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月饼贵在“走心走情”而非“走钱”,不应以中秋名义公款送礼
|
继中纪委官网专访了二月河和冯骥才后,北京市纪委官网本月2日专访了北京文史馆馆员、民俗专家赵书。北京市纪委官网为何选择民俗专家?民俗和“反四风”有什么联系?作为民俗专家,赵书如何看待目前的反四风成效?昨日,新京报记者对赵书进行了采访。
1 谈专访
准备四千字文稿没说完
新京报:市纪委如何找的你?你做了哪些准备?
赵书:这不是市纪委第一次找我,去年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本来到北京调研“反四风”情况,市纪委当时就要我做好准备。后来王岐山书记去了天津调研。我当时准备的内容,主要就是从民俗的角度谈“反四风”,我想谈民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那次准备的内容跟这次市纪委采访差不多,这次我准备了一份4000余字的文稿,有些只在市纪委的采访视频里点题了,没来得及说。
新京报:你作为民俗专家,如何看待市纪委找你谈“反四风”和反腐?
赵书:我觉得纪委找民俗专家做访谈的方式不错,让反腐、反四风建立在“大知识”的基础上。因为民俗是多方面的,民俗是大的知识。中华文化四大组成部分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作风文化。如果有人问中国人什么样,不是说中国人长得什么样,而是中国人作风怎么样,而官俗和民俗都属于作风文化。
2 谈送礼
送月饼不应是看“钱”多少
新京报:月饼到底应不应该送?
赵书:老北京人中秋送礼主要是月饼,一是应时,月饼应月而圆,寓意吉祥。二是价钱不贵,一般人家承受得起。三是“点”到而已,量不必多。历史上的中秋月饼,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不沾边的,月饼仅仅是在庆丰收的日子里,亲朋好友交流情感的一个载体,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节日文化现象。要明确的是,送月饼是为了“点心”,是情。感情的深厚,不是看“钱”多少,而是看是不是人们最需要的。月饼,还是要送的,就是别变味儿。
新京报:你说的变味儿具体是指什么?
赵书:除了月饼的豪华包装,如今在中秋节用公款送购物卡、现金等现象还是存在的,要不然纪委也不会下发通知。我说的“不能变味儿”,就是说不能以中秋的名义用公款送礼,公款送礼能表达感情吗?
3 谈四风
送月饼与“清廉”并不矛盾
新京报:今年中秋节送月饼变味了吗?
赵书:今年总体还是不错的,没有一些豪华包装的问题,但公款送购物卡等其他礼品还是存在。前几年每到中秋,送礼成风,交通拥堵,有媒体说“都是月饼惹的祸”。我非常拥护严禁在中秋节用公款送礼的决定,要让月饼回到民俗事象的本位。试想,如果有相当一部分人把月饼放在贵重的盒子里,月饼吃完后这些盒子就沒用了,这种“暴殄天物”的现象,如果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会对国家和民族造成多大危害。
新京报:送月饼的礼节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所追求的清廉是否矛盾?
赵书:二者有什么矛盾呢?在“月圆人圆团圆”的氛围中,月饼有神奇的心理沟通作用和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们要应用好。中秋节是提醒个人调节人际关系的日子、是个人表达诚信和友善的机会。所以,历史上送礼的月饼,大多是个人花钱去买,中秋调节的是私人之交,公款买不来私人之间的情谊。用公款送礼,有时候还会给一些不可告人的交易提供合乎情理的外衣。
4 谈措施
高压“反四风”应成为常态
新京报:有人担心目前“反四风”是一阵风,还是会回到铺张浪费吃吃喝喝?
赵书:为了避免一阵风,所以要常抓不懈,要把目前反四风、反腐的高压形势变成一种常态,不能只抓一段时间。如何防止四风反弹,最重要的是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全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和文化自觉,使得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格格不入的四风一旦出现,就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新京报:纪委访专家也属于官方和民间互动,反四风过程中官方和民间应形成什么机制?
赵书:要形成一种健康的机制,而这种机制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应该怎么做都提到了,官方和民间要围绕这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来实践。我觉得以后可以利用节日这个节点,把过节成为践行这个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 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过节谈民俗让反四风更精准
今年7月22日起,中纪委官网推出了“聆听思想的声音”系列访谈,该访谈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记录中外大家谈人生、谈历史、谈文化、谈反腐。随后,二月河、冯骥才等文化大家先后接受该网专访。二月河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反腐形势;冯骥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剖析了“反四风”与社会风气、反腐败的关系。
9月2日,北京市纪委网站专访民俗专家赵书,谈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赵书从民俗的角度讲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内涵,分析了当前节日内涵被偷换的不良现象。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
“可以说,北京市纪委官网对赵书的这次访谈,也是对中纪委官网的上行下效。”有专家表示,各地有各地的实际,纪检部门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选择访谈对象。赵书对于北京的民俗历史造诣很深,自然也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选择。
昨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这是一种“接地气”的做法。
他说,纪委在传统节日期间采访民俗专家,是为了在“反四风”和反腐过程中更精准,更符合老百姓的需求和愿望,这样更能体现民俗节日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更规范更准确地了解民意,“也要让民众知道,传统节日能让人们相互交流沟通,体会安稳和幸福。我们不是反对一切送礼,反对的是利用公款送礼。”
市纪委官网专访民俗专家,在竹立家看来,也是借助了名人效应,让“反四风”和反腐更多与老百姓融为一体,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和参与反腐过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在这过程中,官方和民间如何互动?竹立家认为,无论官方和民间,都是在传统文化中长大,都需要有意义的节日,所以要提倡理性思维,任何改革都需要理性思维,即一些合理的东西,就可以存在;一些不好的风气,就应该反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马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