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年轻教师要先找到职业认同感(1)

2014年09月0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工作稳定,收入尚可,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一年还有两个长假期……教师这个职业常常被人这样羡慕。但与此同时,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却经常抱怨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没有成就感,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年轻人为此离开了教师队伍。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中小学校的年轻教师,了解他们讲台下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困惑和苦恼,并寻找教师行业该怎样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答案。

  案例1

  两个月前,带着一丝留恋与不舍,王飞辞去了北京某著名中学的教师职位,现在他已成为北京一家辅导机构某教学点的教学主管。之前,他做了3年教师。

  “第一年我就想辞职了”

  “其实,第一年我就想辞职了。主要原因是我与女朋友两地分居,女朋友在南方老家是公务员,工作稳定,也不想来北京。我不得不每个月至少一次往返于北京和老家之间,这种牛郎织女的生活确实很辛苦。”王飞说,做老师每天披星戴月非常累,自己虽然在名校,但挣得并不多,每个月大部分工资都贡献给铁路和航空了。

  王飞还记得,入职第一个星期上完课之后,他一个人跑到后海坐了好久,感到痛苦、迷茫,做老师跟他想象的有很大差别。

  “我大学最后一年就是在这所学校实习,当时觉得这所学校的气质、办学理念、环境非常好,和学生相处得也非常融洽。后来带我的老师问我想不想来教书,我没有想太多就答应了。”王飞说自己实习时教的是高中,入职后则来到了初中。

  “上第一堂课我就感受到了落差,初中孩子调皮,没有高中学生听话,上课有人说话就要管纪律,结果辛辛苦苦备好的课都没有讲完。我的感觉实习是谈恋爱,工作是结婚。实习是没有责任的,就像在玩儿,但正式工作了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责任。”

  在刚工作的前几个月里,王飞每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除了备课、批改作业,新老师还有一些繁琐的事务要处理,压力很大,每天都是身心俱疲。“记得刚毕业的那一年,大学同学有时会叫我聚餐,很多时候都没时间去,要去也得提前把所有事务安排好。”

  然而,最让王飞感到揪心的是学校的待遇并不高。“我们学校不错,但我每个月也就挣4000多块,平时也无法做兼职,在北京怎么能很好地活下去?过去老师还分房子,现在别说分房了,以后租房住都困难。”去年,王飞和女友结婚了,他们不得不直面生活的压力。在王飞看来,教师的待遇是没法让他在北京立足的,把妻子接过来更是妄想。

  “今年,有一位与我关系很好、之前已经辞职去教育机构的老师告诉我,他们那儿正缺人,可以给一个较高的职位,问我有没有兴趣,薪酬要比在学校做老师高很多。我动心了。”王飞说,纠结了多时,他还是决定辞职。

  “我非常喜欢这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同事和学生们也都非常好,但我在这儿很难看到自己的出路。如果以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了,我也许还会回到学校教书。”王飞说。

  案例2

  徐楠是北京某知名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已经干了两年。但她坦言,自己并不很想当老师。

  当老师是为了孩子今后上学

  “我不是很想当老师,工作中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是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徐楠说,自己选择在这里教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以后可以上这个学校系统里的小学和中学。“我和男友都是外地人,在北京没有根基,也买不起学区房,我做老师更多是为孩子着想。”

  在来到这所小学前,徐楠都没有怎么接触过孩子,入职之后她和其他新老师在区里接受了培训,但培训内容比较表面,对工作帮助不大,以至于她现在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真正对我教学、管理有帮助的还是带我的师傅,以及周围的同事。我和他们学了很多东西,有问题也会向他们请教。现在的小学和我上学时完全不一样了,老师要和家长联系很多,基本两三天就要打一个电话。年轻老师要参加的活动也很多,事情比较繁琐。第一个学期我都是早上8点上班,晚上10点才能走。”

  不过,徐楠对自己的薪酬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个月工资有七八千,这可能是一些学校无法比拟的。“学校领导说会给老师争取最好的待遇,但是学校聘用的是教师整个人,而不仅仅是8小时。”徐楠说,尽管学校的待遇不错,但每年还是有一些教师会走,包括年轻人。“可能是工作太累了吧。”

  “对未来我还没有什么规划,我来学校并不只是为了我自己。如果只是为了我自己,估计干三四年也不想干了,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徐楠打算等孩子上中学,再为自己考虑。

  案例3

  冯懿德大学刚毕业时没有想过做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北京某知名中学做起了老师。

  教学标准化,老师没“个性”

  从业两年多,冯懿德的感受和调查中的大多数中小学青年教师一样,“辛苦且收入少”。

  “学校里有一种说法是女老师当男老师用,男老师当牲畜用。年轻的老师一般杂活儿也比较多,可能会兼任很多职务,比如社团的指导老师等。”冯懿德坦言,入职第一年连续几个月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的年轻老师甚至经常通宵工作。

  “工作多挣得却不多。出去的老师说一个月轻轻松松挣一两万,在学校里辛辛苦苦干十几年可能只能挣五六千。所以一些老师工作几年,拿到户口或者学到一些‘手艺’,就投身教育机构或者创业了。”

