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是一句老话,讲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北京人吃水果也讲究“应时当令”。又逢中秋节,很多人走亲访友,准备水果过节。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京郊葡萄、大枣、京白梨、水蜜桃儿、柿子等果品的采摘逐渐拉开序幕。从八月底九月初一直到十月份,各种新鲜果品纷纷进入成熟期,给游客们带来了最好的“采摘时节”。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不妨再来一趟京郊之旅。
老北京“不怕三红,就怕一黑”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理事李其功说,“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是孔子的饮食观念,意思是,“煮得不熟太生,或过熟太烂了都不要吃,不是应时应节的食品也不要吃”。对于果品也是一样,果品太生的时候不要吃,果品成熟到腐烂了,也不要吃,而果品成熟的标志,恰恰是从“生”到“腐烂”之间的临界点。
自然成熟的果品对人体最有益,如今市面上的水果却常常让人不放心。李其功说,一些果农为了谋取利润,会用“催红剂”、“催熟剂”、“膨大剂”让果品长得又红又大又好看,可是味道却不怎么好吃,也可能对人体有害,比如现在买到的一些猕猴桃,外观看起来很好,可是里面的瓤却很硬、很难吃,这可能就是使用了膨大剂。
李其功说,老北京秋季有一个谚语,叫做“不怕三红,就怕一黑”,“三红”是指海棠、山楂、沙果,“一黑”指黑枣儿。早先老北京的供暖条件差,在海棠、山楂、沙果上市之时,北京的气温还不太低、天气还不太冷,人们还不用太担忧;可是“黑枣”则必要经霜才能上市,要经过大的降温,从此以后,就是寒冷时节。延庆蝎子石的山楂在历史上很有名,这里的山楂在中秋时节上市,果肉很坚实,一看到山楂上市,北京的小孩儿们就开始馋,因为他们知道马上就会有糖葫芦叫卖了,香甜的糖葫芦可以一直伴随着整个秋冬季。
新经济果品与重生的老滋味
李其功介绍,在老北京,传统的中秋果品,以山楂、葡萄、枣儿、梨等最为常见,但近些年来也发生了不少变化。现在,北京各郊区县多考虑果品种植的经济价值,也倾向于推广经济价值高的果品种植,其中以延庆的葡萄、昌平的苹果、平谷的大桃、房山的柿子、门头沟的京白梨等最有名气。以葡萄为例,北京人吃的葡萄,多是出产于天津茶淀的“玫瑰香”,但现在北京各个郊区县都种植葡萄,而且品种繁多。
北京栽培枣树的历史也很悠久,是古代枣树栽培中心之一。过去北京人在秋天吃枣比较认郎家园枣以及从河北、山东运来的冬枣,现在北京很多郊区都通过嫁接繁殖的方式,使得郎家园枣和马牙枣等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北京传统名枣已恢复了规模生产,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采摘园,让市民重新尝到了久违的老滋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