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9:教育周刊·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9:教育周刊·专题

做教育改革与互联网时代的弄潮者(1)

2014年09月0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黄森磊,京翰教育总裁
刘蓉,北京光明外语学校执行校长
薛梅,北京中加学校校长
李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
史燕来,红黄蓝教育机构董事长
■ 投票方式
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公社”(xjbxuejie),发送“校长姓名+学校”或“教研团队”名称投票。

  【编者按】

  今天起至9月5日,由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北京教育评估院和新京报社共同主办的“2014第八届北京民办教育园丁奖”评选活动进入评选阶段。如果说校长是决定民办学校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王牌”,那么教研团队则应是极具战斗力的“尖刀排”,本周展示的就是“优秀校长”以及“优秀教研团队”的部分候选者。

  ■ 同题Q&A

  1、作为民办学校的掌门人,你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2、学校要发展,关键是留人。民办校与公办校在留人方面,您认为区别在哪里?

  3、您任校长以来,自己最满意的作为是什么?

  民办教育优秀校长候选人

  民办校更重视教师个体价值

  ●黄森磊,京翰教育总裁

  A1:2014年堪称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元年,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互联网教育风暴的到来,都在撼动着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我认为,这对民办教育尤其是教育培训行业都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教育培训行业一直都是中国教育板块中最鲜活的组成部分,对变革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相信在这次浪潮中,我们定会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弄潮人。挑战无处无时不在,但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我们自己,以教育之心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敬畏之情尊重教学规律,为中国教育改革奉献我们矢志不渝的一份诚恳,这种挑战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A2:公办校的人才建设的基石是体制的诱惑,民办校人才建设的基石是对人才个体价值的尊重和认可。公办校注重名校强校建设的集体意识下的人才招揽,而民办校注重的是人才个体的成长发展。

  A3:京翰教育建校已近14年,我最引以为骄傲的是,我们打造了一支荣辱与共、风雨同舟、激情似火的团队。在中国教育蹒跚前行的路途中,我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奋勇前行,这是个充满梦想的团队,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以人为本开发教师人力资源

  ●刘蓉,北京光明外语学校执行校长

  A1:《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挑战依然严峻——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带来的各地民办教育的发展;国家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改革力度;仍然存在于社会上的对民办学校的一些偏见,认为民办学校是赚钱的学校,没有公办学校好,教学质量差等。

  A2: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有多方面的因素。其本身存在先天不足的劣势,而发展上又很难享受到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待遇,一些好的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投入力度上也无法相提并论。公办教师有正式身份,一般来讲就算拿到铁饭碗。有编制的公办老师,相对工资低些,但可以升级提薪,稳定性高。

  A3:首先是组建高效团队,引入了共同管理精神——着眼于学校将来的发展,把时间用在促进人员发展、提升员工能力上;心仪于跟志同道合的人协作共事。其次是倡导以人为本,开发教师人力资源——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作为校长,必须重视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最后是着眼教师未来,实施科学评价制度——校长是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工作的主要评价者,校长在教师成长中能起到指向作用,校长的激励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

  中西合璧特色打造卓越品牌

  ●薛梅,北京中加学校校长

  A1:民办学校面临着教育市场、特别是生源的激烈竞争、社会习俗的偏见及国家教育政策对民办学校不公平的挑战。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以人为本,构建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潜能,打造卓越教育的民办品牌。

  A2:我们学校一贯遵循“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原则,用国际化大视野开阔教师眼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支持;以多种培训途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中西合璧的特色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最大平台。

  A3:探索基础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建中外合璧的特色课程体系。

  校长和教师绑在一起做事业

  ●李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

  A1:面临的机遇就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人才需求的井喷。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城市,人才的多元需求并没有得到国立院校的重视,培养模式转型十分困难,这给民办教育带来机遇。所谓挑战,其实就是自己的教育王国如何持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在别的院校拼命模仿自己时,继续保持学科专业的领先性。

  A2:北音从创立那一天起就树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薪酬不是留人的主要条件,所谓留人,就是你要干大事业,他得愿意陪着你干,因为他的事业也在这里,你能帮助他实现梦想。另外,校长要敢于付出,不能有贪心。你人品正,他才愿意跟着你,民办院校校长的人格对于留住教师很关键。

  A3:一万多人从这里走出,他们是我最伟大的作品。

  以企业文化凝聚员工传递爱

  ●史燕来,红黄蓝教育机构董事长

  A1:与大多数民办教育机构一样,红黄蓝今年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变革。80后、90后的新生代父母已从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更加主动参与、体验和分享。对此,民办教育机构要做的不是简单迎合,而是引领,只有这样才能化挑战为机遇。

  A2:民办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培养”,打造一支自己培养起来的有专业、有热爱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红黄蓝教育机构在全国有教职工近2万人,凝聚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职工队伍靠的是我们的家文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有“三部曲”:企业文化聚人心——园所不仅是孩子的家,也是教职工的家。科研培训保质量——红黄蓝每一个岗位上都有横向与纵向的递进培训,员工可自主选择参加,完成个人的职业升级。上岗竞聘促发展——红黄蓝体系内的竞聘,完全打破资历、经验、职位的限制,只要员工符合公司的人才制度和要求,都可自荐应聘自己喜欢的岗位,实现体系内调动和升迁。

  A3:红黄蓝教育机构是我和创业团队共同创办起来的。16年中,遇到过困难和挑战,也收获了辉煌的成绩,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其中,最让我满意的作为,就是我们团队始终坚持并共同创造的红黄蓝企业文化。在红黄蓝,服务好每一个孩子及家庭,并把这种爱心文化通过家庭传递给整个社会是我们的责任。

  D09-D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下转D10版)

  (下转D10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