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少林招媒体总监,不自废“武功”就行

2014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议论风生

  少林寺撩拨起大家“趋之若鹜”的心绪无可厚非,但要更好地推广少林文化,比招到什么人更重要的,是每个“上头条”的少林相关新闻都能让人“敬仰”。

  树大招风,少林寺弄点什么都能上头条。这回招媒体总监也是如此。

  准确地说,少林寺招的是“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媒体总监及新媒体公众号总编”各一名。这两个“不用出家、不需武功、不必吃素”的新行当,招聘信息一发出,不少舆论板砖便迎面拍来。但就算公众对满屏吐槽不奇怪,也可能被应聘者简历“惊呆”——他们中有国内排名第一的地产公司项目总监,有在耶鲁做过访问学者的知名教授,有在知名媒体工作且获奖多次的资深记者,还有众多国内外名校的毕业生。

  这么火的招聘,难怪有些一边大骂少林寺“变节”、感慨佛门再无“净地”的网友也“弱弱地”问一声,还能报名吗?

  若时空转换,今天报名的300人,估计大部分都自忖属于精英。这俨然与少林寺当年凭借“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而“被多少英雄豪杰把它敬仰”的场面相似。只不过,今天的少林,对“功夫”的诠释有了新注解——能将少林文化遗产推向世界,也是少林寺求之不得的硬功夫。

  而人们对少林会不会“自废武功”的担忧,也缘于此。一方面,少林把不会武功的营销精英当“豪杰”,而营销精英们对少林招人的趋之若鹜,却多不是奔着敬仰少林里今天的“豪杰”去报名的。另一方面,寺外的人们将少林原汁原味的禅学当文化,担心少林在互联网时代免不了俗;而寺里的人们却将新媒体思维当成必不可少的少林文化,担心少林入不了世。这种入世与脱俗间的认知差异,难免构成激烈冲撞。

  有意思的是,冲撞虽激烈,却挡不住人们对于这千年古寺的热切向往。很难说这支应聘的队伍中,没有表面上公开唾弃、背地里暗送秋波的。文化归文化,挣钱归挣钱。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心态:不希望少林奔着钱玩“文化”,但如果少林寺里有自己一席打坐之地,就希望少林的文化里全是钱。

  对少林寺方面来说,接营销的地气确实能引口水。可就算少林寺出来的个个肌肉男,人人剃着度,文化是文化了,传统是传统了,但这文化与传统,总靠口口相传也不行。倘若因为少林文化的推介搭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就将佛门入世的新探索视作不能免俗,这对一不靠行政二不靠编制的少林来说,显然也有些苛刻。当然,若少林能在推介文化时,也能充当“通晓佛教教义和中国文化”的布道者,想必这个神秘的地方也会被更多“英雄豪杰敬仰”。

  之于少林寺,撩拨起大家“趋之若鹜”的心绪无可厚非,可真要更好地推广少林文化,关键不在新媒体能招到什么人,而在于每个上头条的少林相关新闻都能让人“敬仰”。

  □刘雪松(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