  不过,冯懿德还是留了下来。“我是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工作中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创造力和进步会让人感到非常惊喜。学生们也很单纯,喜欢你的课就会说喜欢,不喜欢就会说不好。”

  但是,冯懿德还是时常对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感到疑惑。“比如学校里是教研组一起备课,教案、课件、教学方式都要求‘标准化’,老师还有多少自己的东西可以讲?一些学校里还存在着‘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某些对学科并不是非常了解的领导,用行政命令等方式来指导你怎么教课。”

  “据我了解,年轻老师未来的发展路径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专注于教学,另一种走向行政、管理岗位。”冯懿德说,很多年轻老师可能并没有专心教书,教书评职称可能需要10年、20年,才能成为名师,而多参与一些活动,多在领导面前露面,可能很快就能走上管理岗位。

  案例4

  3年前,读师范学校的张玉婷一直想当中学老师,可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最后进了一所新成立不久的小学。

  有教师理想职业路径迷茫

  做老师已经3年多的张玉婷目前处于比较迷茫的时期,“很难看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清晰的路径。”

  张玉婷说,新老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带,既要给两个班讲课,又要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事情非常繁杂。“我每天开各种会,填各种表,牵扯了很多精力。”

  在北京,很多中小学针对新教师都有入职培训,还有师徒制帮助年轻老师成长,但张玉婷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我们学校成立不久,新老师居多,老教师没法一带一。而且负责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授课任务,根本没时间去听课、学习,师傅也很少有时间去指导,更多时候只能靠自己摸索。”

  至于培训,张玉婷说学校里根本没有入职培训,区里的新教师培训也是入职之后边工作边培训。“培训课程质量并不高,很多都流于表面。占用了老师很多时间,却没有很好的效果,为培训而培训。”

  张玉婷认为,按道理讲北京应该教育资源很丰富,但其实只是集中在好的学校而已。在绝大部分普通学校或者差的学校,年轻教师得到的东西要少得多,在这些学校时间长了,很容易有蹉跎岁月的感觉,前途堪忧。

  不过,有教师理想的张玉婷并没有随波逐流,她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各种教学大赛,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年来我一直劝说自己内心要坚强,等待自己的机遇。对新的老师,我希望他们能有清晰的规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声音

  允许新教师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个性化成长。年轻教师要成长为优秀教师,必须而且只能成为他自己,一味模仿他人只能成为“四不像”。

  ——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老师的发展可以有不同方向,首先要正确认知自己,然后再制定规划,一步一步成长。——单志敏,北京市第165中学校长

  如果年轻老师不能在职业生涯中找到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那么就很难自我规划、成长、提高。——井绪潮,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副校长

  ■ 新教师“心结”

  适应工作

  有数据显示,美国15%的新任教师在第一年结束之后就离开学校了,15%在第二年结束也离任了,70%的教师在工作七年内就放弃了教师职业。而他们放弃职业的主要原因是入职前几年无法适应或者胜任工作。

  相比之下,中国有教研组制度、师徒制,情况相对要好一些。有不少年轻教师在工作前几年都会萌生辞职的想法,但真正辞职的可能也不会很多,毕竟教师在国内是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

  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不只是新任教师面对的问题,是所有教师面对的问题。根据统计,2010年教师年平均工资在19大类行业排名中排第十,教师工资待遇还是有提高空间的。

  近年来,国家一直采用各种方式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创造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待遇很重要。目前很多大学生是找不到别的工作后才当教师。长此下去,对教育发展是不利的。就目前来看,教师工资待遇还没有达到让一流人才从教的目的。

  当然,提高教师工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将教师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做得都不太多。有调查发现,95%的教师没有职业生涯规划,80%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是对新教师来说,规划可以粗略一些。我建议年轻教师可以做3到5年的专业发展规划,太长不现实。

  新教师发展规划首先能够管理好课堂,站稳讲台。一两年内把课讲好,3年内把握好教材体系,真正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运用规律来教学。待真正熟悉学科教学体系之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归课堂教学本质。 (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制度保障

  新任教师培训应该制度化

  ●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来讲,1-3年是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期,国内外教师在入职适应期都会遇到各种问题。

  新教师在入职前3年,要完成从学习者向教育者的身份转变,要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独立开展工作、教好一门课等问题。为了让新教师更好地度过适应期,国家和学校都要负起责任。

  从国家层面来讲,新任教师培训应该制度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新任教师培养制度。有一些中小学会自己做教师入职培训,但是并不系统化。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但是这个文件没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规定。

  我认为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应逐步走向制度化,应该详细规定新任教师培训的主体、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经费来源等等。

  从学校角度讲,学校要对新教师入职适应负起责任。

  国外一些中小学教师离职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新教师在学校无人指导。国内情况相对要好很多,我们有教研组制度,还有师徒制,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

  我们的教研组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完全可以融入师徒制,建立引领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有优秀教师、成熟教师,也有一部分新入职教师或者发展期教师,这样的团队是老中青结合,学科教学领头教师在集体备课时教给新任教师一些教学规范,使其迅速熟悉“职场”,熟悉教学流程。优秀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可以大大缩短初任教师的成长过程。

  要建立鼓励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发挥学习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开放、尊重、平等、合作、自主的文化氛围,尊重个体差异。

  D06-D08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下转D0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