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京津冀区域演进趋势”核心论坛上,嘉宾齐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 ||
| ||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每个区域、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即将获得的机遇都会不一样。城市的治理者、市场的经营主体都面临着重新的思考,都需要进行战略重筑。
在8月30日举行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之核心论坛“京津冀区域演进趋势”上,专家、京津冀的城市代表、企业家代表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演进趋势、如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各城市的机遇等展开讨论。
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打破了所谓的“一亩三分地”的思维的限制,着眼于整个京津冀地区,是面对未来的机遇、挑战和思考时都必须具备的思维。
谈趋势
2020年京津冀城市化率或达70%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今年国家层面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明显有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京津塘规划,也有别于“十一五”时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前两次可谓均以失败告终。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等区域的发展,这就把这个区域的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今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更是把这个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到重大国家战略当中,所以我相信这次是高层重视、顶层设计,我相信这个规划不会流产,而且会成为我们这个地区发展的重大的推动力。
当下京津冀地区正处在从规模驱动向创新主导的转变阶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构,布局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的人均GDP将达到甚至超过2万美金。产业结构将会转变成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京津冀将全面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会占到GDP的60%。同时,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率有可能达到70%。
在更大区域内谋划产业链布局
●北京市延庆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远:
区域发展的规律使然,要求资源和要素在更大的区域里面流动、实现配置,京津冀三个区域已经到了这个发展阶段。同时,城市和区域发展到这个阶段,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城市病,污染的问题,房价高涨的问题,倒逼区域发展道路革新。
我原来在北京市发改委工作,我们最爱说的一句话,要解决北京的问题,就要跳出北京看北京,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大的空间内统筹解决北京的问题,当时考虑的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在,我们首先要重新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不是所有的功能都要在北京、天津,也不是所有的功能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其次,我们的城市治理开发模式迎来一些挑战,以前通过征地、开发、建设的模式可能难以为继。另外,产业模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产业链的布局需要在京津冀甚至更大的范围来谋划、发展。
践行创新,解决三地产业功能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兴胜:
践行国家的驱动发展战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探索发展,理由有三,首先是创新自生的力量和中国经济自生发展的要求,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大量要素的投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凸显出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远远比我们的要素投入更具有发展潜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京津冀一体体的发展,只要是可持续的,有长远生命力的发展,一定要摆脱过度的要素投入,污染排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道路。
其次是两个创新驱动的战略的实施,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一起有助于解决三地共性的一些问题,比如严重的产能过剩,尤其是河北的传统产业如钢、水泥、玻璃。三地协同发展,一方面靠自身的功能的疏解和优化,另一方面也要靠产业的转移、产业的提升以及产业链、产业体系的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不仅是寻求一个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寻求获得更加优越的功能布局。
再次,新时期创新驱动有助于城市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此前有的城市靠资源,有的靠交通优势而发展,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是依赖产业本身的竞争力和功能的合理。
(下转A特0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