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咱们的保证金去哪儿了?(1)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旅游保证金用在哪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图/CFP

  如果说前些年是关注旅游保证金应该不应该收取的问题,那么这两年,大家又开始关注,旅游保证金如何运用的问题。收取旅游保证金之后,旅行社在收取和退还保证金的过程中是否牟利这一问题也颇受争议,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1 在银行的冻结存款≠保证金

  目前旅行社办团队出国签证,特别是去往发达国家旅行,使馆对参团游客要求提供财产证明,这种存款证明是由银行开具的,证明游客在银行有存款的单据,而且在出国期间,这部分被证明的财产是被银行冻结的。但是在银行冻结的存款和保证金不是一个概念,存款证明一般不能替代保证金,因为保证金是交给旅行社做资金担保用的,旅行社为了转嫁风险才会额外要求游客交。但是目前有一部分银行,可以出具一个三方担保的协议,游客将钱存在指定银行,银行提供确认担保书,来用作旅行社保证金使用。

  2 你花低价去旅游,我用押金来投资

  目前在旅游市场上,有存在押金不规范操作的情况。按照约定,旅行社一般要在游客回国后一定时间内归还,期限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一年不等。但是市场上有旅行社会出现游客押金被拖至好几个月未归还的现象,引发游客不满。还有开展活动,预存金额不等的费用,游客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任意选择多条线路游玩,直到预存金额花完为止。然而这种模式也饱受业内诟病,旅行社一度被指打着旅游的幌子投机金融。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以一名游客缴纳10万元押金、一个月后归还计算,旅行社用这笔资金进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按平均年收益率计算,每名游客就能为旅行社带来4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一个出境游旅行团至少30人,因此旅行社组织一次出境游就能靠保证金获利上万元。

  如此操作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价格也格外诱人,将收益的一部分按照特价优惠的方式让利给了消费者。价格低、没有强制购物、景点走的也不少,颇受老年游客的欢迎。而老年游客的人际传播十分有效,特别容易吸引身边的消费群体。

  之前在旅游市场上,利用游客押金投机金融的情况就存在,有些旅行社是以旅游为名招徕游客,并不靠组团赚钱,而是用收取的押金放贷。通常在标准合同中不对该项目内容做约定,而是要求游客支付现金,有的汇款或银行卡转账也可以,但收款单位为第三方而非旅行社,且只给游客开一张收据。旅游业内人士称,这种不规范的旅行社有非法经营金融的嫌疑,一旦出现资金链条断裂,游客的押金就可能无法收回。

  3 旅游型理财产品

  目前旅游市场上还出现了旅游型的理财产品。例如,按照理财产品5%收益计算,买5万元理财产品一年获得2500元,游客可以用此收益换取出境游产品。理财产品所花费的金额越高,获赠旅游线路的优惠幅度就越大。

  这也是一种“旅游保证金第三方监管模式”,从金融角度分析是合理有效的,对旅行社而言,将这一业务交由专业第三方托管,省去了很多财务工作环节外,让资金更安全;对于游客而言,资金安全也更加有保障;对于银行而言还能获得部分保证金存款业务。

  (下转D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