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夏季达沃斯论坛
中国创新能力虽然在快速提升,然而中国国家创新能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是位居中游,这与中国注册专利总数超过美国、中国科学出版量是世界第二这个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9月10日至12日,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在首日会议上,除了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引起了中外广泛关注以外,清华大学李稻葵一席话使许多人大吃一惊。
李稻葵说,中国注册专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超过了美国;中国在科学出版量方面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名。他这两句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是个大新闻。
中国有如此强的科技发明创造的能力,中国经济有如此强的科技创新基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中国在几年之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综合体、中国人均GDP将得到大大提高,都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基础,都是指日可待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专利和科学出版物就代表着创新,而创新能力就意味着经济进步。
确实,近年来我国创新能力有着大踏步的进步。根据中国自己制订的创新指标体系自评,中国创新指数逐年提高显示出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如果以2005年为100的基数,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48.2,比上年增长6.2%,年均增幅为5.8%。
2014年根据中国自评,201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比上年提高一位名列第19位,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位列第29位。这其中有取样细目的不同,也有统计侧重点的不同,但相差还不算太大。两份国家创新指数排位起码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创新能力虽然在快速提升,然而中国国家创新能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是位居中游,这与中国注册专利总数超过美国、中国科学出版量是世界第二这个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这揭示了一个事实:不是所有专利都是能够形成生产力的,专利也不等于创新能力。另外,目前的中国职称评定制度,造成了中国科学论文的大量产生。这些论文中,有多少科学新发现、新创见?无需多言。
从指数上来看,中国之所以创新能力指数与注册专利和科学出版物数量不相匹配,主要原因出在科学贡献率不高和科研经费投入还是不足两方面。
中国创新基础本来就薄弱,最近20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大大增加,但累计投入量仍不及美国最近两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
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在企业制度上。科研创新,固然需要国家的大投入。可是一个国家经济中最大量最基本的科研还是在于众多的企业。但在现有尚有待规范与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科研并不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投资项目,而很多企业缺乏长远的打算和规划,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也是不可能大投入企业科研的。
因此,中国要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有世界第一的注册专利和世界第二的科学出版物,仅仅只是有了基础,落到实处还要靠市场化的改革。
□郁慕湛(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