艺人柯震东期满释放,事后还在父母与经纪人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在致歉发言中,柯震东称自己做了不良的示范,并称“这件事情(吸毒)就像一个丑陋的疤一样,会在我身上一辈子”,表示以后绝不再犯。

  且悔且流泪,柯震东跟其他许多涉毒获释的明星一样,发誓要悔改。而这忏悔姿态,对毒品问题上的是非认知也是种厘清。而揆诸舆论,他刚道歉,许多人已选择原谅,更有甚者,把对“小鲜肉”的怜爱,融入到相关评判中。虽然有戏谑成分,但可以看到,从被抓到获释,柯震东涉毒事件产生的“问题反思”冲击波并未如期发酵,相反,不少人却将类似事件当成不定期上映的情景喜剧。

  柯震东获释引爆的舆论声势固然能量惊人,但它基本上停留在吵闹的层次。到目前为止,围绕“房东”事件的舆论话语,一类集中在“道德演绎”上,即站在主流道德层面,对吸毒明星予以人格批判。如有意见领袖整理缉毒警察死伤新闻,将吸毒行为与杀人害命画等号,呼吁涉毒艺人“滚出娱乐圈”。还有一类,则带着嘉年华的娱乐色彩,它集中体现在网民以该事件为素材展开的一波又一波恶搞,如“成龙一脚踢飞房祖名”的无据传闻被网民大量转发并评论“确定踢的不是张默?”更有网友为因吸毒而“进去”的娱乐圈人士组成名叫“监狱风云”的虚拟剧组……

  对网民而言,娱乐或是本性,或许谁也没有将事情导向娱乐化的初衷,可个体戏谑化解读合成的舆情风向,就是无意识的起哄。而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话语却是缺位的,那就是“专业话语”。

  明星吸毒,其实完全可借力“名人效应”,成为普法、解剖“瘾君子圈子”的契机,而毒品的交易和使用也本属于社会治理和问题纠偏的范畴。但从眼下对柯震东们涉毒的讨论中,很难提炼出这种建设性的力量。无论将涉毒明星贬低为笑料,还是为其漂白,抑或娱乐化消费,都在消解集结在涉毒议题上的严肃命题。而本应在此过程中积极发声、为讨论注入营养的法律与社会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是出于对舆论攻击的躲避而选择噤声,或是干脆也加入了狂欢的人群。这一状况甚至为吸毒赋予了偶像效应,让它裹上了所谓的个性调调、文艺范儿。比如柯震东道歉,很多人就说:人在娱乐圈,身不由己,没必要。

  他们被抓了,是一记重磅娱乐炸弹;他们获释了,又是一次狂欢大趴。柯震东获释,注定贡献的不是审思,而是继续调侃的由头。大家抱的就是看戏心态,看着看着,反倒模糊法律和社会治理意义上的涉毒了。在明星涉毒“进出宫”的事上,可以肯定,若公共讨论若不能融入些社会、法律与文化的维度,一味朝着娱乐化路上狂奔,那思考终将被意义虚无埋没,问题到最后剩下的也是一堆泡沫。

  □常江(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